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途径——文章的宗旨是只为一句话
【作者】 唐 茜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明白文章只是为一句话而写,“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它在整篇文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为“一句话”选材,为“一句话”安排详略内容。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求“一句话”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在自己写作时如何写好“一句话”。
【关键词】 提高;能力;一句话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实际上学生“谈文色变”,写起作文来,往往搜索枯肠还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只能东拼西凑,教师评析之后,文章还是一塌糊涂。针对上述情况我在教学中摸索到一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经验:就是让学生明白文章只是为一句话而写。
文章不管体裁如何,篇幅长短,说到底了就是把“一句话”写清楚。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写出儿童生活乐园的对比,朱自清的《背景》就是写出父亲的爱子深情,即使长篇小说《西游记》也是写出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途中艰险,那也就是说“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它在整篇文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明白文章中的这一句话呢?
一、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为“一句话”的选材
如在教学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朝鲜战场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感人材料堆积如山。那么哪些材料能突出表现志愿军的品质、意志、性格、胸怀呢?通过反复推敲,最后精选三个事例作为写作材料,让学生明白了为“一句话”选材料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明白为“一句话”安排详略内容
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时,就让学生感悟为突出“父亲爱子深情”是如何安排详略内容的,主要要通过背影来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文章的描写重点就放在父亲送行时买桔子的背影上,至于“赋闲”、“奔丧“、不要不行,但不能浓墨重彩的描写,它是起着铺垫,衬托作用,则否就会犯喧宾夺主、淡化主题的错误。
三、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求“一句话”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句话”(即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大课外阅读量,丰富课外阅读内容,在课外阅读中寻求作者是如何根据“一句话”来写作的,选用了哪些精当的材料,是如何根据“一句话”来组织安排详略材料内容的,这样使学生从“感”到“悟”形成一条清晰的认识线条。
四、引导学生在自己写作如何时写好“一句话”
学生意识到“一句话”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写好文章的“一句话”呢?如果是命题作文,首先让学生自己拟定好文章的“一句话”(即主题思想),然后围绕“这句话”精心选择材料,再根据这句话去安排材料的详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下笔去写。
如果是半命题作文,就让学生根据自己要写的“一句话”去填充题目,拟定写作材料,精心组织材料,一气呵成。
五、评价好学生写的只为“一句话”的好文章
学生的作文完成以后,让学生先进行自己赏析、看看是否将“一句话”写好了,精心修改之后,再请别人赏析,提出改进意见,此后将优秀作文进行全班赏析,让其他同学,学身边的人,赏身边的文,让写作者谈写作时写好“一句话”的感受,达到言传身教之目的。
总之,让学生认识到“一句话”在文章的地位、价值,这样才能认真对待,也就是说,写作时要意在笔先,心中有底,这样就能思路畅通,选材精当、布局合理,达到一气呵成的境界,学生再也不会“谈文色变”了。
【关键词】 提高;能力;一句话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实际上学生“谈文色变”,写起作文来,往往搜索枯肠还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只能东拼西凑,教师评析之后,文章还是一塌糊涂。针对上述情况我在教学中摸索到一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经验:就是让学生明白文章只是为一句话而写。
文章不管体裁如何,篇幅长短,说到底了就是把“一句话”写清楚。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写出儿童生活乐园的对比,朱自清的《背景》就是写出父亲的爱子深情,即使长篇小说《西游记》也是写出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途中艰险,那也就是说“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它在整篇文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明白文章中的这一句话呢?
一、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为“一句话”的选材
如在教学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朝鲜战场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感人材料堆积如山。那么哪些材料能突出表现志愿军的品质、意志、性格、胸怀呢?通过反复推敲,最后精选三个事例作为写作材料,让学生明白了为“一句话”选材料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明白为“一句话”安排详略内容
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时,就让学生感悟为突出“父亲爱子深情”是如何安排详略内容的,主要要通过背影来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文章的描写重点就放在父亲送行时买桔子的背影上,至于“赋闲”、“奔丧“、不要不行,但不能浓墨重彩的描写,它是起着铺垫,衬托作用,则否就会犯喧宾夺主、淡化主题的错误。
三、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求“一句话”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句话”(即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大课外阅读量,丰富课外阅读内容,在课外阅读中寻求作者是如何根据“一句话”来写作的,选用了哪些精当的材料,是如何根据“一句话”来组织安排详略材料内容的,这样使学生从“感”到“悟”形成一条清晰的认识线条。
四、引导学生在自己写作如何时写好“一句话”
学生意识到“一句话”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写好文章的“一句话”呢?如果是命题作文,首先让学生自己拟定好文章的“一句话”(即主题思想),然后围绕“这句话”精心选择材料,再根据这句话去安排材料的详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下笔去写。
如果是半命题作文,就让学生根据自己要写的“一句话”去填充题目,拟定写作材料,精心组织材料,一气呵成。
五、评价好学生写的只为“一句话”的好文章
学生的作文完成以后,让学生先进行自己赏析、看看是否将“一句话”写好了,精心修改之后,再请别人赏析,提出改进意见,此后将优秀作文进行全班赏析,让其他同学,学身边的人,赏身边的文,让写作者谈写作时写好“一句话”的感受,达到言传身教之目的。
总之,让学生认识到“一句话”在文章的地位、价值,这样才能认真对待,也就是说,写作时要意在笔先,心中有底,这样就能思路畅通,选材精当、布局合理,达到一气呵成的境界,学生再也不会“谈文色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