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的策略及技巧初探
【作者】 黄春萍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英语教学最终目的是:掌握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其中听、说在先,才能带动读、写,才能有交流、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但是实施“双减衡策”之后,初中英语听力的训练时长和频数都在减少,这就造成了听的能力在减退,影响说、读、写的技能,从而对语义理解变慢,思维打不开,答题的技巧简一,答题效果自然不理想。针对这样的情况,结合语言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我们制定听视结合、制作有地方特色的短视频、以说促听的听力训练方式。经过这些训练,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依然可以提升,答题的技巧技能灵活多样。
【关键词】 提高听力;训练;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对于语言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训练。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山区县,没有能充分给学生提供“四多训练”的教学环境,现在又实行了“双减政策”,训练的时间更少。在“双减政策”下的有限时间里,英语教学应偏向于听力的教学训练,因为依据语言学的科学统计,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11%的时间用于记录,15%的时间用于阅读,32%时间用于讲话,42%的时间倾听。因此听力是学习英语的根本,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的关注焦点。下面我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及本次课题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英语听力教学,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听力播放与字幕快闪相结合的听力训练
视听结合,提高听力的理解速度和答题速度,并不是新的研究点,这样的做法早用于教学,理论到实践都比较成熟。但以前的视听的“视”是静态的,阅读吸引了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听力分到的注意力比较少,而我们课题研究的“听力播放与字幕快闪相结合的听力训练”,则注重“听”的习得,“视”只是辅助,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视听结合教学”的创新版。那么这个听力训练模式有什么创新点?创新后用于教学实践有多大的效用?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创新点
听力播放与字幕快闪相结合的创新点就是:真正以听力为主,视阅为辅。我们的做法就是借助电脑的字幕快闪滚动技术,读到的音节字母才闪出来,音节读完字母也随之消失。这种训练模式,优于单纯的听力播放,特别是初学者,语音不熟,词汇量不足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字母提示,效率可以提高50%以上。这种模式也优于以前的视听结合,以前“视”是静态的,课文就在眼前,字形本身也可以提示字义,训练时学生对字形的依赖超过了对字音的期待,没有达到真正的听力训练。从这两个层面来说,确实是创新。
(二)教学实践效果
我们研讨的“听力播放与字幕快闪相结合的听力训练”模式,比单纯的听力播放和传统的视听结合听力训练,效率提高50%左右。我们用八年级(上)“UNIT2.2a.Listen”作听力训练,在三个中下水平班级同时进行,人数均为50人,时间限定为3分钟,结果单纯播音的班级,做题全对的30%;传统视听结合的60%;新模式的75%。问题就出现是传统视听结合接近于新模式,我们又在没有公布答案的情况下进行二轮测试,这回全部改用纯听力,时间3分钟,发现原来纯播音的班级略有提高,全对的40%;传统视听班级,改为纯听力后,全对的45%;新模式的85%。结果数据分析,二轮测试不透露任何信息,长期单纯听播音的,进步慢,但稳;长期视听结合的,有赖于课本阅读,突然撤走,有好多学生就不习惯,对听力的分辨率就低了,就怀疑刚才的答案,答题命中率就下降了;唯有新模式,听力提高得又快又稳。新的听力训练模式能让学生进步得又快又稳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顺应了英语的基础知识。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基础知识是: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懂得语音(仰赖于听),听课、默写单词才有逻辑依据,才能把句子读出来,才能记住语法;而词汇是阅读、说话基础,没有词汇,语音语法无所寄托;而语法把语音和词汇串联起来形成完成的语义,才能用于交流。而我们的新听力模式刚好把三者串联起来,而又可以偏重于听力。比如听力训练有这么一句话“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movies? ”我们尽量把听力放慢一些,读“How often”时候,“How often”快速显示在显示屏上,字形提醒了语音还不很熟的学生,而字形又不久留,大脑觉得依赖视觉是不可靠的,大脑的听觉留存的更久一些,学生自然更关注听力,也就是说字幕快闪只达到提醒作用,要理解语义,还是靠听力;在字形快闪和语音作用下,学生默写英语单词,速度要快得多,而词汇量的增多,又促进语音和语法的进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是新听力训练模式能够进步快又稳的原因之一。
第二、顺应了人的学习心理学
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而兴趣培养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或者从易心理,我们新听力模式主要是满足从易心理,因有字幕的提示,学生觉得容易了好多,学生就想多听多看;如果一开始就是纯粹的录音,因缺乏提示,学生觉得很难,只能靠成人压制才勉强听下去,兴趣就提不起来,甚至是产生了厌学情绪。比如我们把八年级(下)“UNIT5.3a.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设计成新听力模式,学生要求连续听了五遍,学生觉得这样听法,更容易识别语音和语义,听完五遍后,学生站起来读,也读得比较流畅,语音也标准得多,从此以后,学生常自己打开一体机自学自听。兴趣爱好,再加上掌握规范正确的英语单词发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我们也发现,初一、初二学生喜欢有提示的字幕快闪听力训练,但随着学生熟练掌握国际音标,熟练掌握较多的语法,积累较多的词汇量,到初三的时候,学生更倾向于单纯的语音播放训练,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对话训练。而这种倾向也正好顺应新的学习要求和考试要求,也就是我们的新听力训练达到了目标。
二、制作有地方特色的短视频听力训练
快手和抖音短视频是目前流行的影音传播方式,它短小精悍,便于制作,实景配音讲解或者视频裁剪配音也可以,而视听起来耗时又少,适宜紧张学习生活之余的视娱享受。我们可用给快手或抖音的娱乐的形式赋予英语听力的学习内容,可以达到娱乐与提高英语听力技能的双丰收。比如我们制作跳坡节的快手,把苗语翻译成英语,解说词是简单的英语语法和词汇,让自己的父母或叔叔阿姨讲英语,学生看了会产生一种亲情的娱乐感,因而对英语听力感兴趣。试想在快手中,学生老爸说“This is your father speaking”,而自己在快手里回答“Dad ,can you give me some money?”“Wow, Dad, you are so handsome”(配音),如果快手设计配以快闪字幕,学生听十遍都不觉得腻烦,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实践证明,制作有地方特色的短视频听力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会自觉地加班制作视频。依照教育心理学,学生对自己亲手做事有一种自豪感,他们常拿自己的作品出来交流。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学生自己制作过程,已经把把自己遣词造句的单词的写法及读音、句子语法、都已经很熟,用来交流了之后,更加扩展学生的自汇量和语法量。
这样的做法有不足的一面,就是有时学生过于追求视频的娱乐形式,习得的句子语法不一定很规范。
三、以说促听
李阳老师提倡的“疯狂英语”,曾经掀起那个时代青年学子学习英语热潮。实际上“疯狂英语”就是“以说促听、促读、促写”,把听、说、读、写的技能摊在“说”的技能上,从教育学角度来说,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而“疯狂英语”主要对英语爱好者有效。但是我们把叮当猫技术用来辅助“以说促听”,那就变得有说和听一体了,听自己的声音,总是给人觉得好奇,主要的是听自己语音之后可以发现自己发音的不足,然后纠正。如果再发展为人机对话,电脑先发问,学生回答,答对的得分,则效果更佳。如电脑问“where’s your dad?”,学生回答“He goes to work”,答对的加分,甚至可以获奖,这就激起学生学习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新的“以说促听”的听力训练,能把“听、说、读”的技能同时训练,还可以把乐、情容为一体,学生乐于接受,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英语听力训练。
总之,“双减政策”下,提高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英语听力,就要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结合现在学生对电子游戏的依赖特点,制定出顺应时代潮流的英语听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习得速度,可以提高英语听力效率,并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英语学习技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威《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第87页德国心理学家“塞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国化学老师伯尔曼和萨姆的“翻转课堂”,网络查询。
[4]初中英语课本(七到九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提高听力;训练;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对于语言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训练。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山区县,没有能充分给学生提供“四多训练”的教学环境,现在又实行了“双减政策”,训练的时间更少。在“双减政策”下的有限时间里,英语教学应偏向于听力的教学训练,因为依据语言学的科学统计,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11%的时间用于记录,15%的时间用于阅读,32%时间用于讲话,42%的时间倾听。因此听力是学习英语的根本,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的关注焦点。下面我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及本次课题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英语听力教学,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听力播放与字幕快闪相结合的听力训练
视听结合,提高听力的理解速度和答题速度,并不是新的研究点,这样的做法早用于教学,理论到实践都比较成熟。但以前的视听的“视”是静态的,阅读吸引了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听力分到的注意力比较少,而我们课题研究的“听力播放与字幕快闪相结合的听力训练”,则注重“听”的习得,“视”只是辅助,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视听结合教学”的创新版。那么这个听力训练模式有什么创新点?创新后用于教学实践有多大的效用?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创新点
听力播放与字幕快闪相结合的创新点就是:真正以听力为主,视阅为辅。我们的做法就是借助电脑的字幕快闪滚动技术,读到的音节字母才闪出来,音节读完字母也随之消失。这种训练模式,优于单纯的听力播放,特别是初学者,语音不熟,词汇量不足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字母提示,效率可以提高50%以上。这种模式也优于以前的视听结合,以前“视”是静态的,课文就在眼前,字形本身也可以提示字义,训练时学生对字形的依赖超过了对字音的期待,没有达到真正的听力训练。从这两个层面来说,确实是创新。
(二)教学实践效果
我们研讨的“听力播放与字幕快闪相结合的听力训练”模式,比单纯的听力播放和传统的视听结合听力训练,效率提高50%左右。我们用八年级(上)“UNIT2.2a.Listen”作听力训练,在三个中下水平班级同时进行,人数均为50人,时间限定为3分钟,结果单纯播音的班级,做题全对的30%;传统视听结合的60%;新模式的75%。问题就出现是传统视听结合接近于新模式,我们又在没有公布答案的情况下进行二轮测试,这回全部改用纯听力,时间3分钟,发现原来纯播音的班级略有提高,全对的40%;传统视听班级,改为纯听力后,全对的45%;新模式的85%。结果数据分析,二轮测试不透露任何信息,长期单纯听播音的,进步慢,但稳;长期视听结合的,有赖于课本阅读,突然撤走,有好多学生就不习惯,对听力的分辨率就低了,就怀疑刚才的答案,答题命中率就下降了;唯有新模式,听力提高得又快又稳。新的听力训练模式能让学生进步得又快又稳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顺应了英语的基础知识。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基础知识是: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懂得语音(仰赖于听),听课、默写单词才有逻辑依据,才能把句子读出来,才能记住语法;而词汇是阅读、说话基础,没有词汇,语音语法无所寄托;而语法把语音和词汇串联起来形成完成的语义,才能用于交流。而我们的新听力模式刚好把三者串联起来,而又可以偏重于听力。比如听力训练有这么一句话“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movies? ”我们尽量把听力放慢一些,读“How often”时候,“How often”快速显示在显示屏上,字形提醒了语音还不很熟的学生,而字形又不久留,大脑觉得依赖视觉是不可靠的,大脑的听觉留存的更久一些,学生自然更关注听力,也就是说字幕快闪只达到提醒作用,要理解语义,还是靠听力;在字形快闪和语音作用下,学生默写英语单词,速度要快得多,而词汇量的增多,又促进语音和语法的进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是新听力训练模式能够进步快又稳的原因之一。
第二、顺应了人的学习心理学
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而兴趣培养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或者从易心理,我们新听力模式主要是满足从易心理,因有字幕的提示,学生觉得容易了好多,学生就想多听多看;如果一开始就是纯粹的录音,因缺乏提示,学生觉得很难,只能靠成人压制才勉强听下去,兴趣就提不起来,甚至是产生了厌学情绪。比如我们把八年级(下)“UNIT5.3a.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设计成新听力模式,学生要求连续听了五遍,学生觉得这样听法,更容易识别语音和语义,听完五遍后,学生站起来读,也读得比较流畅,语音也标准得多,从此以后,学生常自己打开一体机自学自听。兴趣爱好,再加上掌握规范正确的英语单词发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我们也发现,初一、初二学生喜欢有提示的字幕快闪听力训练,但随着学生熟练掌握国际音标,熟练掌握较多的语法,积累较多的词汇量,到初三的时候,学生更倾向于单纯的语音播放训练,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对话训练。而这种倾向也正好顺应新的学习要求和考试要求,也就是我们的新听力训练达到了目标。
二、制作有地方特色的短视频听力训练
快手和抖音短视频是目前流行的影音传播方式,它短小精悍,便于制作,实景配音讲解或者视频裁剪配音也可以,而视听起来耗时又少,适宜紧张学习生活之余的视娱享受。我们可用给快手或抖音的娱乐的形式赋予英语听力的学习内容,可以达到娱乐与提高英语听力技能的双丰收。比如我们制作跳坡节的快手,把苗语翻译成英语,解说词是简单的英语语法和词汇,让自己的父母或叔叔阿姨讲英语,学生看了会产生一种亲情的娱乐感,因而对英语听力感兴趣。试想在快手中,学生老爸说“This is your father speaking”,而自己在快手里回答“Dad ,can you give me some money?”“Wow, Dad, you are so handsome”(配音),如果快手设计配以快闪字幕,学生听十遍都不觉得腻烦,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实践证明,制作有地方特色的短视频听力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会自觉地加班制作视频。依照教育心理学,学生对自己亲手做事有一种自豪感,他们常拿自己的作品出来交流。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学生自己制作过程,已经把把自己遣词造句的单词的写法及读音、句子语法、都已经很熟,用来交流了之后,更加扩展学生的自汇量和语法量。
这样的做法有不足的一面,就是有时学生过于追求视频的娱乐形式,习得的句子语法不一定很规范。
三、以说促听
李阳老师提倡的“疯狂英语”,曾经掀起那个时代青年学子学习英语热潮。实际上“疯狂英语”就是“以说促听、促读、促写”,把听、说、读、写的技能摊在“说”的技能上,从教育学角度来说,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而“疯狂英语”主要对英语爱好者有效。但是我们把叮当猫技术用来辅助“以说促听”,那就变得有说和听一体了,听自己的声音,总是给人觉得好奇,主要的是听自己语音之后可以发现自己发音的不足,然后纠正。如果再发展为人机对话,电脑先发问,学生回答,答对的得分,则效果更佳。如电脑问“where’s your dad?”,学生回答“He goes to work”,答对的加分,甚至可以获奖,这就激起学生学习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新的“以说促听”的听力训练,能把“听、说、读”的技能同时训练,还可以把乐、情容为一体,学生乐于接受,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英语听力训练。
总之,“双减政策”下,提高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英语听力,就要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结合现在学生对电子游戏的依赖特点,制定出顺应时代潮流的英语听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习得速度,可以提高英语听力效率,并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英语学习技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威《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第87页德国心理学家“塞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国化学老师伯尔曼和萨姆的“翻转课堂”,网络查询。
[4]初中英语课本(七到九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