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安全与幼儿“智趣“相投
【作者】 凌 芸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3-6岁的幼儿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但其自身协调性及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往往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尊重幼儿自主游戏与保护生命安全的基础上,通过1153的模式,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游戏,成长。
【关键词】 安全教育;1153模式;安全意识;安全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户外活动对发展幼儿健康身体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幼儿的身体组织大小、功能都没有发育完善,而且正在迅速的增长,可塑性强,活动欲望强烈,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弱,对安全风险预估能力较弱,容易遭到伤害。笔者通过1153的安全教育模式,让安全与幼儿”智趣“相投。
一、巧用谈话,“1”启安全
幼儿园一日教学与生活活动中,谈话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傍晚离园前,教师和孩子们谈谈户外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什么?聪聪说:“我们在搬运垫子时,要从上面的开始搬,有一次,我从中间拉了一下,结果垫子都倒了。”师:“那情况怎么样?”聪聪:“还好垫子是往反的方向倒的,没有砸到我。”冉冉说:“我不要穿裙子了,上次爬梯子,裙子扯住了,我还差点从椅子上掉下去。”婕:“对,还不能穿高跟鞋,上次跳好舞就直接去玩了,鞋子没换,结果跑着跑着,鞋子上面按牢的东西拖来了,我摔倒了。”珂珂:“还有就是模板梯子要搭稳,有些模板是没有扣扣的东西的,这些木板搭上去不安全。”
从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是:着装、取材的方法、游戏材料的组合等。通过简短的1分钟谈话,使安全的种子埋在孩子们的心里。
二、家园合力,“1”起护苗
马斯洛在其五级需要理论中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可以说,安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儿童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家长资源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幼儿安全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血缘优势。家长的安全经验与安全意识,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躲避风险的能力。
2.教育理念。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家长过于宠爱,到了幼儿园后看待别人的玩具就要去抢,抢不到就去抓或者咬其他小朋友。以小班孩子为例,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地语言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想的事不会和别人说,而是直接用动作来表示。作为家长要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安全观,遇到事情多用语言表达,帮助幼儿学会和小朋友礼貌交往,有序排队等交往技巧,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安全小事故的发生。
3.亲子互动。一本绘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一句出门的前的叮嘱“走楼梯要小心”等等,都能唤起孩子们心中的安全之弦。
三、安全课程,“5”类俱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安全教育,即在幼儿保教保育的全人教育中,以保障幼儿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发展,并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为目的的教育。我们从交通安全、运动安全、食品安全、水火电安全、网络安全五方面,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主题教育和日常的谈话、游戏分享等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孩子爱玩和好奇的天性,将安全教育做到游戏中去,鼓励孩子尝试各种安全游戏活动。
就以最新社会第一大安全“网络安全”为例,我们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组织幼儿观看,并将所看心得与爸爸妈妈去分享,让家长跟随孩子们的脚步习得网络安全,一起全民反诈。
四、智趣相投,“3”方聚力
幼儿的安全是其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需要得到重视和发展,学前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是安全教育更深层次的演练。目前,安全教育研究大多数集中于身体安全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安全教育。笔者通过环境、教师、家长三方面赋能幼儿的心理安全进行关联。
1.环境赋能:创设悄悄话小屋。引导孩子们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不防进入小屋,和小屋里的小熊静静的待上一会儿,等心情平复后再找同伴去“理论”——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2.教师赋能:老师=妈妈。幼儿园里老师就是妈妈,可以多和妈妈老师说说悄悄话。教师要与孩子建立温暖、信任的关系,并要学会倾听。倾听是比较有效又容易被忽略的方法,而在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方面,只有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充分表达,并给予积极反馈,才能使孩子们拥有自信,学会表达、克服各种负面情绪和挫折,从而变得更加积极、健康,为长大后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基。
3.家长赋能: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引导孩子心理安全与健康的同时,要以身作则,面对挫折和困难要积极应对,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给孩子树立榜样,只有做到言传身教,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心理安全健康。有一个朋友,孩子五年级,父亲特别喜欢使用“抖音”,每天都会发一条两条的信息,不是抱怨工作难做钱赚不了,就是抱怨社会不公平,还让儿子出镜在他的小视频中,儿子问爸爸:“爸爸你爱妈妈吗?”爸爸很惊讶,不知儿子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儿子紧接着又问:“你觉得我们家穷吗?”“你这小孩为什么这么说。”爸爸问到。“如果我们家没有钱了,我就不去读书了,我去打工。”儿子的回答让爸爸顿时脑袋发热。也许五年级的孩子比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在心理上更成熟,所以才会有这么个想法,其实不是这样的,父母的言语、行为会让我们3-6岁的孩子印象更深刻。再举个例子大班一孩子,爸爸每天喝酒,傍晚妈妈工作一回来就吵架,孩子们缺少了温暖,变得自闭了。虽然笔者举的例子有点极端,但是这说明了只有环境(社会)、教师(幼儿园)、家长(家庭)三方聚力,才能智趣相投。
总之,1153安全教育模式,我们不仅努力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细微处,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提高教师、家长、幼儿的安全意识,齐心协力共促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安全教育;1153模式;安全意识;安全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户外活动对发展幼儿健康身体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幼儿的身体组织大小、功能都没有发育完善,而且正在迅速的增长,可塑性强,活动欲望强烈,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弱,对安全风险预估能力较弱,容易遭到伤害。笔者通过1153的安全教育模式,让安全与幼儿”智趣“相投。
一、巧用谈话,“1”启安全
幼儿园一日教学与生活活动中,谈话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傍晚离园前,教师和孩子们谈谈户外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什么?聪聪说:“我们在搬运垫子时,要从上面的开始搬,有一次,我从中间拉了一下,结果垫子都倒了。”师:“那情况怎么样?”聪聪:“还好垫子是往反的方向倒的,没有砸到我。”冉冉说:“我不要穿裙子了,上次爬梯子,裙子扯住了,我还差点从椅子上掉下去。”婕:“对,还不能穿高跟鞋,上次跳好舞就直接去玩了,鞋子没换,结果跑着跑着,鞋子上面按牢的东西拖来了,我摔倒了。”珂珂:“还有就是模板梯子要搭稳,有些模板是没有扣扣的东西的,这些木板搭上去不安全。”
从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是:着装、取材的方法、游戏材料的组合等。通过简短的1分钟谈话,使安全的种子埋在孩子们的心里。
二、家园合力,“1”起护苗
马斯洛在其五级需要理论中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可以说,安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儿童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家长资源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幼儿安全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血缘优势。家长的安全经验与安全意识,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躲避风险的能力。
2.教育理念。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家长过于宠爱,到了幼儿园后看待别人的玩具就要去抢,抢不到就去抓或者咬其他小朋友。以小班孩子为例,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地语言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想的事不会和别人说,而是直接用动作来表示。作为家长要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安全观,遇到事情多用语言表达,帮助幼儿学会和小朋友礼貌交往,有序排队等交往技巧,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安全小事故的发生。
3.亲子互动。一本绘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一句出门的前的叮嘱“走楼梯要小心”等等,都能唤起孩子们心中的安全之弦。
三、安全课程,“5”类俱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安全教育,即在幼儿保教保育的全人教育中,以保障幼儿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发展,并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为目的的教育。我们从交通安全、运动安全、食品安全、水火电安全、网络安全五方面,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主题教育和日常的谈话、游戏分享等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孩子爱玩和好奇的天性,将安全教育做到游戏中去,鼓励孩子尝试各种安全游戏活动。
就以最新社会第一大安全“网络安全”为例,我们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组织幼儿观看,并将所看心得与爸爸妈妈去分享,让家长跟随孩子们的脚步习得网络安全,一起全民反诈。
四、智趣相投,“3”方聚力
幼儿的安全是其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需要得到重视和发展,学前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是安全教育更深层次的演练。目前,安全教育研究大多数集中于身体安全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安全教育。笔者通过环境、教师、家长三方面赋能幼儿的心理安全进行关联。
1.环境赋能:创设悄悄话小屋。引导孩子们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不防进入小屋,和小屋里的小熊静静的待上一会儿,等心情平复后再找同伴去“理论”——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2.教师赋能:老师=妈妈。幼儿园里老师就是妈妈,可以多和妈妈老师说说悄悄话。教师要与孩子建立温暖、信任的关系,并要学会倾听。倾听是比较有效又容易被忽略的方法,而在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方面,只有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充分表达,并给予积极反馈,才能使孩子们拥有自信,学会表达、克服各种负面情绪和挫折,从而变得更加积极、健康,为长大后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基。
3.家长赋能: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引导孩子心理安全与健康的同时,要以身作则,面对挫折和困难要积极应对,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给孩子树立榜样,只有做到言传身教,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心理安全健康。有一个朋友,孩子五年级,父亲特别喜欢使用“抖音”,每天都会发一条两条的信息,不是抱怨工作难做钱赚不了,就是抱怨社会不公平,还让儿子出镜在他的小视频中,儿子问爸爸:“爸爸你爱妈妈吗?”爸爸很惊讶,不知儿子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儿子紧接着又问:“你觉得我们家穷吗?”“你这小孩为什么这么说。”爸爸问到。“如果我们家没有钱了,我就不去读书了,我去打工。”儿子的回答让爸爸顿时脑袋发热。也许五年级的孩子比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在心理上更成熟,所以才会有这么个想法,其实不是这样的,父母的言语、行为会让我们3-6岁的孩子印象更深刻。再举个例子大班一孩子,爸爸每天喝酒,傍晚妈妈工作一回来就吵架,孩子们缺少了温暖,变得自闭了。虽然笔者举的例子有点极端,但是这说明了只有环境(社会)、教师(幼儿园)、家长(家庭)三方聚力,才能智趣相投。
总之,1153安全教育模式,我们不仅努力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细微处,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提高教师、家长、幼儿的安全意识,齐心协力共促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