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背景下提高语文作业质量的研究

【作者】 杜兴云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汉江路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的落实,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校教育增加作业辅导和学生在校时间,减少学生回家做作业的量和时间,一增一减,让学校教育回归应有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回归正常的作息和接受知识的正常路径。布置作业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业是衡量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学生作业的准确度折射出教学效果。因此,加强作业的研究显得更加紧迫。
  【关键词】 作业布置;合理;有效;研究

  “双减”严控了考试测验的次数和规模,全面发展固然重要,但测试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老师们不妨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练习题目可以替代?是不是可以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课程学习的获得感?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布置语文课后作业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个性空间 
  众所周知,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的精神需求、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小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广大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必须重视这一点,尽可能为学生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教授了《蛇与庄稼》一课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套作业:(1)通过绘画揭示蛇与庄稼的联系;(2)用示意图表示蛇与庄稼的联系;(3)用文字描述蛇与庄稼的联系;(4)图文结合表达蛇与庄稼的联系;(5)用标准的普通话介绍蛇与庄稼的联系。上述作业,学生可任选一题。虽然角度不同,但目的是统一的——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按需选取,各得其所,轻松达到了预留作业的目的。 
  二、难度分层: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作业过于简单,就会觉得乏味无趣,而过难又会感到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很多学生因完不成作业而抄袭甚至干脆不做的情况。为改变这一现象,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将作业的难度分层,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如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时,我是这样布置课后作业的:先将学生要完成的读书笔记分为摘抄好词佳句、编写内容提纲和结合实际谈体会三个层次,然后将全体学生按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高低分为三个层次,并要求每个层次的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待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时,再要求他们按照上一层次的要求完成读书笔记。有了这样的分层,学生的好胜心就会促使他们努力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效果十分理想。 
  三、多少适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努力做到少而精,如果一味地追求作业数量就会剥夺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语文课本中总是存在一些配套作业,如同步练习题等,这样的作业应尽量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如此既可以更快地巩固所学,又可以为课后的其他练习留出时间。其次,严格控制课下的时间。按照有关规定:小学低年级不留课后书面作业,中年级课后书面作业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不超过30分钟。这就对教师的作业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好“度”就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思考的重要方面。我认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与其他科目教师进行沟通,不能只考虑本学科的作业量而忽略其他学科,因为学生要做的是所有学科的作业。如果不能合理安排,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养成抄袭的不良习惯。 
  四、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动眼 
  以动眼为主的实践性课外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这方面的作业。如在上完《菜园里》一课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放学后陪家长到菜市场看一看,都有什么蔬菜,它们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然后再进入厨房,了解这些蔬菜各吃哪个部分,有哪些吃法,可以做出什么样的精美菜肴。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动口 
  实践表明,多为学生布置“读、看、说、演”等交流式作业,鼓励学生多动口,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意为学生布置此类作业,如为学生选出几篇适合朗读的文章,让学生回家给父母读一读,或者搜集一些故事性的文章,让学生回家说一说,或者寻找一些适合表演的文章,让学生回家演一演……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一些口语表达技巧,交际能力迅速提升。 
  (三)动手 
  除了让学生动眼、动口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让学生多动手,因为这样的作业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学完《借生日》一课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放学后,亲自动手为父母或同学做一份小礼物,可以是一幅画、一张卡片等,然后在上面写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布置作业的方法有很多种,形式也十分丰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多为学生设计一些既符合其年龄特征,又富有成效的作业,真正做到既“减负”又“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