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

【作者】 邹 波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两江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将对其数学学习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如果能注意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解决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保证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必须注意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积极开展思维训练。
  【关键词】 教学理念;问题解决;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开展可以作为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如果能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充分吸收数学知识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思维训练仍然存在明显的弱点。因此,有必要强调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来处理和解决薄弱环节,以确保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优化解决问题教学的形式
  过去,在小学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时,教师更注重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有效地解决问题。然而,他们对小学生的相关能力,尤其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形式。具体来说,在教学目标之上,我们需要注意知识、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充分融合,使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发展从以前的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这也非常有利于摒弃以往教学中的滞后和落后因素,促进数学思维训练重要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内容和组织层面的创新上,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数学知识是否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继续体现教学工作的时效性,把加强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实际教学的主要任务,从而保证思维训练的发展效果,凸显思维训练的深远意义。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以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重要依据,从其他学科教学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和成果中获得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优化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突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特点。
  二、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思维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将对他们思维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现阶段,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发现思维训练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教师需要对这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要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保证思维训练的发展效果,加强教师对思维训练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思维训练的发展。学校也要积极组织这方面的培训,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具体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落实到问题解决教学的各个环节。此外,学校还应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分享自己在思维训练方面的经验和使用的方法,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维训练的效果,从而,它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课程中进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增加思维训练的比例,比如让小学生在地图或路线图上识别方向,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充分吸收《位置与方向》的数学知识,也有助于保证思维训练的效果,加强在此过程中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保证思维训练效果
  在小学生特定的学习阶段,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对知识内容的叙述,势必难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也有必要促进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也更加强调促进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时,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突出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并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激发小学生探索知识内容的欲望,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非常有利于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角的认识》一课中开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时,有必要突出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例如,让小学生主动说出他们所看到或学到的一些角。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小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正确答案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角的知识内容,并在这个“谜题”的驱动下解释角的概念。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后,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兴奋,而且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训练活动,这也非常有利于保证思维训练活动的发展效果,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布置开放型题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经常受到重复的数学教学压力,这不仅制约了数学的发展,而且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使小学生处于一种固有的思维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在安排小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然后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思维训练。这种开放式话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课外思维训练的主动性,而且对激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应该清楚的是,对于开放式主题,它并不是指高难度的主题。相反,主题可能相对简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可以在思维训练中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开展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时,必须把发展思维训练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实施思维训练后,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铺平道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必须重视思维训练,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小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研究[J].2013(35):50-51.
  [2]侯尚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初探[J].2011(5):36.
  [3]蒋圣勇、肖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研究[J].2012(2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