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任务驱动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郭义鹏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化学学科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法,其适合性更高,教师要围绕任务设计、任务执行、任务评价等内容展开教程安排,以激发学生学科思维。任务驱动法不是单纯的布设学习任务,教师需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围绕学生学习要求打开教程,为学生顺利执行任务提供必要技术学法支持。教师对任务驱动学法有科学研究,能够校准教学设计方向,给学生准备适合的学习任务,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 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实践
任务驱动法有广阔应用空间,在化学教学中自然渗透任务驱动法,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指以任务设计为主导,推出一些任务群,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教师在任务设计、任务执行、任务评价等环节展开创新组织。任务驱动法没有固定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组织时,要充分研究教情和学情,提升任务设计契合性,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确保任务驱动学习顺利推进,以提升学科教学品质。
一、围绕任务设计整理教案
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环节,教师精选任务内容,设计任务要求和目标,规划清晰学习方案,组织学生展开创新性学习,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完成学科认知内化。如果能够吸纳学生参与任务方案设计活动,其适合性更高,训练效果更为丰富。学生有任务情结,这是难得教学契机,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推出适合的任务方案,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其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任务驱动能否取得预想效果,内容筛选最为关键,教师要深潜教材之中,对教学资源展开优化处理,为任务布设提供信息支持。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师设计的任务有: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认识水的组成,用化学的视角解读水的特点;区分单质和化合物,归结生活中遇到的单质和化合物;如何设计电解水的实验?三个任务,学生开始研究任务内容,寻找学生起点,规划执行策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任务研学行动,课堂学习氛围逐渐形成。学生进入任务研学环节,结合生活认知展开深度研学行动。学生对水这种物质最为熟悉,生活中有不少单质和化合物的物质,教师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实例,给学生提供直观学习机会,学生搜集过程中展开交流活动,对相关概念有了全新认识。电解水的实验方案设计,这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深度阅读教材内容,可以顺利进入到设计环节,对实验步骤做细化处理。教师推出多个学习任务,学生积极回馈,课堂教学顺利展开,说明任务设计是适合的。
二、围绕任务执行组织活动
化学实验、生活观察、话题讨论、案例分析、生活素材搜集、网络信息共享等,学生执行学习任务程序时,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教师要做好预设和判断,及时出手干预,给学生带来更多方法指导,学生回应主动,对任务有了全面的了解,其学习体验呈现差异性,教师教学指导要跟上,让学生展开任务分析行动,制定可行应对措施。
化学学科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精选设计内容,创新指导,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设定应对策略,以提升指导品质。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白磷燃烧实验现象,归结出质量守恒定律。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选择熟悉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理。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实验认知,对化学方程式最为熟悉,自然能够做好对接回顾,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验证分析。经过一番探究,学生对化学实验原理有了深入理解,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理。学生在实验方程式做深入思考和分析,教师及时做提示和指导,让实验学习渐入正规,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成功激发学生研学积极性。学生学习体验更为丰实。任务未必要呈现体系性,唯有提升对接性,才能提升训练效果,成功形塑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专业评估,推出改进措施,确保活动顺利推进,为学生学科认知成长提供技术支持。
三、围绕任务评价展开训练
学生进入任务展评环节,其学习体验认知需要进一步梳理和归结处理,教师及时做出方法指导,能够在经验和教训总结中形成理性学科认知。学生学习体验呈现差异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做科学评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讨论活动,其助学效果更为丰富。训练任务设计有多重选择,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学生大多在意其他人的看法,教师将评价任务融入学科训练环节,能够创造更多学习成长点。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评价行动,能够创造更多深度学习机会,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习任务是:自行成立研学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要从药品准备、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操作步骤、验证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和组织。任务发出后,学生经过反复论证,实验设计方案被推出来。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对实验要求有更深刻理解,在评价发言之中,对实验方案存在优缺点做全面梳理,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一个最为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评价行动,将学习推向高潮。学生大多比较在意大家的评价,教师以此为训练任务投放到训练环节,为学生创造深入研学机会,学生在主动研学中形成的学科认知更为丰富。学生对互动性、评价性、探索性学习任务有特殊兴趣,教师围绕任务执行情况展开科学评价,给出纠偏措施,给学生更多方法指导。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有意识渗透任务驱动法,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规划任务执行路线、评价任务执行情况,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任务驱动法不是简单的任务组合,教师对学情有客观把握,推出适合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进行研学行动,自然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不同期待,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实际展开任务设计,其组织效果显著,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赖庆华.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21(10):16-18.
[2]徐婉.基于初中化学深度学习任务驱动的教学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2022(05):76-79.
[3]郭睿.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2):29-31.
[4]黄雅芳.任务驱动 培养思维—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研究[J].教师,2021(08):15-17.
【关键词】 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实践
任务驱动法有广阔应用空间,在化学教学中自然渗透任务驱动法,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指以任务设计为主导,推出一些任务群,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教师在任务设计、任务执行、任务评价等环节展开创新组织。任务驱动法没有固定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组织时,要充分研究教情和学情,提升任务设计契合性,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确保任务驱动学习顺利推进,以提升学科教学品质。
一、围绕任务设计整理教案
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环节,教师精选任务内容,设计任务要求和目标,规划清晰学习方案,组织学生展开创新性学习,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完成学科认知内化。如果能够吸纳学生参与任务方案设计活动,其适合性更高,训练效果更为丰富。学生有任务情结,这是难得教学契机,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推出适合的任务方案,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其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任务驱动能否取得预想效果,内容筛选最为关键,教师要深潜教材之中,对教学资源展开优化处理,为任务布设提供信息支持。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师设计的任务有: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认识水的组成,用化学的视角解读水的特点;区分单质和化合物,归结生活中遇到的单质和化合物;如何设计电解水的实验?三个任务,学生开始研究任务内容,寻找学生起点,规划执行策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任务研学行动,课堂学习氛围逐渐形成。学生进入任务研学环节,结合生活认知展开深度研学行动。学生对水这种物质最为熟悉,生活中有不少单质和化合物的物质,教师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实例,给学生提供直观学习机会,学生搜集过程中展开交流活动,对相关概念有了全新认识。电解水的实验方案设计,这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深度阅读教材内容,可以顺利进入到设计环节,对实验步骤做细化处理。教师推出多个学习任务,学生积极回馈,课堂教学顺利展开,说明任务设计是适合的。
二、围绕任务执行组织活动
化学实验、生活观察、话题讨论、案例分析、生活素材搜集、网络信息共享等,学生执行学习任务程序时,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教师要做好预设和判断,及时出手干预,给学生带来更多方法指导,学生回应主动,对任务有了全面的了解,其学习体验呈现差异性,教师教学指导要跟上,让学生展开任务分析行动,制定可行应对措施。
化学学科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精选设计内容,创新指导,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设定应对策略,以提升指导品质。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白磷燃烧实验现象,归结出质量守恒定律。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选择熟悉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理。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实验认知,对化学方程式最为熟悉,自然能够做好对接回顾,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验证分析。经过一番探究,学生对化学实验原理有了深入理解,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理。学生在实验方程式做深入思考和分析,教师及时做提示和指导,让实验学习渐入正规,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成功激发学生研学积极性。学生学习体验更为丰实。任务未必要呈现体系性,唯有提升对接性,才能提升训练效果,成功形塑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专业评估,推出改进措施,确保活动顺利推进,为学生学科认知成长提供技术支持。
三、围绕任务评价展开训练
学生进入任务展评环节,其学习体验认知需要进一步梳理和归结处理,教师及时做出方法指导,能够在经验和教训总结中形成理性学科认知。学生学习体验呈现差异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做科学评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讨论活动,其助学效果更为丰富。训练任务设计有多重选择,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学生大多在意其他人的看法,教师将评价任务融入学科训练环节,能够创造更多学习成长点。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评价行动,能够创造更多深度学习机会,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习任务是:自行成立研学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要从药品准备、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操作步骤、验证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和组织。任务发出后,学生经过反复论证,实验设计方案被推出来。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对实验要求有更深刻理解,在评价发言之中,对实验方案存在优缺点做全面梳理,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一个最为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评价行动,将学习推向高潮。学生大多比较在意大家的评价,教师以此为训练任务投放到训练环节,为学生创造深入研学机会,学生在主动研学中形成的学科认知更为丰富。学生对互动性、评价性、探索性学习任务有特殊兴趣,教师围绕任务执行情况展开科学评价,给出纠偏措施,给学生更多方法指导。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有意识渗透任务驱动法,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规划任务执行路线、评价任务执行情况,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任务驱动法不是简单的任务组合,教师对学情有客观把握,推出适合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进行研学行动,自然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不同期待,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实际展开任务设计,其组织效果显著,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赖庆华.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21(10):16-18.
[2]徐婉.基于初中化学深度学习任务驱动的教学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2022(05):76-79.
[3]郭睿.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2):29-31.
[4]黄雅芳.任务驱动 培养思维—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研究[J].教师,2021(0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