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育实践中的实践教育——对懒散学生帮扶教育的一点儿体会
【作者】 汪正霞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教育工程,是考量教师的责任心耐心爱心甚至是智慧的一个指标。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是辛劳;抓大放小,因材施教是灵活;兼顾统筹,培优转差是成效;教是不教,管而不管是境界。身为班主任,时而像蜜蜂为谁辛苦为谁甜般的忙碌,时而像猫与老鼠般的斗智斗勇锤炼心智,时而像老庄的超然物外和孔子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洒脱自由……
所谓“当局者累,旁观者轻”,身处繁芜的班主任工作中,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名学生都需要面对,这是教育实践,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身心健全的接班人。培优自不待言,单就补弱转差来说,几乎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一个班班风好坏不是由那些自觉自律的学生决定的而是由那少数规则意识淡薄抱团使坏改变的。转变他们,让他们能够认识错误改变自己走向正途才是重中之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做了大量的培优转差的工作,现就其中一个小小的做法做法与同仁交流,以期斟酌损益。
高一下(2019年春)我被抽签(我被安排发资料,之后去抽签已经是最后一张正面朝上放在桌子)到15班,分班是按照成绩男女生比例进行,每个班都有操行不佳的学生,只是15班在别人看来尤其多。既来之则安之,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半年的摸底和有的放矢的教育,班风正气上扬。随着疫情的到来网课的开始,有些家庭疏于或无效管理,孩子的贪玩懒散,网课期间增加了少数学生不良习惯。以贪睡懒起为例,本班学生确有几个堪称睡神懒虫的,返校复课后最初十天半月还在强打精神,随后,暴露原形,张某诚、王某鹏、官某国、孙某焜等,不是早自习睡眼惺忪就是晚自习打瞌睡,白天在教学班上课也恹恹欲睡,科任老师批评,班主任教育,罚站听课,劳动改错,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而功夫辜负有心人,结果是收效微微或没有成效。因为懒散,他们也经常迟到,上课迟到有之,早晨跑操迟到常有之。惩戒教育有时候能管一段时间,但一直没有刹住贪睡懒起的歪风,而且在某一天竟然将懒散发展到极致,这几名学生变本加厉,在前一晚上得知我在第二天要出差,就在第二天早晨有三名男生赖床不起,整个早操和早读不参加,他们晚起来约40分钟,我当天上午回来后在第一时间想好处理方案并快速实施。
先联系家长在半个小时内赶往学校,此前也多次与家长共同管教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能积极配合,他们也深知孩子懒散拖拉的作风,但束手无策。当这种“恶小”逐渐发展为“大恶”,无视规则,肆无忌惮贪睡不起,并且毫无自省意识。此时,一切的说理都显苍白,苦口婆心都是枉然。我只布置一个实践任务,让这三名学生速去医院找一名卧床不起的患者,与他们交流,并拍照合影。开始一名学生想浑水摸鱼,找来一个亲戚到小诊所打针然后拍照,被发现后说自己实在不好意思去市第一医院找病号。因为我要求必须穿校服必须是市级医院,必须是卧床不起的病号。他们要克服面子问题,要想办法与陌生人交流,其中一个学生买了水果,还有一个学生不敢说自己是来受教育的,就谎称是志愿者看望患病在床的重病人。回来后必须在班会课上回答一个问题,卧床不起的只能是瘫痪的骨折的等原因的重病号,否则,都得起床干活,如果在校再次卧床不起,就只能把自己归入那一类病人中,并且以陪护的身份去照顾病人。教育在实践中开花,现实中躺在床上呻吟渴盼起床的患者也给了他们不少的触动,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大有改观,早晨基本能够做到按时起床,参加跑操早读,尽管不是最早到的,或者偶尔早到也几乎是想睡觉的模样,但毕竟没有常迟到或者赖床不起了。
很多时候我们出力不讨好的教育就在于我们在给学生说应该怎样怎样,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坏处,道理一大堆,说的又很累,学生听得真想睡。这种“不讨好”的教育忽略了要面向生活,触及灵魂,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这样教育或许才更生态,更和谐更完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