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生——《5.1分式》的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才是课堂的主人
【作者】 唐雅丽
【机构】 浙江省金华四中凤山校区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课堂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学生厌学,教师难教,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需要用心用情地设计教学情境,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爱上课堂,实现“全生参与”的活跃局面。现将笔者尝试力求高效的一节七年级下册《5.1分式》的教学过程及其设计说明奉献如下,敬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一、乐学先行,快乐自学
1.课前准备:
(1)七年级(11)班共42人,全班按学号走s型,分成7组,每组6人。其中每组都有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优生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担任“组长”,领着本组同学讨论、思考,纠正错题等,形成思想上的碰撞;另外每组还有自己的副组长、记录员等;全班设有小组间的考核计分制度,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以便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组内有自己的特色奖品。每个小组都为自己所在的组取了特色的组名。
(2)各组评奖标准,计分制度已张贴在班级公告栏。同时每堂课的加分都会在小黑板上体现。
(3)每位同学必须在前一天完成乐学活动单,老师会在课前批改完,并将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收集起来在课堂前解决。现奉上乐学活动单如下:
乐学活动单——快乐 自主
1. 今天三区数学老师到我校调研,中午学校食堂专门采购400元钱鲫鱼和600元钱泥鳅,已知鲫鱼每千克a元,泥鳅每千克b元,并且泥鳅的重量比鲫鱼多.
(1)食堂买了多少千克鲫鱼?多少千克泥鳅?
(2)泥鳅比鲫鱼多买多少千克?
2. 今天早上,王老师和李老师从乡下学校沿同一条公路向四中凤山校区出发,已知王老师每小时行a千米,李老师每小时行b千米,a>b,如果李老师提前1小时出发,那么王老师追上李老师需要多少时间?
3. 数学老师唐老师为了奖励在本次活动课上表现优秀的同学,买了元钱的棒棒糖和b元钱的QQ糖作为奖品,已知买了棒棒糖x千克,QQ糖y千克.
(1)棒棒糖和QQ糖单价各是多少元/千克?
(2)两种糖的平均单价是多少元/千克?
自主学习思考
(1)观察所列的代数式有什么特点?与之前所学的哪些内容可以类比学习?
(2)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什么?
“乐学活动单”中,第(1)小题来自于本次教研活动的进行给我的一条主线,第(2)小题是书本上的例题,我只是将人物地点等进行替换,第(3)小题以我买奖品的方式设置题目,这样做更加符合实际,贴合学生的情境,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贴合实际,简单有趣
■,■,■,■,■,■,■,■,
呈现乐学活动单上的答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所列的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这些代数式就是今天要学的“分式”。根据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本这一特点,很快就能引出“分式”的概念:表示两个整式相除,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分式。
活动(一)“我该去哪儿?”
课前将写有代数式的卡片发给每组同学,每组两张,请每组同学判断一下手上的卡片所写的代数式是整式还是分式,并投入到指定的盒子里。(盒子一个标有整式,一个标有分式)
最后的结果,整式的有■,■,■,■,■,■
分式有:■,■
设计这一环节的灵感主要来自当下最流行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初中生尤其喜欢此类节目,根据孩子们这一心理,调动他们对学习“分式”的兴趣,从而安排了“我该去哪儿”这个活动,目的是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课堂,让每个小组都能够加分,加大学生的参与度。
活动(二)我来议一议
组议:预习单中的鲫鱼■kg的a能取任何实数吗?
小议1:■中的字母能取任何实数吗?■呢?
小议2:预习单中的第2题若,时,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
归纳:
活动(三):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整式结果如何?
归纳:
活动(二)的组议是为了告诉大家取值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负数和0是不能取的;小议1,2分别是为了找准分母,注意格式而设置;活动(三)是为了引出分式的另一性质: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整式结果仍为0.
(二)例题讲解——核心所在,提升自我
例1:已知分式■
(1)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有意义?
(2)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的值为0?
(3)当x=1时,分式的值是多少?
此题是“分式”这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最核心部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解题格式。通过这道例题,学生可以知道分式无意义,分母=0;分式有意义,分母≠0;分式值为0,分母≠0,分子=0;分式值为1,分母≠0,分子=分母。
有了刚才例题的讲解,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比一开始更有兴趣,会更深入地讨论这道题目:“有这样的x值使分式■的值为0吗?”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使孩子们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巩固练习——组间互助,养精蓄锐
巩固练习里设置了A,B,C,D,E,F,G,H共8道题目,每个小组一题。老师在小组之间来回转,帮助引导解决疑难问题。达到组内互助的效果,生教生的形式也更让同学接受,同时培养团队精神。
(四)拓展提升——睿思部分 战斗升级
1. 从下列整式2,x-2,x+2,x中任选两个使它们的商能构成分式,这样的分式可以有几个?
2. 已知分式■表示一个整数,则整数a的值为 .
3. 已知分式■的值是整数,求P的整数值.
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去挖掘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即使碰到不会的题目也不会束手无策,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以抢答的形式让小组上讲台讲解给大家听,小组抢到自己的机会,让竞争升级。
三、教后反思
1.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本堂课从学生自学,学生提问,“我该去哪儿”等活动为着手点,比较符合学生现有的情感需求,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
2.高效课堂教学一直都是我们老师思考的问题。本节课抓住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并以组内互助,组间竞争,学生上讲台等更好的让学生成为主体。进行分组、奖励、激励为主的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奖别设置要体现多元化。
3.本节课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喜欢发言,喜欢上讲台,可谓是“高效课堂”。因为有了组间竞争,激发了每个同学主动参与课堂。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必须高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不能让多数人成为陪客。
一、乐学先行,快乐自学
1.课前准备:
(1)七年级(11)班共42人,全班按学号走s型,分成7组,每组6人。其中每组都有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优生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担任“组长”,领着本组同学讨论、思考,纠正错题等,形成思想上的碰撞;另外每组还有自己的副组长、记录员等;全班设有小组间的考核计分制度,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以便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组内有自己的特色奖品。每个小组都为自己所在的组取了特色的组名。
(2)各组评奖标准,计分制度已张贴在班级公告栏。同时每堂课的加分都会在小黑板上体现。
(3)每位同学必须在前一天完成乐学活动单,老师会在课前批改完,并将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收集起来在课堂前解决。现奉上乐学活动单如下:
乐学活动单——快乐 自主
1. 今天三区数学老师到我校调研,中午学校食堂专门采购400元钱鲫鱼和600元钱泥鳅,已知鲫鱼每千克a元,泥鳅每千克b元,并且泥鳅的重量比鲫鱼多.
(1)食堂买了多少千克鲫鱼?多少千克泥鳅?
(2)泥鳅比鲫鱼多买多少千克?
2. 今天早上,王老师和李老师从乡下学校沿同一条公路向四中凤山校区出发,已知王老师每小时行a千米,李老师每小时行b千米,a>b,如果李老师提前1小时出发,那么王老师追上李老师需要多少时间?
3. 数学老师唐老师为了奖励在本次活动课上表现优秀的同学,买了元钱的棒棒糖和b元钱的QQ糖作为奖品,已知买了棒棒糖x千克,QQ糖y千克.
(1)棒棒糖和QQ糖单价各是多少元/千克?
(2)两种糖的平均单价是多少元/千克?
自主学习思考
(1)观察所列的代数式有什么特点?与之前所学的哪些内容可以类比学习?
(2)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什么?
“乐学活动单”中,第(1)小题来自于本次教研活动的进行给我的一条主线,第(2)小题是书本上的例题,我只是将人物地点等进行替换,第(3)小题以我买奖品的方式设置题目,这样做更加符合实际,贴合学生的情境,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贴合实际,简单有趣
■,■,■,■,■,■,■,■,
呈现乐学活动单上的答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所列的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这些代数式就是今天要学的“分式”。根据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本这一特点,很快就能引出“分式”的概念:表示两个整式相除,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分式。
活动(一)“我该去哪儿?”
课前将写有代数式的卡片发给每组同学,每组两张,请每组同学判断一下手上的卡片所写的代数式是整式还是分式,并投入到指定的盒子里。(盒子一个标有整式,一个标有分式)
最后的结果,整式的有■,■,■,■,■,■
分式有:■,■
设计这一环节的灵感主要来自当下最流行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初中生尤其喜欢此类节目,根据孩子们这一心理,调动他们对学习“分式”的兴趣,从而安排了“我该去哪儿”这个活动,目的是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课堂,让每个小组都能够加分,加大学生的参与度。
活动(二)我来议一议
组议:预习单中的鲫鱼■kg的a能取任何实数吗?
小议1:■中的字母能取任何实数吗?■呢?
小议2:预习单中的第2题若,时,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
归纳:
活动(三):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整式结果如何?
归纳:
活动(二)的组议是为了告诉大家取值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负数和0是不能取的;小议1,2分别是为了找准分母,注意格式而设置;活动(三)是为了引出分式的另一性质: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整式结果仍为0.
(二)例题讲解——核心所在,提升自我
例1:已知分式■
(1)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有意义?
(2)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的值为0?
(3)当x=1时,分式的值是多少?
此题是“分式”这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最核心部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解题格式。通过这道例题,学生可以知道分式无意义,分母=0;分式有意义,分母≠0;分式值为0,分母≠0,分子=0;分式值为1,分母≠0,分子=分母。
有了刚才例题的讲解,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比一开始更有兴趣,会更深入地讨论这道题目:“有这样的x值使分式■的值为0吗?”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使孩子们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巩固练习——组间互助,养精蓄锐
巩固练习里设置了A,B,C,D,E,F,G,H共8道题目,每个小组一题。老师在小组之间来回转,帮助引导解决疑难问题。达到组内互助的效果,生教生的形式也更让同学接受,同时培养团队精神。
(四)拓展提升——睿思部分 战斗升级
1. 从下列整式2,x-2,x+2,x中任选两个使它们的商能构成分式,这样的分式可以有几个?
2. 已知分式■表示一个整数,则整数a的值为 .
3. 已知分式■的值是整数,求P的整数值.
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去挖掘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即使碰到不会的题目也不会束手无策,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以抢答的形式让小组上讲台讲解给大家听,小组抢到自己的机会,让竞争升级。
三、教后反思
1.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本堂课从学生自学,学生提问,“我该去哪儿”等活动为着手点,比较符合学生现有的情感需求,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
2.高效课堂教学一直都是我们老师思考的问题。本节课抓住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并以组内互助,组间竞争,学生上讲台等更好的让学生成为主体。进行分组、奖励、激励为主的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奖别设置要体现多元化。
3.本节课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喜欢发言,喜欢上讲台,可谓是“高效课堂”。因为有了组间竞争,激发了每个同学主动参与课堂。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必须高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不能让多数人成为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