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课堂要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 才让吉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河北乡河秀逸夫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收获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收获学习语文的方法,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这三方面。一是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二是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三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散发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关键词】 自主学习;读写结合;思维
一、语文课堂必须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我对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启迪,以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
首先,在课堂上,我尊重学生,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消除学生畏惧紧张的学习心理,让学生敢说敢议,主动参与,养成课堂学习充满自信的良好心理习惯。使学生投入学习,战胜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其次,在课堂教学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我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拓展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在阅读教学中切实做到读写结合
现代教育的理念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学会表达,乐于表达。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要体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教学生会读,会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还要教会学生领悟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的方式以及遣词造句的妙处,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1.感受文章的重点语句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品读,感受其语言的精妙,同时让学生领会作者的写法、意图,学会运用。如教学《荷花》一文中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时,“冒”用得真好,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准确地写出了花的争先恐后、生机勃勃、精神抖数等,充分表达出作者喜爱荷花的感情。学生在品读中充分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上,我就让学生用“……从……冒出来……”的句式描述一种事物。由于学生已领悟了句式的用法,学生们在做练习时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只略一沉思,学生们已高高地举起了手。“泉水从泉眼冒出来。”“小草从地里冒出来。”“血从伤口冒出来。”这样的读写训练,学生们不但掌握了句式,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恰当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感受文章重点段落
小学语文新课标第6册课文《荷花》中第二自然段对荷花各种优美姿态描写十分精彩,对于小学生学习写景方法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精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读中感悟、体会重点语段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读出赞美、喜爱的情感,从中感受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然后趁热打铁,仿照文中姿态写景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学生们略加思索,教室里响起了沙沙沙的写字声,几分钟后学生们便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学校里大榕树的姿态,有的说一群小鸡觅食的姿态,有的说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姿态……课堂上涌现出勃勃生机的鲜活景象。我想这次写片断练习的成功之外,在于我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作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中的一幕幕生动画面给学生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学生们创作起来就得心应手。
3.感受文章的表达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这是说阅读教学要为写作服务,要与写作结合。在教学《白鹅》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我提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鹅的特点,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过阅读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鹅。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为了更加突出白鹅的特点,文中还运用了拟人、对比、比喻,反语等手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掌握用反语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我重点抓住了文中的第五、六自然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找出令你发笑的句子。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反复的有感情朗读,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体会和理解。这段的教学使学生领悟了作者的表达方法。由于文章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学生们都能选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大部分的同学在文中进行拟人等描写,而且写得不错,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让读写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的确是相得益彰。
三、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散发思维
散发思维会使学生想象丰富,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说话表达具体生动,智慧过人。因此发展学生的散发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
1.鼓励提问题
有人说,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提出问题,说明他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多发问,多提出问题。如教学《月球之迷》一文时,一学生提出: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迷?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空间,有的说月球来历之谜;有的说当巨大的物体袭击月球时,月球发出空心球似的声音之谜;有的说月球上不锈铁之谜……学生的思维由广阔引向深入,语言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重视词汇训练,发展语言。
学生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词汇量的丰富。语文课堂重视词汇训练,学生词汇自然就掌握得多,语言就会得到发展。如在教《鸟的天堂》,当学完了第七八自然段时,我问学生:“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请大家用恰当的词语描绘一下。”于是学生答出:“这是一株枝繁叶茂的榕树。”“这是一株郁郁葱葱的繁茂的榕树。”“这是一株硕大无比的榕树。”“这是一株遮天蔽日的大榕树。”……
3.重视句子训练,发展语言。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就是要学生掌握好句子,学生能说句子或写句子,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作文中的语句就通顺流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句子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训练的形式一般有:用词造句,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说出或写出连贯的句子,写人物对话,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写句子的训练,发展了语言,也发展了学生的散发思维。
语文课堂要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专注,不易分散注意力,一生受用。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收获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收益不少。
【关键词】 自主学习;读写结合;思维
一、语文课堂必须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我对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启迪,以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
首先,在课堂上,我尊重学生,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消除学生畏惧紧张的学习心理,让学生敢说敢议,主动参与,养成课堂学习充满自信的良好心理习惯。使学生投入学习,战胜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其次,在课堂教学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我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拓展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在阅读教学中切实做到读写结合
现代教育的理念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学会表达,乐于表达。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要体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教学生会读,会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还要教会学生领悟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的方式以及遣词造句的妙处,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1.感受文章的重点语句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品读,感受其语言的精妙,同时让学生领会作者的写法、意图,学会运用。如教学《荷花》一文中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时,“冒”用得真好,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准确地写出了花的争先恐后、生机勃勃、精神抖数等,充分表达出作者喜爱荷花的感情。学生在品读中充分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上,我就让学生用“……从……冒出来……”的句式描述一种事物。由于学生已领悟了句式的用法,学生们在做练习时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只略一沉思,学生们已高高地举起了手。“泉水从泉眼冒出来。”“小草从地里冒出来。”“血从伤口冒出来。”这样的读写训练,学生们不但掌握了句式,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恰当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感受文章重点段落
小学语文新课标第6册课文《荷花》中第二自然段对荷花各种优美姿态描写十分精彩,对于小学生学习写景方法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精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读中感悟、体会重点语段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读出赞美、喜爱的情感,从中感受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然后趁热打铁,仿照文中姿态写景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学生们略加思索,教室里响起了沙沙沙的写字声,几分钟后学生们便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学校里大榕树的姿态,有的说一群小鸡觅食的姿态,有的说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姿态……课堂上涌现出勃勃生机的鲜活景象。我想这次写片断练习的成功之外,在于我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作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中的一幕幕生动画面给学生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学生们创作起来就得心应手。
3.感受文章的表达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这是说阅读教学要为写作服务,要与写作结合。在教学《白鹅》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我提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鹅的特点,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过阅读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鹅。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为了更加突出白鹅的特点,文中还运用了拟人、对比、比喻,反语等手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掌握用反语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我重点抓住了文中的第五、六自然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找出令你发笑的句子。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反复的有感情朗读,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体会和理解。这段的教学使学生领悟了作者的表达方法。由于文章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学生们都能选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大部分的同学在文中进行拟人等描写,而且写得不错,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让读写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的确是相得益彰。
三、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散发思维
散发思维会使学生想象丰富,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说话表达具体生动,智慧过人。因此发展学生的散发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
1.鼓励提问题
有人说,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提出问题,说明他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多发问,多提出问题。如教学《月球之迷》一文时,一学生提出: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迷?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空间,有的说月球来历之谜;有的说当巨大的物体袭击月球时,月球发出空心球似的声音之谜;有的说月球上不锈铁之谜……学生的思维由广阔引向深入,语言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重视词汇训练,发展语言。
学生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词汇量的丰富。语文课堂重视词汇训练,学生词汇自然就掌握得多,语言就会得到发展。如在教《鸟的天堂》,当学完了第七八自然段时,我问学生:“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请大家用恰当的词语描绘一下。”于是学生答出:“这是一株枝繁叶茂的榕树。”“这是一株郁郁葱葱的繁茂的榕树。”“这是一株硕大无比的榕树。”“这是一株遮天蔽日的大榕树。”……
3.重视句子训练,发展语言。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就是要学生掌握好句子,学生能说句子或写句子,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作文中的语句就通顺流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句子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训练的形式一般有:用词造句,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说出或写出连贯的句子,写人物对话,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写句子的训练,发展了语言,也发展了学生的散发思维。
语文课堂要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专注,不易分散注意力,一生受用。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收获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收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