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研究

【作者】 张 芳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马道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生活体验知识的应用,具体可在导入、内容呈现方式、问题探究、习题设计等教学环节设计中融入学生生活体验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意识,进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不再认为数学仅仅是一个工具,对于数学的研究已经上升到了思想层面,但是数学和生活脱节的问题一直亟待解决。新课改前,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灌输的形式,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加快,传统教学思想已经很难满足学生需求,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在日常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数学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原因,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导入环节采取生活情境导入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这样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和谐,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如在教学《认识千克》一课内容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千克的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能够解决一些关于千克方面的简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节假日里,你到过超市购买东西吗?你们都买过什么?你们瞧,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里买的两样东西:一袋水果,一包花生.你们知道这两样商品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在直观实物的刺激下,在教师生活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被唤醒,一个个兴致浓厚,不断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充满了乐趣.
  二、整合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知识,其中内容存在普适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材中的内容不能适宜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对此,教师可以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整合延伸,在整体把握教学知识的基础上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教学素材,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是多少”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为学生出示:“李奶奶种了一块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的菜地,为避免菜地受到小猫、小狗、小朋友的伤害,李奶奶想在菜地周围为上栅栏,那么你能帮李奶奶算出她要围多长的栅栏吗?”以这样的问题为学生引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这块菜地的周长应该怎么求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可以利用纸片模拟菜地,通过多样化的测量方法得出菜地的周长并讲一讲自己测量中的思路.在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亲自实践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测量方法进行总结并为学生引出长方形的周长以“(长+宽)X2”的方法最为简便.
  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
  新课标背景下,应当将小学数学数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能过于深奥,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小红家里买了保险,保险金额10万元,为期5年,若年利率以0.55%计算,那么需要缴纳多少保险费?这道题几乎让所有的学生懵住了,究其理由,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对题中的概念一无所知,因此教学难见成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立足学生实际,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四、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无论是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是实际学习,也都存在着数学知识的应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就要联系实际情况创设出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某小学教师在讲解“乘”的内容时,首先问学生:“周末,小红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鸡蛋,一共有20个鸡蛋,每个1元,那么同学们算算小红妈妈买的鸡蛋一共有多少钱?”这种在集市上卖鸡蛋的例子就是取自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这样的学习,见微知著,有本有末,学生的学习热情度高,易于掌握。
  五、习题设计生活化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数学应用价值的体现。因此,在习题设计上教师应力求突破单一、枯燥的传统模式,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教学《纳税》可设计习题:“算一算,爸爸、妈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又如:《求平均数》可设计习题:“星期天,小明去学游泳,碰到了一个难题,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3厘米,小明身高132厘米,他在游泳池游泳会有危险吗?(说明理由)”这样的生活化的习题设计,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深深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应用意识。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积极地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