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项目教学法助学作用分析

【作者】 王立琦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项目教学法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有意识引入项目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深入思考、探索过程中,以提升各方面能力。在具体执行项目教学时,教师通过设计项目任务、组织项目活动、优化项目指导、延伸项目训练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研学兴趣、增强学生生活体验、推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多元能力,实现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助学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目教学法;作用

  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体系,包含整个项目的分析、设计、运作、反馈、总结的全过程。教师在设计、组织项目任务时,要注重学生研学兴趣取向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反思,在项目任务探究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认知体系,提升主动探索能力。
  一、设计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研学兴趣
  在项目任务设计时,教师基于初中生接受力强、好奇心强、想象丰富的特点,搜集、整合更多学情信息,以此为基准进行情境的设置与问题的提出,更能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热情和研学兴趣。项目任务需要细化设计,有鲜明的目标性,还要有执行程序的规划,这样才能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如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特别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代数式中的字母含义进行逐一梳理,然后推出项目任务:计算有理数加法算式后,归结基本法则,用文字方式呈现。学生对小学加法最为熟悉,其运算规则也比较清楚,增加了负数内容后,计算法则随之发生改变,而有理数加减包含内容更多,正整数、负整数、0、分数等,计算法则归结要更细致。学生先期复习小学学习内容,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整合处理,然后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操作,最后归结出基本法则,形成文字总结。教师设计研学项目任务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要,针对性进行布设和组织,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
  二、组织项目活动,增强学生生活体验
  在组织项目任务时,教师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和思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教师推出生活实践的项目任务,能够增强学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其探索的主动性,在实践性学习中成长学科能力,在生活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综合素养。学生对实践性数学活动比较有期待,教师要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对应指导和组织,以提升其训练品质。
  在教学《整式的加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多项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成立合作团队,任选一个项目任务,展开自主探索行动。任务一:选择适合的单项式进行计算,归结出单项式计算的三种类型。任务二:单项式有系数,利用计算题目说明单项式因数即系数的原理。任务三:什么是单项式的次数?利用具体的案例进行解释。学生对项目任务有主动探索的责任感,教师抓住学生心理进行对应设计,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研学任务没有太高难度,学生借助集体力量进行调度,能够创造出更多激发动力,以增强学生生活体验,对培养其研学思维和习惯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优化项目指导,推进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设定一个探索空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这个空间内进行项目活动,对学生的思维不设限,让学生自由探索、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解决问题,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达到深层次学习的教学目的。教师优化项目指导,把信息的收集、数据的分析、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活动的总结等都交给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让学生在浓厚的合作氛围中,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推进深度学习的进程。
  教师从学生思考和计算情况实际出发展开学法指导,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在教学《从算式到方程》时,教师先列出一些算式,然后推出方程概念,利用具体的生活数学案例进行对应解读,学生对算式和方程的关系有了清晰认知。教师以路程、速度、时间关系为例,设计一些数学应用题目,要求学生利用算式和方程两种方式进行解答,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看哪一种方法更为简单而高效。如:张淼驾车从甲地,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李岩骑车从乙地出发,行驶速度为20千米/小时,两个人说好是同时出发,经过3.3个小时,两人相遇了,问:甲乙两地距离是多少千米?这是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学生利用算术和方程解答都没有太多问题,教师要求学生比较分析,为学生带来研学机会。
  四、延伸项目训练,提升学生多元能力
  思维是多元化的,包含多个维度,而传统教育只是教师单纯的知识灌输,只培养了学生视觉、语言方面的能力,而忽略了空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延伸项目训练,让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不同逻辑思维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足够训练,提升其实践、探索、思考、逻辑等多元能力。
  延伸项目训练设计,与学生生活对接,无疑能够产生丰富助学契机,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处理,以提升教学训练设计的适合性。如《直线、射线、线段》,教师设计的训练任务是:生活中有不少直线、射线、线段的应用案例,深入生活进行细致观察,找到鲜活的案例,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生活调查收获。学生对生活观察学习活动比较有感觉,这与书面作业有本质区别,自然有无限的乐趣。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只是设计一个生活观察任务,便为学生带来更多实践体验机会。生活中有太多数学现象的存在,教师从实践角度进行布设,学生感知体验更为深刻,研学效果逐渐呈现出来。项目训练任务设计没有固定要求,教师有延伸意识,学生接受度更高,这当然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无数实践证明,初中数学项目教学法助学作用显著,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增强生活体验,提升主动探索能力,拓展了思维宽度,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项目教学法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不短优化,无疑能够创造更多发展契机。项目任务设计与学生研学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多内驱动力,教师引导有方,学生自然是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叶鸿芳.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1):52-53.
  [2]吕碧霞.数学项目式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6):56-58.
  [3]吕治成.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21(0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