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体育模块课程教学实施策略探微

【作者】 林慧群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体育渗透模块课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运动意识,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全面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利用整合课程内容、明确运动目标、突出训练主体、优化评价形式的教学手段,顺利启动模块教学机制、提升模块教学效率、强化模块教学体验、促进模块教学进程,有效培养学生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缓解学生学业压力,使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 高中体育;模块课程;实施策略

  高中生的学业任务重、时间紧,限制了课间参与运动的自由度,以致身体机能下降,不利于健康成长、发展。体育教师做模块课程教学设计,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引导学生注重体育运动锻炼,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让学生在注重文化成绩的同时,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一、整合课程内容,启动模块教学机制
  教师深潜学生群体之中,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状况、发展潜力等,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整合课程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依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将体育教学分为不同的模块,更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运动计划。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体能、兴趣选择适合的运动模块,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包容学生的体能差异,有效启动模块教学机制。
  依据运动项目内容,教师把体育课程分为田径体育模块、体操体育模块、综合体育模块等。田径体育模块注重的是跑、跳、投等运动技能的培养,教师抓住田径运动的特点,将其细分为短跑、跳远、跨栏等,擅长跑、跳、投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田径体育模块中的运动项目进行训练。比如,在短跑训练中,教师首先向学生传授跑路的要领、注意事项,以及锻炼的方法,选择几名学生示范正确和错误的短跑姿势,加深学生对短跑姿势的记忆。为了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在短跑项目中融入游戏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短跑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爆发力的提升。
  二、明确运动目标,提升模块教学效率
  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整合校园软、硬件资源,明确模块教学目标,优化设计不同运动模块。除必修课程外,教师引导不同的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修不同的体育模块,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时调整运动难度、强度,引导学生明确运动目标,有方向的进行运动训练。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模块,明确的运动目标,适度的运动强度、难度,能够有效提升模块教学效率。
  体操不仅是体育运动,也能够为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学习的压力。在体操体育模块中,教师制定科学、有效的体操训练计划,帮助学生正确、准确完成动作,提升体操教学的质量。教师亲自示范、讲解每一个体操动作,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每个动作的关键点,能够更准确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体操音乐,亲自在前示范,或挑选两名体操动作准确的学生在前示范,其他学生以方阵的队形开始体操的训练,配合音乐的节拍,学生能够有效完成体操训练。适合的音乐,能够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体会到体操运动的乐趣,能够有效提升体操运动模块的教学效率。
  三、突出训练主体,强化模块教学体验
  学生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教师注重学生的运动需求,及个性化的培养。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运动训练机会欠缺,普遍运动能力较弱,教师针对这一现象制订适合的模块教学内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男生和女生的体能、兴趣差别较大,同一运动项目中男女生的标准也有所差异,教师参考学生的基本需求和兴趣划分模块课程,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强化学生的模块教学体验。
  教师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体育运动归总为综合体育模块,以竞技比赛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在篮球运动教学中,教师首先以运球为基础训练,让学生大量、来回的运球,培养对篮球的手感。在学生熟练掌握运球技巧后,教师开展传球训练,让学生之间互相配合运球、传球,引导学生意识到篮球是团队合作的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适当组织篮球比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运球、传球、防守等技能实践应用到比赛中,让学生通过比赛有效内化各种运动技能和技巧,提升综合模块教学效果。
  四、优化评价形式,促进模块教学进程
  体育考核的成绩为学生坚持运动提供了动力,教师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为避免学生只关注成绩,而忽视运动本身,教师在考核项中适当加入出勤率、运动态度、进步程度等。完整、完善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约束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态度、运动成果有一定考量,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有效推进模块教学进程。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提升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必不可少。教师优化评价形式,对学生的运动状态评价分为过程中评价和结果评价。比如,立定跳的标准,女生是1米8,男生是2米2。教师针对男女生不同的体能基础,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对于跳了多远的评分是结果评价,对于跳的过程中姿势、态度等的评分是过程评价,两份评价综合才能合理的判定运动的考核分数。过高的难度、标准,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心理,而失去体育运动的兴趣,过低的标准,达不到运动训练的效果。因此,结合学情制定合适的考核标准、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正面、肯定的鼓励,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鼓舞,提高运动训练效率。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实施,使得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擅长、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学习兴趣。教师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量身打造科学的、合理的体育模块运动内容,引导学生更好的锻炼运动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摸索经验,构建和谐、科学的模块教学框架,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尧鑫.体育模块课程与体育单元教学的比较分析[J].田径,2021(11):36-38.
  [2]何杰.普通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名师在线,2022(06):75-77.
  [3]蒙可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现状与对策[J].高考,2021(09):65-67.
  [4]林永忠.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构想[J].学苑教育,2021(21):85-87.
  [5]黄建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的构建[J].教师,2021(1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