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范金仙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泥凼镇布塘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已经成为当前各个阶段教师的一项教学挑战,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环境下教学优势的发挥和利用提出了一定的规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想使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转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得以解决。对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非常必要,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关键词】 互联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逐渐步入到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技术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教学作用,成为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互联网技术以其资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以及时空限制少等特点而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与喜爱,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等新型教学手段是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作出的明确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教学意义,固守于黑板板书和教材讲解,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这就导致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氛围比较沉闷,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只能沦为空谈和口号,教师自然也就无法完全发挥其教学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導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师的教学使命感和责任感都比较不足,不注重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搜索他人制作的PPT课件或教学视频,而不注重将互联网技术与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课本的具体内容相结合。这就导致互联网技术的教学优势被大大削弱,无法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得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效果十分有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饱满的热情,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本知识的趣味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比如在教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两篇文言文时,其遣词造句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的不同,学生在学习时难免感到乏味枯燥,这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课本内容对应的动画片段或漫画作品,使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变得更加直白,促进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快理解和消化课本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小学语文教学中将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是利用这一平台开展网络教育互动,构建专属于小学教学的网络运行模式。在网络教育平台,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信息沟通、学生之间可以针对学习经验进行交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就是将小学语文教学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管理,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接受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模式不断地完善。
网络教育平台具有聚集人气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营造良性的语文知识交流环境。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指导,与小学生进行近距离交流,教师可以对小学生的知识需求充分了解,而且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以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语文知识,语文教学针对性更强,学生的语文锻炼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教育平台,还可以根据学生需求推出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主题的竞技性活动,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做到了寓教于乐。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十分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和感悟,仅凭少数几本教材和教辅资料往往并不能达到突出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拓展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探究语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比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对课文进行延伸和深化,向学生介绍“八国联军侵华”的恶劣行径和《北京条约》的具体条款,帮助学生了解到圆明园被焚毁的前因后果,增强课文的张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教育意义,而教师自然也就能够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互联网背景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附带了更为丰富的图片、语音视频,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听课感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身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在家中搜索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图片、视频等,进行教材内容的了解。
在创新课堂的过程中校领导应重点培养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完善校内互联网设备设施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其次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监督与培养,各种移动终端中的搞笑视频、动画片、小游戏对于学生来说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联合起来监督学生,使学生在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與学习相关,从而提高网络资源的教学意义。
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增强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将网络资源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图雅.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势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32-133.
[2]吴梅.巧用资源,丰富课堂——基于电子白板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36(11):126-126.
[3刘桂英,潘守强.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32(46):126-127.
【关键词】 互联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逐渐步入到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技术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教学作用,成为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互联网技术以其资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以及时空限制少等特点而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与喜爱,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等新型教学手段是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作出的明确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教学意义,固守于黑板板书和教材讲解,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这就导致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氛围比较沉闷,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只能沦为空谈和口号,教师自然也就无法完全发挥其教学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導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师的教学使命感和责任感都比较不足,不注重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搜索他人制作的PPT课件或教学视频,而不注重将互联网技术与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课本的具体内容相结合。这就导致互联网技术的教学优势被大大削弱,无法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得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效果十分有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饱满的热情,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本知识的趣味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比如在教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两篇文言文时,其遣词造句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的不同,学生在学习时难免感到乏味枯燥,这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课本内容对应的动画片段或漫画作品,使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变得更加直白,促进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快理解和消化课本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小学语文教学中将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是利用这一平台开展网络教育互动,构建专属于小学教学的网络运行模式。在网络教育平台,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信息沟通、学生之间可以针对学习经验进行交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就是将小学语文教学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管理,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接受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模式不断地完善。
网络教育平台具有聚集人气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营造良性的语文知识交流环境。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指导,与小学生进行近距离交流,教师可以对小学生的知识需求充分了解,而且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以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语文知识,语文教学针对性更强,学生的语文锻炼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教育平台,还可以根据学生需求推出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主题的竞技性活动,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做到了寓教于乐。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十分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和感悟,仅凭少数几本教材和教辅资料往往并不能达到突出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拓展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探究语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比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对课文进行延伸和深化,向学生介绍“八国联军侵华”的恶劣行径和《北京条约》的具体条款,帮助学生了解到圆明园被焚毁的前因后果,增强课文的张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教育意义,而教师自然也就能够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互联网背景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附带了更为丰富的图片、语音视频,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听课感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身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在家中搜索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图片、视频等,进行教材内容的了解。
在创新课堂的过程中校领导应重点培养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完善校内互联网设备设施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其次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监督与培养,各种移动终端中的搞笑视频、动画片、小游戏对于学生来说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联合起来监督学生,使学生在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與学习相关,从而提高网络资源的教学意义。
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增强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将网络资源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图雅.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势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32-133.
[2]吴梅.巧用资源,丰富课堂——基于电子白板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36(11):126-126.
[3刘桂英,潘守强.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32(4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