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作者】 任红梅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游戏化教学模式已经落伍。本文立足于素质教育,就如何优化游戏化教学进行探讨,重点讨论教学资源、环境、过程、教师的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在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让幼儿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 幼儿教育;游戏化教学;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在幼儿教学中,游戏化教学不仅能有效发挥出教学的价值,还能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对游戏化教学的影响
幼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教学的引导者。幼儿教师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拓展教学思路,不断提升游戏化教学水平。
幼儿教师需要考虑到幼儿性格特点和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出幼儿喜欢参与的游戏内容。游戏应该符合幼儿的情感需求和理解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借助游戏化教学,逐步提升幼儿心理接受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
二、借助教学培养幼儿游戏化精神
幼儿教师要紧紧把握幼儿爱玩的天性,要考虑到幼儿的经验,设计出趣味性主题班会,或者构建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通过游戏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共同分享的理念。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同时,逐步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培养幼儿积极健全的人格。
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较为匮乏,教师设计游戏化教学内容,要考虑到生活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游戏活动。要让幼儿在玩儿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逐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在学习《青蛙过河》时,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将幼儿们带入故事当中,让幼儿对后面的故事大胆猜想。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再比如,在学习数字、英语单词等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印有数字和图案的卡片,让幼儿慢慢接触这些新知识。同样,将1~10之间的数字卡片随意发给10名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手中数字的序号,按顺序将卡片贴到白板对应的位置上。这种学习方式轻松愉快,对于数字的大与小,前后顺序关系幼儿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整合游戏资源,做好教学准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去筛选游戏资源。根据教学要求及时整合各种游戏化资源,在确保幼儿身心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真正“动起来”。为了保证游戏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学道具以及教学相关的其他要素,比如,幼儿知识储备、性格特点、行为互动、兴趣爱好、表达力(语言和肢体)。教学准备工作是保证游戏化教学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对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能起到促进性作用。
比如:幼儿园多会安排“种植”相关的主题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涉及,花盆、种子(蔬菜、鲜花、瓜果等)、土壤、水壶等等。在播种前,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种植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根据幼儿们喜欢的话题,可以设置一些情境游戏内容,例如,“植物”与幼儿“对话”等环节。通过这些小游戏,幼儿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种植常识,这不仅能改善教学氛围,还为后续的实操奠定了基础。
四、构建相应的教学氛围,营造游戏化教学环境
好的游戏化教学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丰富有趣的游戏素材俯拾即是,或者开发一些有趣的校本课程,挖掘本地教学资源,都能满足游戏化教学的需要。比如,赛龙舟、采莲藕、购物、出游等等,都是幼儿们比较喜欢的活动。如果将这些素材与教学融合起来,很多知识将变得更为直观,幼儿们也会主动参与到游戏和学习当中去。
幼儿思维具有典型的形象化特征,他们更喜欢特点鲜明的事物,尤其对小动物和花花草草“情有独钟”。针对这些特点,可以引入一些幼儿们熟悉的人物,特别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借助有趣的语言和道具,为幼儿们营造出童趣满满的教学氛围,让大家不自觉地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将主动权交给幼儿,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五、丰富教学形式,构建并完善教学体系
游戏化教学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我们要不断丰富游戏化教学内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开展游戏化教学是有据可循的,并非随意而为之。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成长特点,不断调整游戏化教学内容,比如说:角色扮演是常见的游戏形式,借助不同人物引出知识点,在游戏中完成教学,能够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组合作游戏,能够提升幼儿的协作精神和互动能力。智力方面的训练游戏,能培养幼儿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
幼儿教育一般在3~4年,游戏化教学要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而有所变化。通过游戏化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自信、坚强、向上的思想品德。从而构建出长效性的教学体系,满足幼儿成长需要,持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针对小班幼儿,应该从生活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入手,让幼儿更快融入到新环境当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增加一些知识性和实操性的教学内容,全方位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借助游戏化教学,能提升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参与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的性格。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地丰富游戏化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点与游戏活动巧妙融合在一起,慢慢构建出游戏化教学体系,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 幼儿教育;游戏化教学;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在幼儿教学中,游戏化教学不仅能有效发挥出教学的价值,还能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对游戏化教学的影响
幼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教学的引导者。幼儿教师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拓展教学思路,不断提升游戏化教学水平。
幼儿教师需要考虑到幼儿性格特点和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出幼儿喜欢参与的游戏内容。游戏应该符合幼儿的情感需求和理解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借助游戏化教学,逐步提升幼儿心理接受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
二、借助教学培养幼儿游戏化精神
幼儿教师要紧紧把握幼儿爱玩的天性,要考虑到幼儿的经验,设计出趣味性主题班会,或者构建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通过游戏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共同分享的理念。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同时,逐步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培养幼儿积极健全的人格。
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较为匮乏,教师设计游戏化教学内容,要考虑到生活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游戏活动。要让幼儿在玩儿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逐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在学习《青蛙过河》时,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将幼儿们带入故事当中,让幼儿对后面的故事大胆猜想。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再比如,在学习数字、英语单词等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印有数字和图案的卡片,让幼儿慢慢接触这些新知识。同样,将1~10之间的数字卡片随意发给10名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手中数字的序号,按顺序将卡片贴到白板对应的位置上。这种学习方式轻松愉快,对于数字的大与小,前后顺序关系幼儿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整合游戏资源,做好教学准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去筛选游戏资源。根据教学要求及时整合各种游戏化资源,在确保幼儿身心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真正“动起来”。为了保证游戏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学道具以及教学相关的其他要素,比如,幼儿知识储备、性格特点、行为互动、兴趣爱好、表达力(语言和肢体)。教学准备工作是保证游戏化教学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对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能起到促进性作用。
比如:幼儿园多会安排“种植”相关的主题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涉及,花盆、种子(蔬菜、鲜花、瓜果等)、土壤、水壶等等。在播种前,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种植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根据幼儿们喜欢的话题,可以设置一些情境游戏内容,例如,“植物”与幼儿“对话”等环节。通过这些小游戏,幼儿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种植常识,这不仅能改善教学氛围,还为后续的实操奠定了基础。
四、构建相应的教学氛围,营造游戏化教学环境
好的游戏化教学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丰富有趣的游戏素材俯拾即是,或者开发一些有趣的校本课程,挖掘本地教学资源,都能满足游戏化教学的需要。比如,赛龙舟、采莲藕、购物、出游等等,都是幼儿们比较喜欢的活动。如果将这些素材与教学融合起来,很多知识将变得更为直观,幼儿们也会主动参与到游戏和学习当中去。
幼儿思维具有典型的形象化特征,他们更喜欢特点鲜明的事物,尤其对小动物和花花草草“情有独钟”。针对这些特点,可以引入一些幼儿们熟悉的人物,特别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借助有趣的语言和道具,为幼儿们营造出童趣满满的教学氛围,让大家不自觉地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将主动权交给幼儿,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五、丰富教学形式,构建并完善教学体系
游戏化教学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我们要不断丰富游戏化教学内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开展游戏化教学是有据可循的,并非随意而为之。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成长特点,不断调整游戏化教学内容,比如说:角色扮演是常见的游戏形式,借助不同人物引出知识点,在游戏中完成教学,能够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组合作游戏,能够提升幼儿的协作精神和互动能力。智力方面的训练游戏,能培养幼儿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
幼儿教育一般在3~4年,游戏化教学要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而有所变化。通过游戏化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自信、坚强、向上的思想品德。从而构建出长效性的教学体系,满足幼儿成长需要,持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针对小班幼儿,应该从生活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入手,让幼儿更快融入到新环境当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增加一些知识性和实操性的教学内容,全方位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借助游戏化教学,能提升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参与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的性格。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地丰富游戏化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点与游戏活动巧妙融合在一起,慢慢构建出游戏化教学体系,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