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 韦启恒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一方面家长特别关注孩子入学时的是学校的尖子生,学习成绩不应该产生分化;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关注学生的成绩,不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学生成绩的分化给孩子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对症下药,防止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分化。本文从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的三个方面探索了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分化;高中生;对策

  一、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现象
  高中生通过中考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高中学,但随着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入,以前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有足够的自信心去面对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习呈现了成绩下降的现象,对于高中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现象教师应高度重视分析其原因找到对策。
  1、高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成因分析
  1.1学校内部原因
  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现象明显
  很多高中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高中生是老师关注的焦点,成绩落后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老师在节假日或周末补课延长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圆满完成校内考试次数 过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1.2教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在认识上有偏差
  部分教师认为成绩落后的学生智力上是有些问题的,因此很多教师不能正确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学中不重视他们。成绩落后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是沉默寡言,他们的学习热情不高。
  1.3教师教学中忽视情感投入
  许多教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缺乏关爱,对的他们平时的练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给以辅导,他们经常受到冷落,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2.1学生个体原因
  2.2缺少成功的体验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成绩不好的学生一般是不怎么能吃苦的,成线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时,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次数一多,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悲观、失望、自我否定,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2.3学生学习方法落后
  成线不好的学生学习方法也是不科学,对学习方法的认识不足,甚至是没有什么学习方法的。常常是事倍功半。课前不注重预习、不会听课、不会作笔记,当然也化了时间学习数学,但效不明显不理想。不认真复习巩固、不会阅读、不能很好的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对自己的学习特点认识不足。种种原因造成了数学成绩不好。
  二、对策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采取了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灵活运用,把数学概念、定理、数学模型真正运用到实际的数学练习中,只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好高中数学的学习。
  4.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我们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总之要结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目标的、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中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