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作文,作文,考场的灵魂

【作者】 张喜斌 郭亚男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励志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按理说:既然这么苦,那么愁的,舍弃就得了吧,干嘛还这么痛苦?但是现在还不能也不敢这么做!因为作文太贵了,扔不起!大家知道,初中阶段的语文测试试卷中,作文的分数是50分,在总分120的测试卷中所占比重太大了。要想考试及格或取得更好成绩,作文是万万不能舍弃的!
  从正常角度来看,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不差才对。因为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有看图说话,看图写话,之后是简单的叙事练习,再大一点就是系统的命题、半命题作文写作。这一套下来,写作水平就应该可以了,起码简单的叙事应该没问题了。事实上又怎么样呢?
  现在初中生的写作状况大体是这样:全班没有几个热爱写作的,每次交作文本都很费劲,本只有薄薄的一摞。说好开学第一天交,周末能交齐就不错。即使上交的作文也是质量堪忧:一篇的,明显在对付;四五篇的,一定是照抄的;好容易字数达标的,又文不对题,看着脑袋都疼;字体非常差,完全看不清楚的……不一而足,相同点都是字数少,字体差,雷同的特别多!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喜欢写作呢?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个中缘由。
  首先是教师的因素。部分教师不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知道,提升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得一点一点来,见效特别慢。况且写到一定高度必然会遇到瓶颈期,想要突破特别难。如果教师急功近利的话,不肯下功夫,学生自然不重视,时间一长,作文写作被边缘化,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提不上去。老师可能只是口头上让学生多读多背,让学生准备几篇例文或范文,最好能背下来,到考场再改头换面,东拼西凑。这样的文章虽得不到高分,得到一个平均分还是可以的。老师没费什么事,学生没费什么劲,收获还不小,可以了,皆大欢喜!教师懒惰,学生就不思进取。病根就在此:教师不作为!
  下面说说学生的因素。
  学生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认可,花大力气写好的作文在阅卷老师的眼中也是平淡无奇,所得分数和其他写作水平一般的习作一样。学生觉得付出很多,收获的却很少,写作积极性一定受打击:付出和不付出都一样,谁还努力?他们学会了顺其自然,学会了随波逐流,学会了应付了事,学会了人云亦云!病情又加重,学生的骨牌效应!
  第三个因素,可能是大环境影响。
  这个大环境就是学校大部分教师的一致想法,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个想法就是判作文的时候,总是先看字数够不够,再看字迹是否工整,最后再看内容表达和主旨体现。就是说,教师判断作文好坏的标准是:字数,字迹,内容主旨。有点意思吧,顺序不是内容主旨,字数,字迹。这种判断标准已然形成共识了,虽说上不得台面,但都在私下忠实执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不知名的前提下,有的同学文章就被埋没了,尤其是思想深刻的文章,更易被忽视。所以教师在作文指导的时候,都要求学生首先做到字数要够(一定,千万),然后字迹要工整(努力,尽可能),最后首尾要呼应(切记)。宁可写得浅显一些,也不要深刻含蓄!坚决不要写意犹未尽,读两三遍才能点头称好的文章。因为老师没那么多时间去读,有的老师也没那个欣赏水平!以上三方面也许就是学生不爱写不会写也不想写的原因吧。
  那么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也许解铃还须系铃人吧,从教师入手,对症下药,从根上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要从基础抓起,甚至从零开始。教师要做一个长远计划,循序渐进,慢慢来。稳步实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问题,要有大局观,要有责任心。另外,要引导学生走正规的写作道路,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先从仿写改写做起,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切忌照抄照搬,不要投机取巧。写作要投入感情,要发自真心才好。只要教师开始作为了,一切都好办了。万事开头难,逐渐深入,渐入佳境,最后成功就是时间问题了。
  其次要站在学生角度,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做。因材施教,分门别类的指导,这个过程一定很难,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具体措施每个教师都有,我这里只是苍白说教罢了,有班门弄斧之嫌。争取让学生之间互通有无,充分探讨,分享好的写作方法,大家共同提高!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开阔视野,获得真知!学生有信心了,他们就会迸发出惊人创造力量!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最后说说大环境,想改变确实很难。这方面就得多做学生的工作了。坚定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坚信: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生活中遇到点挫折很正常,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要正视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千万不能钻牛角尖!只要你是千里马,总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自己有本事,还怕什么呢!
  是人就会犯错误,有毛病不怕,怕的是找不到病因,不去治疗。对症的药方已开好,我们就试一试,可能会有点副作用,无妨,治疗的过程总会有点痛苦。我深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道理,慢工出细活,写作一定要循序渐进;我坚信提高学生水平,任重道远;还原教师本色,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