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创意组织

【作者】 吴剑文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充分考虑活动执行条件,能够创造丰富活动契机,为学生提供研学机会。学生对问题研讨、话题辩论、案例分析、实地观察、社会调查、网络互动等学习活动有特殊参与主动热情,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推出一些活动方案,以有效提升学科教学品质。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优化组织

  在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对学情有客观认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确定活动设计方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研学思维,形成崭新教学成长点。课堂教学有诸多环节组成,教师设计适合的学习活动方案,能够创造一些研学起点,成功激发学生研学主动性。社会活动导学、增加活动材料、拓宽活动视野,都能够创造崭新活动局面,教师要做好优化处理,以提升活动助学效果。
  一、设计活动导语,调动生本学科思维
  教师在活动组织环节适时投放一些导学内容,学生自然进入活动环节,其学习体验更为深刻鲜活,学科基础能力成长顺利。活动组织大多带有合作性、互动性特征,教师教学发动最为关键,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和操作方法,才能创造更多学习起点。教师设计活动导语,不仅带有提示作用,还能够渗透一些学法,给学生带来更多帮助。
  学科活动有自身特点,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专业研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启示,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到活动环节,在创造性学习中形成学科能力。如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太阳辐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内容时,要求学生展开生活观察和调查行动:太阳辐射对我们生活造成诸多影响,不妨深入到生活中展开观察和调查活动,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案例展开研究,总结一下,太阳辐射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学生对生活中应用太阳能最为熟悉,大家都会选择太阳能热水器展开观察和研究,还有学生选择太阳能发电案例进行分析,其实践活动开展顺利。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确保学生课外研学行动高效运转。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大多能够系统展示研学过程,归结出调查观察结论。人类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还相当有限,学生借助网络展开信息搜集,肯定有诸多发现,教师提示之后,学生找到新能源汽车、太空飞船、卫星等利用太阳能的项目。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信息素材搜集行动,这本身就是一种研学行为,学生从信息搜集、提炼、设计、分析、对话、应用中形成学科认知更为深刻。
  二、增加活动材料,提升生本学习品质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需要场地、材料、媒体等客观条件的支持,教师在活动组织时增加一些活动材料,提供更多信息素材的支持,为学生深度研学奠定基础。学生对活动有特殊兴趣,教师要注意提升活动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顺利调动课堂积极因素,形成崭新学习起点,让学生在创意实践中形成学科认知。实践活动需要多种条件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方面的素材,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需要有创意设计的意识。
  教师设计活动方案时,要考虑学生接受实际,这样才能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在学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先研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教材插图进行梳理性学习,然后利用软件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方案,解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学生对电子模拟实验比较感兴趣,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跟踪指导。在实验方案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演示实验程序,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方案设计活动,其适合性更高,训练效果逐渐呈现出来。高中生对软件应用有一些研究,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基础较高,这是重要学情信息,教师设计模拟实验方案,学生主动响应,其活动程序逐渐打开,学生从实验设计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更为深刻。一个实验方案设计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学科思维。
  三、拓宽活动视野,促进生本认知构建
  地理学科活动有自身特点,教师在活动组织环节渗透一些新元素,为学生思维启动提供助力支持,其活动组织呈现高效性。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精心选择,还要注意拓宽活动维度,增加一些活动要求,鼓励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以提升活动有效性。特别是带有生活属性的活动,其研学视野宽阔,教师要提出崭新活动目标,鼓励学生展开延伸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主动展开研学行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实践性学习环节,学生学习体验更为真切。在教学《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动画视频形式,介绍水循环原理,学生深入阅读和观看,对水循环原理有了清晰认识。为延伸学生学习视野,教师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关于水循环的典型文本,主动推介到学科微信群,实现信息共享。学生进入信息素材搜集环节,一些典型案例信息和文本信息很快就涌现出来,教师进入微信群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活动,对这些信息素养进行梳理和归结,鼓励学生对接教材内容进行深度阅读和讨论,主动归结出学习认知。这是一个最为轻松的学习活动任务,学生借助网络搜集信息,然后共享这些信息,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其锻炼效果逐渐凸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渐入佳境。高中生对网络交互活动最为熟悉,教师抓住学生学习要求展开教学设计,推出网络交互活动任务,学生回馈更为主动,其训练效果逐渐体现出来。特别是教师的网络交互参与,给学生互动提供更多动力。
  教师针对学生要求展开互动设计,推出更多创造新学习机会,能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小课题研学活动、网络信息搜集、实地观察访问、社会调查研究、地图示意图创编等,都属于地理学科活动范畴,教师要做好优化设计,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活动核心,在实践体验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研学活动有丰富助学作用,教师精心选择,学生主动响应,其训练程序自然打开,学生感知体验开始丰富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晓玲.新课程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J].高考,2021(10):36-38.
  [2]李佳欣.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人口迁移”一课为例[J].教师,2021(03):85-87.
  [3]杜晓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0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