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作者】 李如焕 潘德玲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第三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将通过对当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列举出针对性的合理化改进措施,以期为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当代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工作;问题;改进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当今小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和新理念越来越多。小学生自制力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差,需要小学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突出榜样,更是学校与家长进行沟通的纽带,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当今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约束小学生的行为
小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在行为养成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想要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内可以集中注意力,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一些小学生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学生集体的学习生活。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比较溺爱孩子,这部分孩子到了学校当中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消除,因此学生感到不适应。需要班主任的管理,约束小学生部分的行为举止。
(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养
当前大部分小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家中他们受到家长的爱护,事事以他们为中心的。同时,小学生还存在心理和生理上不健全的问题,一旦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在集体生活中,小学生遇到问题,班主任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管理疏导学生的心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管理能力
班主任在实际校园工作中的任务量比较重,既需要教书育人,又需要管理班级。“术业有专攻”,因为教师都是从教育相关院校毕业,因此教学工作对于教师而言都是得心应手的。但是对于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班主任拥有相关的组织管理能力,还需要拥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学基础。受限于班主任日常的工作量,使得许多班主任不能腾出时间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常常导致由于部分班级事务的不当处理,影响其整体工作质量。
2.没有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新课标对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提出了更多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有部分班主任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没有把学生放在教育主体的位置上,在班内的各项工作开展中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外,部分教师仍然注重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运用大量的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主科学习,缩短、甚至占用美术、体育以及音乐等科目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丧失了主管学习的能力,进而影响了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相关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并不需要事必躬亲,样样过目过手。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阶段增强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极为关键。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也需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方法,不断创新和优化管理思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管理目标,首先班主任可运用班干部带头作用的管理方法,由班级成员自荐或他荐,民主投票选择班长、副班长及各类委员,通过班干部的带头引领和班级成员共同监督的自主管理模式,实现师生共建管理效果;其次班主任还需要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及管理机制,形成全体班级成员需共同自觉遵守,进而实现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这可以涵盖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班委考核机制、个人奖惩方法等内容,以更加公平公开的创新管理理念凝聚班级全体成员的凝聚力。
2、应用刚柔并济的管理艺术,以爱浇灌
如前文所提及,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班规制度实现严格管理,但同时也需要以爱和耐心浇灌,实现刚柔并济的创新管理效果。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让学生能真正喜欢、尊重和爱戴,同时也需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之处,加以针对性的真诚鼓励,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关怀,进而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需要构建家校合作管理机制,班主任需成为家校良好沟通的重要桥梁,了解学生内心发展需求,与家长畅通分享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这可以通过SNS社交平台方式构建家校互通交流平台,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成长活动之中。
3、将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建立民主制度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知道,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都是根据以前的经验,或者是向其他的教师借鉴经验来管理学生,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随时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变,建立有效的民主制度,公平公正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仅如此,班主任教育的学生应该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力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通过双方良好的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之后,在这种关系建立之后,学生就会把班主任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能够正确理解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
4、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
要想有效的实现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要对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改变,还可以开展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不仅如此,开展集体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氛围,对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结意识、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类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班级的活动类型要丰富多彩,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等做合理安排,活动要具有现实意义。
5、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班集体的良好学习风气是小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缺失或者不好,都直接导致小学生对学习的排斥以及学习成绩的下降,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习并且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是作为小学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班主任要时刻注意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注意培养小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的自信心,以自身为榜样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班主任要在帮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奋斗。师生齐心创建一个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良好的班集体。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工作;问题;改进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当今小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和新理念越来越多。小学生自制力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差,需要小学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突出榜样,更是学校与家长进行沟通的纽带,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当今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约束小学生的行为
小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在行为养成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想要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内可以集中注意力,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一些小学生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学生集体的学习生活。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比较溺爱孩子,这部分孩子到了学校当中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消除,因此学生感到不适应。需要班主任的管理,约束小学生部分的行为举止。
(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养
当前大部分小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家中他们受到家长的爱护,事事以他们为中心的。同时,小学生还存在心理和生理上不健全的问题,一旦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在集体生活中,小学生遇到问题,班主任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管理疏导学生的心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管理能力
班主任在实际校园工作中的任务量比较重,既需要教书育人,又需要管理班级。“术业有专攻”,因为教师都是从教育相关院校毕业,因此教学工作对于教师而言都是得心应手的。但是对于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班主任拥有相关的组织管理能力,还需要拥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学基础。受限于班主任日常的工作量,使得许多班主任不能腾出时间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常常导致由于部分班级事务的不当处理,影响其整体工作质量。
2.没有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新课标对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提出了更多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有部分班主任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没有把学生放在教育主体的位置上,在班内的各项工作开展中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外,部分教师仍然注重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运用大量的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主科学习,缩短、甚至占用美术、体育以及音乐等科目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丧失了主管学习的能力,进而影响了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相关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并不需要事必躬亲,样样过目过手。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阶段增强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极为关键。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也需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方法,不断创新和优化管理思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管理目标,首先班主任可运用班干部带头作用的管理方法,由班级成员自荐或他荐,民主投票选择班长、副班长及各类委员,通过班干部的带头引领和班级成员共同监督的自主管理模式,实现师生共建管理效果;其次班主任还需要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及管理机制,形成全体班级成员需共同自觉遵守,进而实现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这可以涵盖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班委考核机制、个人奖惩方法等内容,以更加公平公开的创新管理理念凝聚班级全体成员的凝聚力。
2、应用刚柔并济的管理艺术,以爱浇灌
如前文所提及,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班规制度实现严格管理,但同时也需要以爱和耐心浇灌,实现刚柔并济的创新管理效果。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让学生能真正喜欢、尊重和爱戴,同时也需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之处,加以针对性的真诚鼓励,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关怀,进而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需要构建家校合作管理机制,班主任需成为家校良好沟通的重要桥梁,了解学生内心发展需求,与家长畅通分享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这可以通过SNS社交平台方式构建家校互通交流平台,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成长活动之中。
3、将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建立民主制度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知道,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都是根据以前的经验,或者是向其他的教师借鉴经验来管理学生,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随时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变,建立有效的民主制度,公平公正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仅如此,班主任教育的学生应该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力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通过双方良好的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之后,在这种关系建立之后,学生就会把班主任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能够正确理解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
4、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
要想有效的实现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要对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改变,还可以开展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不仅如此,开展集体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氛围,对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结意识、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类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班级的活动类型要丰富多彩,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等做合理安排,活动要具有现实意义。
5、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班集体的良好学习风气是小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缺失或者不好,都直接导致小学生对学习的排斥以及学习成绩的下降,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习并且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是作为小学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班主任要时刻注意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注意培养小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的自信心,以自身为榜样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班主任要在帮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奋斗。师生齐心创建一个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良好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