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与优化
【作者】 班玛东知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河北乡河秀逸夫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在明确作业设计优化基础上,探讨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和设计新途径,以促进学生获得最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优化
小学教育是人一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启蒙教育,也是一生中读书学习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课对学生在思维能力和行为方式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等环节针对性的满足其学习需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对作业的内涵有了比以往更加全面的定义,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措施提高课外作业的效果,同时也需要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评价手段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发挥评价的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课外作业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课外作业具有三种基本功能,即发展功能、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中发展功能是作业的本体功能,时至作业具有强化知识记忆、加深知识理解、提高技能熟练性、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开掘智慧潜能、培养意志品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等促使学生发展的功能;管理功能是指作业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即教师通过对学生布置作业来控制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行为,实施督促和奖惩;社会功能是指教师布置作业是出于社会因素的考虑,希望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来获取社会的认可。无庸讳言,在崇尚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里,教师如果不布置作业、少布置课外作业,或布置的作业对学生的升学考试不能有直接的帮助,就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恐慌。作业的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只是作业的附加功能,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两种功能得到了本不应有的强化;相反,作业的发展功能却受到不应有的弱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实现数学作业的发展性功能,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的改革方向。
进而,从实现作业的发展性功能出发,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至少如下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作业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完成作业成为一种积极的体验。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充满“童趣”的作业,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同时也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作业进行差异化、层次性的设计。其次,作业设计时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增加数学作业中的情意含量,数学知识本身揭示的是抽象的数和形的规律性,需要将作业的设计置于更加开放的人文背景之中,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是学可能生作业的空间。
二、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
新课程作业设计要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实现创新上下工夫。作业不应当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形式、层次上进行优化设计,其可能的优化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学于乐,体现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搜集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例,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尽量把所学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童话、寓言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例如,作业设计:在卡片上分别写上1-9的数字,让学生一次拿两个,报出两张卡片相加是多少?
(二)寓学于生活,体现实践性。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学得好能力高。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并且把知识转变为技能。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例如作业设计:请你调查菜超市里鱼、虾、蟹以及部分蔬菜的价格。小明妈妈带了20元钱,买海鲜和蔬菜各一千克,可以有哪些买法?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并告诉小明妈妈的买法有哪些?
(三)激发主动参与,体现研究性。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便可设计以下的作业:带学生到公园里去,找出公园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彩砖,量一量长和宽,计算他们的周长,看哪种面积大?
(四)做到针对性与开放性相结合。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由于其先天因素和后天成长环境不一样,往往各有其性格特点、学习效果、知识能力,因此,同样的作业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方向、解决方式,甚至结果,也会不尽相同。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由同一个知识点出发,设计多个形式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行选择愿意做的某一项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特点有全面了解,并具有相当的命题技巧,能充分发散思维,从一个知识点衍伸出不同思路。所谓开放性,就是指同一个问题,解决方式与途径、最终答案都可以不唯一,只要是有效的方式都能运用,只要是合理的答案都能采纳。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找规律”,课后作业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为一部分后进生巩固知识所用;第二层次为延伸题,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日历表中的规律、生肖规律等;第三层次为开放题,让学生搜集生活素材创编题目,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并解决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我们应加强优化设计,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多样化作业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与设计[J].教育科研,2018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优化
小学教育是人一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启蒙教育,也是一生中读书学习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课对学生在思维能力和行为方式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等环节针对性的满足其学习需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对作业的内涵有了比以往更加全面的定义,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措施提高课外作业的效果,同时也需要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评价手段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发挥评价的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课外作业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课外作业具有三种基本功能,即发展功能、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中发展功能是作业的本体功能,时至作业具有强化知识记忆、加深知识理解、提高技能熟练性、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开掘智慧潜能、培养意志品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等促使学生发展的功能;管理功能是指作业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即教师通过对学生布置作业来控制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行为,实施督促和奖惩;社会功能是指教师布置作业是出于社会因素的考虑,希望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来获取社会的认可。无庸讳言,在崇尚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里,教师如果不布置作业、少布置课外作业,或布置的作业对学生的升学考试不能有直接的帮助,就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恐慌。作业的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只是作业的附加功能,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两种功能得到了本不应有的强化;相反,作业的发展功能却受到不应有的弱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实现数学作业的发展性功能,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的改革方向。
进而,从实现作业的发展性功能出发,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至少如下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作业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完成作业成为一种积极的体验。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充满“童趣”的作业,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同时也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作业进行差异化、层次性的设计。其次,作业设计时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增加数学作业中的情意含量,数学知识本身揭示的是抽象的数和形的规律性,需要将作业的设计置于更加开放的人文背景之中,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是学可能生作业的空间。
二、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
新课程作业设计要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实现创新上下工夫。作业不应当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形式、层次上进行优化设计,其可能的优化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学于乐,体现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搜集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例,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尽量把所学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童话、寓言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例如,作业设计:在卡片上分别写上1-9的数字,让学生一次拿两个,报出两张卡片相加是多少?
(二)寓学于生活,体现实践性。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学得好能力高。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并且把知识转变为技能。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例如作业设计:请你调查菜超市里鱼、虾、蟹以及部分蔬菜的价格。小明妈妈带了20元钱,买海鲜和蔬菜各一千克,可以有哪些买法?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并告诉小明妈妈的买法有哪些?
(三)激发主动参与,体现研究性。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便可设计以下的作业:带学生到公园里去,找出公园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彩砖,量一量长和宽,计算他们的周长,看哪种面积大?
(四)做到针对性与开放性相结合。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由于其先天因素和后天成长环境不一样,往往各有其性格特点、学习效果、知识能力,因此,同样的作业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方向、解决方式,甚至结果,也会不尽相同。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由同一个知识点出发,设计多个形式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行选择愿意做的某一项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特点有全面了解,并具有相当的命题技巧,能充分发散思维,从一个知识点衍伸出不同思路。所谓开放性,就是指同一个问题,解决方式与途径、最终答案都可以不唯一,只要是有效的方式都能运用,只要是合理的答案都能采纳。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找规律”,课后作业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为一部分后进生巩固知识所用;第二层次为延伸题,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日历表中的规律、生肖规律等;第三层次为开放题,让学生搜集生活素材创编题目,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并解决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我们应加强优化设计,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多样化作业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与设计[J].教育科研,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