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作者】 方秋玲
【机构】 广西那坡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时至今日,作文这顽症是语文同行所致力攻克的。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一直认为老师对学生的生活还不够了解。作文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学生的作文内容差,情绪低落。即使写作流利而巧妙,但有些作文仍无法反映现实生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采用命题的形式,使学生处于支配地位,严重室息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欲望。由于教室的限制,学生的视野狭窄,缺乏丰富多彩的构图材料。小学生担心写作的现状。
陶行知,我国著名教育家,倡导用生活来教育和满足生活需要的教育,即提出“生活就是教育”的思想,应该说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我们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需要掌握真实而丰富的材料。”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方式来收集生活,”小学作文教学应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表达生活感受和经验的强烈愿望,并轻松完成作文。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在学生习作中,不少学生习作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在以下几方面中捕捉材料:1、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的文章。2、倾听每周升旗时领导的讲话或是值日教师的小结,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3、观察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果能指导学生留心家庭的情况写成文章,定是最打动人心的。4、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这些人说话中受到的启发。能及时记下来。想必受益匪浅。5、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6、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7、注目特有的劳动场景。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可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我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能打动人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生活中一定能成为学生真正有创作源泉。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说说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后悔的、令人伤心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一件事。这样可使一个平常题目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学生惊叹题意的广泛,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就可免去无米下锅之苦和抄袭杜撰之弊。学生的习作定会“横看成岭侧成峰”,“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他们才能激发他们书写和有机联系生活和构图的愿望。结合做事与写作。教师可以自觉地将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组织和参加统一组织的活动(如公益劳动、课堂活动、游戏活动、手牵手活动等)中感受和体验,并通过练习来体现丰富的生活内涵,并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活动中,教师应认真设计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以使他们有写作文的欲望,同时他们有话要说,并且充满想法,并完成写作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劳动为基础,让学生分组学习厨师的基本技能。学生必须学习如何烹饪。从购买,洗碗到烹饪,所有的菜都摆在桌上,其他组的学生可以品尝“小厨师”的选择。引导学生将“做”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写下整个过程。通过个人经验和老师的指导,学生配备了写作材料,因此他们可以自然地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将个人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进行小批量生产时,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写下生产中使用的材料、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感觉如何。一起看写。教师可以将人、动物、植物或场景确定为进行历时故意观察对象。在观察中,他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进行个性化观察,并指导提问,调查和探索,最后利用练习来反映人或物的特征和变化。例如,观看日食时,可以要求学生记录日照圆度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在互联网上查找造成日食的原因。它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星空之谜和用文字展示这些奥秘的兴趣,从而使练习的内容丰富而具体。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将游戏和比赛引入观察中,以使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变得有趣。例如,如果在小学第七册中有一个单元需要写一个活动,则教师可以设计“吹泡泡”活动。学生必须自己吹气,然后仔细观察气泡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告诉他们自己。同时,它还可以组织学生吹出比任何人都更大和更大的泡沫。这种有趣的观察练习在学生中非常受欢迎。讨论与写作相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创造生活和写作情境,以便学生在讨论,评估和欣赏中获得写作材料和灵感。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人物,风景以及拍摄事物的发展过程。学生面对鲜艳的色彩,迷人的图片,生动的解释以及优美的配乐、讲话、评论和欣赏。例如《老鹰捉小鸡》练习,可以预先组织学生玩“鹰捉鸡”游戏,并且在指导练习以显示学生的动作、态度、场景和行为时可以拍摄和复制游戏的场景。他们玩游戏时的其他场景。在高处,教室气氛活跃,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可以发挥作用,他们无需沉思和搜索就可以撰写作品。教师还可以首先拍摄些作业中表达的人物,风景和事物发展过程的图片,可视化,具体化和可视化作业,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讨论如何描述它们。如果您有兴趣,您将修改和补充原始作品以使作品更加完美。
三、关注生活积累,鼓励学生抒发独特的体验
让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生活积累,随时记录所见所闻,学生可以随心所欲书写。一方面,它可以培养勤于写作,乐于表达的学生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在作文教学中,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为使作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我们应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丰富学生的个人生活。利用节日和工作日组织各种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有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为撰写个性化的构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生活中开展听一听,议一议,画一画,演一演等活动,也可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让孩子们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鱼……也可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如收割季节,让他们到田野去拾麦穗,秋天到了,到果园去摘果子……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达到寓教于乐。然后,再指导学生习作,让他们自由命题,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我相信学生将不再害怕写作,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会很容易产生写作,表达对生活的看法以及表达真正的喜悦,愤怒,悲伤和喜悦的冲动。想必定能为学生解决“无米之炊”。
陶行知,我国著名教育家,倡导用生活来教育和满足生活需要的教育,即提出“生活就是教育”的思想,应该说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我们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需要掌握真实而丰富的材料。”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方式来收集生活,”小学作文教学应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表达生活感受和经验的强烈愿望,并轻松完成作文。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在学生习作中,不少学生习作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在以下几方面中捕捉材料:1、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的文章。2、倾听每周升旗时领导的讲话或是值日教师的小结,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3、观察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果能指导学生留心家庭的情况写成文章,定是最打动人心的。4、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这些人说话中受到的启发。能及时记下来。想必受益匪浅。5、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6、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7、注目特有的劳动场景。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可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我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能打动人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生活中一定能成为学生真正有创作源泉。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说说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后悔的、令人伤心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一件事。这样可使一个平常题目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学生惊叹题意的广泛,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就可免去无米下锅之苦和抄袭杜撰之弊。学生的习作定会“横看成岭侧成峰”,“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他们才能激发他们书写和有机联系生活和构图的愿望。结合做事与写作。教师可以自觉地将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组织和参加统一组织的活动(如公益劳动、课堂活动、游戏活动、手牵手活动等)中感受和体验,并通过练习来体现丰富的生活内涵,并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活动中,教师应认真设计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以使他们有写作文的欲望,同时他们有话要说,并且充满想法,并完成写作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劳动为基础,让学生分组学习厨师的基本技能。学生必须学习如何烹饪。从购买,洗碗到烹饪,所有的菜都摆在桌上,其他组的学生可以品尝“小厨师”的选择。引导学生将“做”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写下整个过程。通过个人经验和老师的指导,学生配备了写作材料,因此他们可以自然地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将个人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进行小批量生产时,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写下生产中使用的材料、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感觉如何。一起看写。教师可以将人、动物、植物或场景确定为进行历时故意观察对象。在观察中,他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进行个性化观察,并指导提问,调查和探索,最后利用练习来反映人或物的特征和变化。例如,观看日食时,可以要求学生记录日照圆度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在互联网上查找造成日食的原因。它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星空之谜和用文字展示这些奥秘的兴趣,从而使练习的内容丰富而具体。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将游戏和比赛引入观察中,以使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变得有趣。例如,如果在小学第七册中有一个单元需要写一个活动,则教师可以设计“吹泡泡”活动。学生必须自己吹气,然后仔细观察气泡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告诉他们自己。同时,它还可以组织学生吹出比任何人都更大和更大的泡沫。这种有趣的观察练习在学生中非常受欢迎。讨论与写作相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创造生活和写作情境,以便学生在讨论,评估和欣赏中获得写作材料和灵感。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人物,风景以及拍摄事物的发展过程。学生面对鲜艳的色彩,迷人的图片,生动的解释以及优美的配乐、讲话、评论和欣赏。例如《老鹰捉小鸡》练习,可以预先组织学生玩“鹰捉鸡”游戏,并且在指导练习以显示学生的动作、态度、场景和行为时可以拍摄和复制游戏的场景。他们玩游戏时的其他场景。在高处,教室气氛活跃,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可以发挥作用,他们无需沉思和搜索就可以撰写作品。教师还可以首先拍摄些作业中表达的人物,风景和事物发展过程的图片,可视化,具体化和可视化作业,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讨论如何描述它们。如果您有兴趣,您将修改和补充原始作品以使作品更加完美。
三、关注生活积累,鼓励学生抒发独特的体验
让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生活积累,随时记录所见所闻,学生可以随心所欲书写。一方面,它可以培养勤于写作,乐于表达的学生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在作文教学中,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为使作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我们应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丰富学生的个人生活。利用节日和工作日组织各种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有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为撰写个性化的构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生活中开展听一听,议一议,画一画,演一演等活动,也可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让孩子们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鱼……也可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如收割季节,让他们到田野去拾麦穗,秋天到了,到果园去摘果子……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达到寓教于乐。然后,再指导学生习作,让他们自由命题,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我相信学生将不再害怕写作,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会很容易产生写作,表达对生活的看法以及表达真正的喜悦,愤怒,悲伤和喜悦的冲动。想必定能为学生解决“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