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

【作者】 何崇祚

【机构】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张家庄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好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也就为整节课的教学铺垫好了一半。为了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师必须要在导入方面巧做文章,真正让精心导入成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奠基石。本文主要围绕“复习、实验、故事”三个方面详细论述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入策略

  聚焦一些低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我们就会发现,缺乏精心地、有效地导入,是这些课堂的一个共同特征。部分初中物理教师之所以忽视导入,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导入在建构高效课堂方面的作用,或者没有找到适合的、有趣的、有效的导入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物理课教学,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我们要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导入,为精彩、高效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一、复习导入,奠定新知探究之路 
  知识与知识之间有着纵横交错的联系,所以学生在探究新知时,必须要以旧知为铺垫、为基础。复习导入,就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就可以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尽管学生已经学习过某些知识,但是,因为时间关系,部分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变得非常模糊,更有甚者,某些知识学生已经遗忘。正因为如此,复习导入就显得极为必要。复习导入能够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能够勾起学生的回忆让他们想起遗忘的知识,能够为学生铺就一条新知探究之路。 
  比如在教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复习导入环节。在复习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复习上一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即“生活中的透镜”。通过复习,就会勾起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的回忆,就会让学生重温利用不同光学元件成像会存在各种不同的差异,以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实像与成虚像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复习,不仅能够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夯基固本,还能够为高效课堂的建构铺路架桥。 
  当然,复习导入的关键在于理清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通过复习旧知,不仅能够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储备,还能够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难度,也有助于学生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纽带构建一套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实验导入,推开新知探究之窗 
  实验是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一条基本途径。同时,实验也是联结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归因于物理实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联系密切,所以如果教师利用实验导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够推开一扇新知探究之窗。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需求,恰如其分地选择一些物理实验,并利用这些物理实验有趣、有效地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以及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笔者在课堂伊始设计了两项小实验,并利用这两项小实验导入了新课。实验一:笔者首先拿出一根钢锯条。之后,用两个小木块将钢锯条的一头固定起来。最后,拨动钢锯条,让该钢锯条发出声音。实验二:首先,笔者拿出音叉。之后,用一根细线将一个泡沫小球拴在音叉臂上。紧接着,学生来到音叉旁边,并让该学生尝试用小锤敲击音叉。最后,让学生观察小锤敲击音叉时泡沫小球的变化。在两个演示实验结束之后,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说,从这两个实验中,你能够发现声音产生的原理吗?”原本学生就对这两个实验非常感兴趣,笔者的一席话,更是犹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于是,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让他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分组操作这两项实验的同时,讨论、交流、研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显而易见,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的两个演示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还为学生推开了一扇探究新知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学生就可以清晰、直观、细致、具体地看到声音产生的原理。与此同时,归因于精心的实验导入,课堂也就会出现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 
  三、故事导入,激发新知探究之趣 
  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新知探究兴趣。正因为如此,在课堂导入环节,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联系实际生活,精挑细选一些有趣的故事。以这些有趣的故事为引子,教师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新知探究兴趣。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将有趣的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呢?窃以为,教师既可以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向学生呈现故事内容,也可以用惟妙惟肖的视频向学生呈现故事内容。但教师不管用哪种形式呈现故事,都必须要确保故事主题鲜明、情节生动、内容精彩。 
  比如在教学“浮力”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伊始绘声绘色地为学生讲了一个“盐水选种”的故事。故事内容大致如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智慧的祖先就发现,庄稼长得好不好,种子至关重要。显然,为了选好种子,人们不可能一粒一粒地去择、去精选。那么,怎样才能够又快又好地选择良种呢?在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观察之后,我们智慧的祖先尝试用盐水精选种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盐水的浓度越高,盐水的浮力也就越大。好神奇的浮力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浮力吧!纵观整堂课,正是因为笔者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所以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浓厚的兴趣也就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不竭动力。 
  在教学“密度”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播放了一段“阿基米德用排水法辨皇冠真假的故事”视频,并在课堂伊始,作为导入素材巧妙地导入新课。视频中,当阿基米德因为不能精准辨别皇冠的真假而“一筹莫展”时,想要放松心情,舒舒服服地洗一个热水澡。因为浴缸里的水放得有些满,所以就在阿基米德躺进浴缸的那一刻,从浴缸里溢出了许多水。正是这些溢出的水,让阿基米德产生了辨别皇冠真假的灵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究物质的密度吧! 
  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言简意赅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向学生讲述了一个“盐水选种”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浮力的神奇,并且产生了进一步探究浮力的强烈好奇心。在第二个案例中,一段形象直观、精彩纷呈的视频,迅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到了不规则物质密度的计算方法。不仅如此,学生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物质密度的浓厚兴趣。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包括复习导入、实验导入和故事导入,还包括猜谜导入、音乐导入、设疑导入等。但是,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导入新课,都必须做到恰如其分、合情合景、适可而止、卓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够让有效的、精彩的导入为高效的、精致的初中物理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够让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高效的物理课堂中潜滋暗长。 
  参考文献:
  [1]李国英.例谈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策略[J].新课程,20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