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特色作业设计的研究

【作者】 周俊梅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低年级的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纯洁无暇,思想观念还处于不谙世事、懵懂无知的时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认知法治意识起到了引导方向的作用,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和深远意义。目前随着“双减”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的实施,《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作业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做到让学生“减负”,没有作业压力,又要做到让学生学好学会课程内容,助力学生逐步完善个人的道德体系、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法治观念,这就需要在布置作业的设计上体现出学科特色。
  一、注重作业的实践性
  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都要经过教师的授课过程,即在课堂中进行对教材内容的理性讲解。小学《道德与法治》也不例外,教师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归纳,然后在课后留给学生作业,让学生对课堂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读写、背诵,这种由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到给学生布置作业再到最后学生把这些知识点都深深记在脑海里,这一系列活动都是纯理论性的层面。从理论上,学生记住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全是概念化的东西。要想让学生由更深刻的认知,一定不能忽视实践,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理论的真理。所以教师就要思考和研究如何再给学生设计一些关乎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活动,由纸上谈兵变成身体力行,宋朝大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让理论知识变成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消化老师所教的知识,才能让学生从理性的层面更深入一个层次、更向上一个台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些小牌,上面写上孩子们爱护花草的广告语,把它们立到公园或有景观的小区的草地上、树木旁,提醒行人不要踩踏花草、不要攀折树枝等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现实教育,更能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主人翁责任感,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帮助家里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主动热情,对身边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要及时制止。这些活动,让学生更能懂得什么是好的道德品质,什么是违背法治不能做的事情,从小就做一名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好学生。
  二、注重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比较理科学科要显得丰富生动一些,教师应该利用这个有利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同时要考虑到体现作业的趣味性。
  激发兴趣对学生学好课程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对这个学科没有任何兴趣,觉得上课枯燥无聊,教师授课会感到非常困难的。那对于老师留的课后作业,学生更不会认真对待,会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邹着眉头写完的作业,学生根本不会有任何收获,而且还浪费了学生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结果还一无所得。那么教师针对每课教学不同内容,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小学生一般都对故事特别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并与课本相关的知识。比如说,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名言警句,在道德与法治中涌现的好人好事或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还有相关道德方面的成语故事等等,学生在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中,既巩固了新的知识,增强了对新知的记忆,更能在这些相关的资料中增长了知识,拓宽了眼界,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
  三、注重作业的时效性
  从古到今,每个阶段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都不相同,面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都不相同。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很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应运而生的观点和制度也随之改变,尤其跟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更是在不断变化中。一切都是在发展变化着的,教学内容更不会一层不变,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教材在变、教学在变,那么输送给学生知识的方法也要变,墨守成规必将被淘汰。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要想到与时代接轨、与社会接轨、与生活接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接地气”。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把学生变成彻头彻尾的书呆子。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不仅要照顾到历史事实,也要立足于当代潮头。要教给学生,分辨历史的是与非,曲与直,懂得取其精华,去除糟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一定要好好继承,并尽可能去发扬光大。要教给学生学会明辨社会热点现象,摒弃现实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多关注阳光向上的正能量,在作业当中感悟和体验到是与非、对与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健康成长。
  四、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使现在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变化无穷,这更有助于教师教学,学生也受益匪浅。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教师就不能抱着以往传统模式去布置作业,单纯的就是按照课本内容留一些死记硬背的课后题,让学生回家就是抄写就是机械的背诵。教师也要以新的模式开启作业设计,用开放性的思维、开放性的方式、开放性的内容留给学生更多思考性和探索性的开放式的作业。首先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突出开放性。教师不单单只是让学生写和背,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辩论和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也不是让学生回家单独完成作业,更要让学生之间多探讨、多合作,共同完成。这样参与性的完成作业,学生热情高、积极性高,还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在“说”与“做”之间愉快的完成了作业。其次,作业内容要拓宽,体现开放性。作业内容不要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好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去搜集一些课内相关内容,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
  总之,学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而优秀的作业设计则会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