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作者】 王席席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文章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参与教学设计等方法研究如何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结合研究结果简要阐述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策略:①基于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②基于兴趣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③基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④基于方法传授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在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人们的影响不断加深,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身上肩负的责任,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沿,深入、客观地研究核心素养内涵并以此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能够实现自身价值、适应社会与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用通俗的话来说,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通常树立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学生只要有优异的成绩就在这门学科中过关,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并实现自身价值,而现代化社会已经不能满足这一点。除了要有优异的成绩以外,学生还要具备优良的品质以及较强的各项能力等,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爱岗敬业的精神等,这些关键能力与品格简单来说就是核心素养。因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内容,承担的育人职责是不一样的,就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四个维度:①信息意识。就是判断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敏感度;②计算思维。利用计算机领域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一系列思维活动。③数字化学习。个体通过利用数字化资源或者选择数字化工具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④信息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行为自律、道德规范以及文化修养等综合表现。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基于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高中生正处在行为习惯养成、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理论教学,融入立德树人思想观念,结合生活实例开展教学活动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影响[1]。例如,在讲解“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关知识时,列举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案例,如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等,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知道它有利的一面也知道它的消极影响,在这样基础上引导他们扬长避短,认识到网络交流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同时也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规范网络行为。
  (二)基于兴趣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的具体的表现为人们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敏感度以及创新能力,要想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结合实际情况创设有助于发展学生信息意识的良好环境,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从而在感悟与体验中逐渐树立信息意识[2]。例如,在指导学生在学习“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用数据的具体实例,让学生思考并探究数据应用、分析和收集的方法,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据给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组织学生探讨抖音、今日头条等APP推送新闻给用户的基本原理,思考用户给人们的影响,从而形成“大数据”意识,探讨网络服务给未来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造成的影响。
  (三)基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法去解决[3]。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信息的编程加工”等知识时,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设计算法,譬如以编程的方式实现“百千百鸡”“猜数字”等经典算法,感受并体验程序设计过程,培养学生利用程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目标得以实现。 
  (四)基于方法传授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
  网络资源在当前社会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源形式,掌握数字化学习方法也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学“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知识时,教授学生运用移动端电脑、PC端、应用软件等数字化工具表达思想,建构知识。此外,在组织学生小组研讨的过程中,让他们借助思维导图建立合适的观点结构图,以此为载体形成研讨报告,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提升其数字化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围绕四个维度及时革新分数至上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同时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此外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从而达到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锋,柳瑞雪,任友群.确立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再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8(01):46-55.
  [2]陈明选,张宁.基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9(01):87-93.
  [3]刘兴红,张曼,张军翔,梅佳星,宋湾湾.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4):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