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加强小学班级管理,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
【作者】 于 霞
【机构】 山东省邹平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相较于成年人还存在一定差距,此时的针对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具有必要性。关于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需要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还应在平常的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督促。另外,在后续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正宗,学校方面也应与学生的家庭方面构建全面的共育体系,以此使安全教育工作可以具有全面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制定完善的安全意识教育,还需要学校与教学人员基于小学生的基本成长情况、性格特点与思维,模式等方面,共同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意识培育目标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安全教育;研究
小学生作为祖国建设与未来人才储备的重要群体,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和到良好的保障作用,还可使学生在学习安全知识以外建立较好的行为规范。班级管理环节,教学人员应结合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制定相应的自我保护知识教育模式,使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中可以具备较好的安全意识。本文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需求与发展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育模块展开不同角度探究,以此为学生在班级管理环节上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安全教育。
一、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生由于观念、性格与身体机能等方面还处于尚待成熟的阶段,安全意识的培养对其健康成长与行为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学人员大都针对教学秩序制定相应的管理内容,对于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引入还存在一定欠缺,并且也缺乏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得小学生在安全意识方面还缺少较好培养。不同地区的小学生,其受到的家庭教育、教育监督与社会保护体系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家庭教育缺失与安全教育不足环境下的学生,通过班级管理工作促使其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是当前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的目标之一。另外,从社会责任的角度上看,部分学生对于打架斗殴、盗窃等事件均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该种恶劣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并没有深刻意识到严重性。对此,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校与教学人员应重视安全教育工作的深化,使学生可以在班级环境与安全教育的专题活动上逐步建立起加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相关教育思路与对策分析
1、班级管理主题融入安全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主题内容大都涉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基本的道德素养教育等。在现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与教学人员应在原有的管理内容与管理工作实施上,通过融入安全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可以在当前的班级管理环境中逐渐具备较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教师除了制定基础性的素养教育内容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以外,还应融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等类型内容,使学生在班级环境中认识相应的安全知识。另外,根据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实施内容,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考查,以此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优化班级管理环境设置
班级环境作为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场合,在该环节的环境设置上,教学人员与学校方面应针对安全教育的主题内容,将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通过不同角度的班级环境制定,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接触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由此通过环境因素影响的方式,使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日常的班级活动中。其次,班级环境中的插座、窗户与门框等方面可以通过张贴相关告示,提醒学生在使用、接近该类型物体时需要注意相关事项,避免出现不同方面的危险事件。最后,在班级活动的管理方式与监督方式上,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交互情况、言语规范和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监督,使学生在课后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可以具备较好的安全意识,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较好的安全教育。
3、深化班级管理内容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部分教学人员对于管理内容与监督方向仅仅面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在日常活动与课外活动等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随着近年校园暴力事件逐渐闯进人们视野,如何加强学生的安全保障体系与安全教育,还需要学校与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班级管理内容,使学生可以在当前的教育引导下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在低学段的班级管理工作制定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安全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安全知识。
4、建立家校共育体系
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通过家校共育的形式,使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园内得到较好的行为规范教育,还可以在家庭教育方面受到较好的安全教育和素养教育。针对现阶段小学生主体性逐渐增强的现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教育,学校应与学生家庭之间构建良好的联合关系,使小学生可以在当前的安全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安全知识学习。
5、整合学习管理、班级管理与安全教育
在学习管理教育、班级管理与安全教育等环节上,教学人员可以结合不同方面的安全知识,使学生可以从不用角度、不同途径学习自我保护的意识。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注重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观念教育,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有更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观念。在实施班级管理之前,应结合班级管理的理论内容,使学生在班级环境中建立更好的集体观念。比如,在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中,教师可融合安全小常识内容,如消防电话、报警电话与急救电话等内容,使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上了解多种安全防护知识。另外,在班级内外的管理工作中,还应指导学生注意秩序安全,如不得拥挤、上下楼梯不推搡等,使学生从小事上逐步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尽量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结语:综上,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与安全教育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学校与教学人员方面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通过面向观念、行为规范的安全教育活动创设,使学生在班级环境中可以逐步了解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另外,在后续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还应与学生家庭形成交互关系,使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内班级管理工作中得到加好的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在联合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与监督工作可以得到较好延伸,进一步提升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培养体系的创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毕胜男.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班级安全教育[J]. 信息周刊, 2019(40):1.
[2] 满忠伟. 提高小学班主任安全管理水平的思考[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8(11):1.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安全教育;研究
小学生作为祖国建设与未来人才储备的重要群体,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和到良好的保障作用,还可使学生在学习安全知识以外建立较好的行为规范。班级管理环节,教学人员应结合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制定相应的自我保护知识教育模式,使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中可以具备较好的安全意识。本文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需求与发展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育模块展开不同角度探究,以此为学生在班级管理环节上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安全教育。
一、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生由于观念、性格与身体机能等方面还处于尚待成熟的阶段,安全意识的培养对其健康成长与行为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学人员大都针对教学秩序制定相应的管理内容,对于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引入还存在一定欠缺,并且也缺乏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得小学生在安全意识方面还缺少较好培养。不同地区的小学生,其受到的家庭教育、教育监督与社会保护体系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家庭教育缺失与安全教育不足环境下的学生,通过班级管理工作促使其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是当前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的目标之一。另外,从社会责任的角度上看,部分学生对于打架斗殴、盗窃等事件均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该种恶劣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并没有深刻意识到严重性。对此,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校与教学人员应重视安全教育工作的深化,使学生可以在班级环境与安全教育的专题活动上逐步建立起加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相关教育思路与对策分析
1、班级管理主题融入安全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主题内容大都涉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基本的道德素养教育等。在现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与教学人员应在原有的管理内容与管理工作实施上,通过融入安全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可以在当前的班级管理环境中逐渐具备较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教师除了制定基础性的素养教育内容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以外,还应融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等类型内容,使学生在班级环境中认识相应的安全知识。另外,根据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实施内容,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考查,以此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优化班级管理环境设置
班级环境作为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场合,在该环节的环境设置上,教学人员与学校方面应针对安全教育的主题内容,将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通过不同角度的班级环境制定,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接触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由此通过环境因素影响的方式,使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日常的班级活动中。其次,班级环境中的插座、窗户与门框等方面可以通过张贴相关告示,提醒学生在使用、接近该类型物体时需要注意相关事项,避免出现不同方面的危险事件。最后,在班级活动的管理方式与监督方式上,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交互情况、言语规范和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监督,使学生在课后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可以具备较好的安全意识,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较好的安全教育。
3、深化班级管理内容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部分教学人员对于管理内容与监督方向仅仅面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在日常活动与课外活动等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随着近年校园暴力事件逐渐闯进人们视野,如何加强学生的安全保障体系与安全教育,还需要学校与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班级管理内容,使学生可以在当前的教育引导下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在低学段的班级管理工作制定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安全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安全知识。
4、建立家校共育体系
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通过家校共育的形式,使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园内得到较好的行为规范教育,还可以在家庭教育方面受到较好的安全教育和素养教育。针对现阶段小学生主体性逐渐增强的现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教育,学校应与学生家庭之间构建良好的联合关系,使小学生可以在当前的安全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安全知识学习。
5、整合学习管理、班级管理与安全教育
在学习管理教育、班级管理与安全教育等环节上,教学人员可以结合不同方面的安全知识,使学生可以从不用角度、不同途径学习自我保护的意识。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注重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观念教育,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有更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观念。在实施班级管理之前,应结合班级管理的理论内容,使学生在班级环境中建立更好的集体观念。比如,在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中,教师可融合安全小常识内容,如消防电话、报警电话与急救电话等内容,使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上了解多种安全防护知识。另外,在班级内外的管理工作中,还应指导学生注意秩序安全,如不得拥挤、上下楼梯不推搡等,使学生从小事上逐步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尽量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结语:综上,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与安全教育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学校与教学人员方面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通过面向观念、行为规范的安全教育活动创设,使学生在班级环境中可以逐步了解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另外,在后续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还应与学生家庭形成交互关系,使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内班级管理工作中得到加好的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在联合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与监督工作可以得到较好延伸,进一步提升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培养体系的创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毕胜男.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班级安全教育[J]. 信息周刊, 2019(40):1.
[2] 满忠伟. 提高小学班主任安全管理水平的思考[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