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体验·获得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邓军民

【机构】 广东省江门市棠下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是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关键时期。因此,构建一个以素质为核心的初中德育法治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体验·获得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并给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对提升初中学生道德和法治观念并引领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获得式教学

  要实现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有效建设,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思想积极健康成长,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以体验·获得式教学方法为基础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有利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其课堂构建策略的研究有利于初中生增强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为教师在道法课堂培养更多素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一、体验·获得式学习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学生形成学习内驱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体验·获得式学习应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验,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体验·获得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学生积极表达,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减少分散注意力的情况,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因此,在体验·获得式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自信心能够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开发,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最佳状态。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经历消极的体验感,自卑心理也会随之上升,进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将体验·获得式教学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有效性。
  (二)教师应充分起到引导者的作用
  在体验·获得式学习中,教师应充分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初中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自控力,很难独立完成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引导与示范的工作,并针对初中生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个体差异等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设置,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积极正面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都放在学优生身上,而是应该对每一个学生都采用平等的态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此外,教师促进体验·获得式教学方法效率的提高,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入手,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掌握,进而给予学生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
  二、运用体验·获得式教学方法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新形势的发展,如果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使学生逐渐感到厌烦。因此,要保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力,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个人情感因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教育专家于春祥曾发表观点:“人是最具有表达力的动物,而课堂因为人们的表达而变得精彩。”构建关于学习理论的真实情境,必须要贴近学生和社会、贴近现实和时代发展,教学中情境设计要合理,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道德与法治教材《友谊的天空》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创设与教材相关的现实情境,为学生怎样建立友谊,和朋友在一起很快乐等题材提供一些学习影视视频,通过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带领学生到一个新的视觉世界,进入一个令人兴奋的学习氛围,学生会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中,积极寻求更多的新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体验合作探究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我国新课程改革方针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发表观点认为:学生学习不是一个单一化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时刻伴随复杂情感活动的认知过程。学习兴趣是情感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学生的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道德和法治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频率,创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善于思考,让学生自己感受认知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探究学习。例如:在道德和法治课堂《民主与法治》,学生合作进行情景演练,探究追求民主价值以及法治在民主中的作用,在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展示个人学习的成果,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再进行彼此认知的比较和抗衡,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体验感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观念有促进作用。为强化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教学可以将道德和法治教学纳入学生的社会生活之中。例如:在《权利与义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视频,让学生深刻理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是作为人民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纳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依法服兵役等其他义务,从而体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特征。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政治类的电视剧,像《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影视作品,深化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体会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从而体验到要积极树立主人翁意识,正确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等。此外,道法课堂中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验感,还能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道法课堂的德育功能。
  三、总结
  根据以上策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将体验·获得式教学方法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不仅能突显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道德与法制观念,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晶伟.刍议体验·获得式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21(21):187.
  [2]火春燕.体验·获得式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J].读写算,2021(0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