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
【作者】 屠 婕
【机构】 陕西省城固县朝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机能力
计算能力属于小学数学必要的基础,计算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至关重要的。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的参与到计算训练以及学习活动中,进而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的[1]。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兴算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在加强计算训练的过程中,口算能力训练是其中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抽出时间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听算、卡片计算、课件计算等方式,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从而就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除法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五分钟采用听算的方式,让学生对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回顾,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口算能力。除此之外,笔算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计算规律相关知识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律,将其更好地应用计算过程中,从而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这一目的[2]。在对学生进行笔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笔算的方式与技巧。最后,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估算以及简算能力,这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这些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地推升,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这一目的。
三、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
学生面对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决定了是否具有计算能力。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相对于低年级来说,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迁移不断深入。法时,首先让学生回答加法的意义学生就会知道是两个数(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发现异分母分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知识“化异为同”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掌握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四、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方法
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督促和指导学生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不然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在计算3.5×20时有学生解答成3.5×2得到7反映出学生计算方法掌握了但忘记了“20”末尾的“0”这就是平时练习不够引起的。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下转第42页)(上接第43页)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另外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总的来说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能否把所有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成为了这一类计算的关键点随着这一关键点的突破学生的运算速度必定加快计算技能也势必提高。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培养良好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与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诚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于数学成绩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5(24).
[2]李英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6):133-133.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机能力
计算能力属于小学数学必要的基础,计算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至关重要的。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的参与到计算训练以及学习活动中,进而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的[1]。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兴算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在加强计算训练的过程中,口算能力训练是其中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抽出时间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听算、卡片计算、课件计算等方式,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从而就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除法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五分钟采用听算的方式,让学生对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回顾,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口算能力。除此之外,笔算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计算规律相关知识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律,将其更好地应用计算过程中,从而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这一目的[2]。在对学生进行笔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笔算的方式与技巧。最后,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估算以及简算能力,这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这些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地推升,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这一目的。
三、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
学生面对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决定了是否具有计算能力。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相对于低年级来说,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迁移不断深入。法时,首先让学生回答加法的意义学生就会知道是两个数(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发现异分母分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知识“化异为同”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掌握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四、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方法
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督促和指导学生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不然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在计算3.5×20时有学生解答成3.5×2得到7反映出学生计算方法掌握了但忘记了“20”末尾的“0”这就是平时练习不够引起的。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下转第42页)(上接第43页)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另外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总的来说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能否把所有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成为了这一类计算的关键点随着这一关键点的突破学生的运算速度必定加快计算技能也势必提高。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培养良好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与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诚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于数学成绩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5(24).
[2]李英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6):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