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作者】 陆雅萍

【机构】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一直以来化学教学以其抽象性、概念性和逻辑性相对较强的特点成为了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构建课堂,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现深度学习,成为了每一名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篇文章也以此为中心,分析了初中化学课堂应当如何有效地优化和完善,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 初中化学;深度学习;迁移能力;策略分析

  深度学习是指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从更加整体全局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加灵活的应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当中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化学教学进入良性循环,深度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两者之间具有着较高的共通性,相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对初中化学课堂作出相应的调节,以此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一、引入实验教学
  从本质上讲化学知识较为繁杂具备较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的,而现阶段初中化学教育大多是以理论知识传输,这就导致了学生往往无法直观的感受到化学反应的魅力和独特的色彩,化学知识成为了学生眼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化概念化的平面文字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大多数是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展开,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在短期内可以达到较高的效益和影响,让学生们产生一定的自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接触的化学知识越来越多,所需要背诵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学生很容易会出现知识点混淆的情况,加之初中阶段的受教育主体本身的情绪消解能力和情绪平衡能力又相对较弱,很容易会产生畏难心理,进而逐渐的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抗拒,让化学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实验教学的引入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困境,将抽象化概念化文字化的知识转变为具像化形象化的视觉体验,让学生在实践观看和感受的过程当中加强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当学生对于知识和概念有较高的理解时,学生的迁移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学会灵活的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其他问题。教师需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实验教学,而考虑到时间周期和物质资料限制等多方面因素,教师在实验教学引入的过程当中可以平衡动手实践操作和视频实验两种实验引入的比重,诚然动手操作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一方面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另外一方面很容易会受到物质资料的制约,除此之外还会因为课时的影响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无法有效完成,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引入更多的视频资源,加强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讲述氧气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这一小实验,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或者观看视频的方式来思考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原因,并且通过对比复燃前后集气瓶当中氧气的含量来分析复燃的要素,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于氧气特性的理解和认知,更好地感受化学反应认识化学反应,同时以木条复燃为索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有更高的了解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进而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引入更多的实验教学。
  二、引入课堂讨论
  在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课堂讨论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环,相较于以往的教师主导教学,现阶段的教育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调整都需要以学生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考量学生的主体感受和主体需求,而课堂讨论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们搭建学习伙伴关系,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在相互讨论的过程当中锻炼思维和能力,在思想碰撞的过程当中实现深度学习深度探索。
  现阶段的初中教学大多属于大班授课,而教师本身的时间和精力是极为有限的,想要解决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问题往往不够现实,这时以小组为单位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困境,帮助学生们搭建学习伙伴关系,共同扶持相互引导共同成长,同时这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当中个人的思维力判断力辨识力和思想观念态度价值取向逐渐的发生变化,真正的实现能力、知识、情感的多维培育,教师需要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探究和思考的契机,让学生们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例如在讲述溶解度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思考影响溶解度数值的因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会发生变化与其他学科的哪些知识相关联,而学生们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当中第一反应就会想到物理教学,而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逐渐的发现溶解度的知识和概念与物理教学的分子热运动两者之间内在关联性相对较强,即当温度上升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溶解能力也相对较强,进而实现跨学科知识迁移,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阶段受教育主体本身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相对偏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有效解决未知的问题往往是相对而言较为困难的,而团队协调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困境,进而帮助学生在思想交流探究的过程当中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符合与现今时代的需求和现阶段教育开展过程当中对教育提出的最新标准,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需要有效地发挥现今时代的时代优势,对电子设备进行有效应用,以此为中心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成长和发展,电子设备应用主要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现阶段最为常见的一种应用方向,其次为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即通过电子设备的有效应用让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有全新的了解,减少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当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最后电子信息设备可以帮助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引入更多的资源,通过资源的丰富扩充学生的视野,进而培育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需求对信息技术做出相应的优化和调整,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以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讲解为例,相较于其他的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当中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对于学生的感官刺激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和电化教学进行视频展示,强化实验的视觉刺激,同时也可以将实验过程当中各个细节进行放大,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化学实验,强化学生对于化学概念和化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从虚拟领域向现实领域迁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引入更多的资料,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二氧化碳的必要性二氧化碳在实践生活中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以此为中心让学生的接触更多的化学知识,拉进化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这也是一种迁移能力培养的方向。
  结束语
  在化学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需要引入实验教学,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供学生讨论的机会和平台,以此为中心让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何玉娟.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提升途径探究[J].新课程,2021(39):214.
  [2]许莹.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3]罗爱华.半途效应理念下的初中生化学学习能力提升策略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0):93-94.
  [4]瞿素芳.浅谈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6(0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