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作者】 韦 钦

【机构】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高中阶段,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随着教育新时代的到来,课程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成为当下各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中心话题。因而,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现实学情采用合理的策略,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其次探讨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之下,为了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与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走向,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学科思维模式,使每位学生都具有历史核心素养。
  1、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
  1.1课堂内容枯燥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认为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一般都是按照书本页码顺序,将教材中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读给学生听,对于书本中讲述的历史事件背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意义都没有进行拓展教学。由于历史学科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时间长度,贯穿了从古至今的所有历史进程,再加上历史知识本就十分枯燥,而且学生对于历史知识也十分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丧失历史学习兴趣,甚至会出现害怕历史课的情形。
  1.2教学模式选择上的缺失
  一些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常常出现极端方式,如部分教师仍旧选择了“一言堂”的方式来讲解历史知识,忽略了学生的观点和思考,缺乏师生间的互动。这种方式追求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接触最多的知识,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还有部分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提问,把问题留给学生来解决,提问占据了整个课堂,这样就很难将深层次的知识给挖掘出来,历史学习也就很难深入。还有一部分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多做题,对知识熟能生巧。这些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课堂教学的流程,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与灵活性。
  1.3教学环节预设上的缺失
  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容量较大,导致一些高中历史教师以教材为本,重视对知识的讲解和拓展,并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些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让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为主,不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因而,背诵知识点、大量做练习题就成了历史课堂的主要环节,这样难以让学生体会历史的趣味性与人文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被调动起来,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提高学习效率。
  2、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策略
  2.1学习更多有关新课程历史改革的知识
  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育的转变,教师才能在后续教学实践中将教学改革的侧重点聚焦到改革历史教育理念层面上,以此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课为例,如果教师想基于新课程对这一章节的要求改革现有的教学理念,就应在课程设计前收集大量有关这一课程的资料、案例。在这些教学案例的基础上转变这一课程设计的思路。同时,教师还应将创新的思路应用到这一课程理念的转变中,将更多现代化的内容应用到课程中,以此推动高中历史课程的与时俱进。同样以上述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应用电子白板为学生设计可以交互的古代场景,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的发展,凸显高中历史教育理念转变的意义。
  2.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应该随教学的内容而定,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是不同的,学习的方法也是各异的。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就要有教育智慧,树立创新思想,不能形成固化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应当依据学习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形成历史思维。对于不同类型的历史知识,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才能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学习素材,如历史事件、历史记录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遗址等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教师要能够将这些静态化的文字图片变为动态化的表达。由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党史馆,观看记录片等,让学生能够以生动的方式了解历史,从而形成高效的历史课堂。
  2.3基于核心素养下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历史教材和相关的资料提出相对应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的过程中,本课以荷兰和英国为例,既讲述了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殖民霸权争夺的史实,又分析了争霸斗争的矛盾、斗争的结果及其影响。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先播放视频《大国崛起》第二集《小国大业》序,并提出问题:“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与‘日不落帝国’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大国的?它们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让学生依据视频内容进行初步的阐述。在进行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则可以继续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导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与自主学习兴趣,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能够创新教学路径,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艳涛,孙鑫.基于历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浅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62-263.
  [2]孙彦.合作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21(15):29-30.
  [3]郭金钰.浅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9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