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赏识教育,点亮生命之光

【作者】 郑 青 钱世均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龙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赞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惩罚容易使孩子建立自信心、调动积极性,更能有效地激励进步。学生渴望得到赏识,是成长的精神需求。班主任老师要巧赏识,在赏识孩子的时候应做到“六忌六宜”:
  一、赏识孩子,忌急功近利,宜放眼长远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望孩子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的变化,是不切实际的。其实孩子都很聪明,只不过是聪明方式、发展潜力和发掘程度、表现出来的先后不相同而已。
  要认识孩子的差异,要允许孩子失败,只有在失败中总结和改进,才能使孩子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放眼长远,在期盼孩子成才时多些赏识、多些鼓励。
  二、赏识孩子,忌粗象空洞,宜因人而异
  有些班主任老师经常说:“你真棒!”,“对,你真好!”。这种空洞的赏识,并不能让学生知道棒在哪里、好在哪里,长期使用会让学生觉得赏识空洞且缺乏诚意。赏识一定要具体,让学生知道那件事被老师欣赏,为什么被欣赏。比如说:“你今天准时到校,这习惯很好,希望你保持。”
  赏识要因人而异。成绩好就赏识他聪明,暂时不够好就赏识他努力;好动的赏识他活泼,静默的可赏识他沉稳;胆大的赏识他勇敢,胆小的可赏识他谨慎等等。
  三、赏识孩子,忌姑息迁就,宜奖惩结合
  现实中,有些班主任片面理解赏识孩子的理念,认为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给半点批评就是赏识。这种错误的理解造成在学生犯一些错误时一味姑息迁就。
  赏识学生不全是褒扬奖励,有时赏识也需要必要的批评,甚至适当的惩罚。只有这样奖惩结合的赏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四、赏识学生,忌单兵作战,宜通力协作
  赏识学生,班主任通常首当其冲,但科任老师有没有意识跟上?作为对学生有影响力的其他科任教师有没有参与进来?
  如果仅有班主任在赏识孩子,在其他老师面前却是遭遇暴风骤雨,这种状况就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赏识学生必须形成全体任课老师都参与、大家齐关注的局面,形成赏识的合力。
  五、赏识孩子,忌忽冷忽热,宜持之以恒
  有些班主任老师平时对学生赏识,临近升学考试时,便又回到老路上去,对学生抱怨和急躁又会多起来。班主任的心情成了赏识的晴雨表,今天心情好,春风拂面,微笑荡漾;明天心情坏,便拉下面孔,冷若冰霜,对后进生横竖看不惯,批评指责便接踵而至。
  班主任赏识学生,应该多些宽容、理解,多些恒心、毅力,把对学生的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敢于接近班主任,认可并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六、赏识学生,忌锦上添花,宜雪中送炭
  不少班主任会对优秀学生的赏识会多些,而对顽皮学生的赏识则少些;学生取得成绩时大加赏识,平时则相对少表扬和鼓励。其实,不只是优秀学生或取得成绩时应该赏识,顽皮学生或遇到挫折失败时更需要激励。所以,班主任要少一些锦上添花的赏识,使优秀学生更清醒、更理智;多一些雪中送炭的赏识,让顽皮学生更坚强、更自信。
  总之,对待学生如果赏识越多,则优点越多;如果批评越多,缺点就会越来越多,悲剧也可能会越来越多。抱着欣赏学生的态度,正面鼓励多于批评,学生就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学生钟爱,对教育事业挚爱。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通过赏识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人生的信心,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一定能培育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