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

【作者】 周陆露

【机构】 四川省冕宁县漫水湾镇迎丰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活动中,怎样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的种种设想?怎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在笔者看来,只有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使这些得以实现。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能实现高效优化,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呢?是不是学生“看着老师”就算积极参与了呢?是不是教师与学生“有问有答”就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了呢?是不是教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学生就是认真听课的学生呢?当然不是,积极参与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课堂。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呢?
  一、课堂导入要生动,有趣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自制力太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数学教学内容往往是乏味而又枯燥的,尤其是一节课开始时,许多学生的思路还停留在课间的美妙时光中,教师枯燥的教学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的前三分钟尽量采用鲜活、生动的形式导入新课程的学习,也可以采用一些在同学间比较流行的方式来开始新课程的学习,也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民歌教给学生背诵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疑提问导入新课。在每节课的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通过很多计算得出的规律,也可以是一道很难攻克的数学题,实验证明,这种方式的教学似乎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课堂氛围更好,教学效果也更显著。另外,其实教师也可以利用这节课讲学的内容给学生出一道题,试想在学生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正确答案时,他们的老师仅用了一分钟就口算出了结果,结果会怎样呢?学生们肯定会思考老师为什么会算得又快又准?是有什么其他方法吗?这样不知不觉中教师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上。
  二、改变传统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师一般只关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认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了,相应的知识也就掌握了,这种意识已经更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的课堂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加重要的目标和关键。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多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解决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逐渐学会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办法,养成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潜移默化的集中在数学课堂上,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就会更高,考试成绩自然就会提高,而且对于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也将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比如老师在讲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时候,可以先让小学生思考,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构成的,包括哪些,这些面积经过怎样的运算才是长方体的面积,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较好发挥,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对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使用教学教具,增强学生注意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具是经常用到的。教具的使用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更加直观的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例如,学生在学习认识时间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班级墙上挂的表来作为教具,进而真实、客观的向学生讲解该如何认识时间。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一天是24小时组成的。一个小时是有60分钟,而表是由12个小时组成的。这时,有学生就会问,不是24小时吗?表上只有12个数字,那剩余的12个小时,怎么表示呢?通过教具的使用,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以12点为界。过了中午12点,自然就是下午了。而过了凌晨12点,就代表新的一天开始了。因此12个数字就能表达出一天24个小时。数学教师通过教具的使用,自然就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快速掌握数学学习内容,并使学生记忆深刻,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要善于设计提问,启发学生“多思”,以引起注意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有事可想、有话可说时,学生热情就会高涨,注意力也就易于集中。这时设计巧妙的提问,常常会产生“投石冲开水底天”的效果。要想很好的启迪(下转第77页)
(上接第78页)学生的智慧,就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引发学生质疑,并注重质疑中主动探索、增长智慧。俗话说:怀疑就是学问,让学生在怀疑中发现问题。然而,质疑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善于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疑难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例如:我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巧妙设计问题的:1.假设笼中全是鸡怎样解答?2.假设笼中全是兔子怎样解答?3.列方程又如何解答?这样提出问题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启发学生去多思。
  五、通过声调的抑扬以及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生性活泼好动,所以就算是在严肃的课堂上,他们也会克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喜欢在私下说话,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动态,通过声调的抑扬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可以增加声音的响度,让学生从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中走出来。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设计教学问题,并让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进行回答,使其能够将注意力快速地回归课堂。其次,教师要学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来维持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例如,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就算学生回答得不够顺畅、声音不够大,教师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增加学习信心。最后,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也能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六、通过创设多样化的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往往会使其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对于如何把“玩”字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作業中鼓励学生。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对完成质量好的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比如可以在作业本中画小红旗、小爱心,在学期结束后根据得到的小红旗、小爱心数量评比出星级作业,并对此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此一来,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对比,在其在竞争中更好的学习。
  2.分组进行激烈赛。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不同的组别,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诸如坐姿是否端正、小手是否放好等比赛,再对获胜的小组进行相应的奖励。通过让学生在同组同学的监督下严格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培养其注意力的目的。
  3.个人抢占大风头比赛。教师可以定时在班级举行数学作业比赛,对于这个比赛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奖,并将写得最好的作业张贴在教师供同学观赏,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同时,也为激发其他同学的竞争意识,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总而言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十分重要,对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起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选择高效有趣的教学模式,保证每一教学环节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将注意力更好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