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初中历史中灵活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
【作者】 张 艳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育活动并非仅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此外还必须重视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教学导入、教学中教材内容的过渡以及课堂教学结束后的知识点总结三个方面阐述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并适当渗入了一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举例,以期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故事;课堂教学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历史学科都是一门极为严谨的学科,是不能借助历史故事来表达史实的,因为这种模式会使得历史的真实性受到影响。然而,从古至今留下了很多骇人听闻的历史故事,它们依靠的是各种曲折的发展过程。因此,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来表达历史性真实的历史事件,除了能引导学生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外,又能够进一步更加深入地带领学生对历史只是有一个更加深入且透彻的了解。
一、历史故事应用于精彩开篇的新课导入
(1)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一个好的开头来拉进我们和成功的距离,致使一堂课下来让学生收获满满。接下来要有精彩的开始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假如一个历史故事充满悬念,那么它就能引导学生步入更加深入的探索,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当然,初中历史的一个特点就是一些小的知识点特别多,所以我们又可以借助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习当中,学生通常都比较重视故事的原委。运用这种悬念故事表达法,即在学生听故事听到非常精彩的时候突然终止,给学生造成悬念,这时学生潜意识里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尾究竟是什么样的。例如,讲到商鞅变法时,先给学生讲结局,然后学生就会疑惑此次变法是都没有能成功呢?如果真的是这样,怎么样才能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呢?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大脑中的求知欲望逐步转变成学习前进的动力。
(2)另外,如果借助点明主旨的方式来教学也是可取的。初中二年级表达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而这段历史恰恰也是中国历史当中的一段屈辱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民族遭受了各种压迫和侮辱,学习它能激起学生的爱过热情,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的国情。
(3)许多时候,历史教师在讲历史故事的时候都会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完成,那么这时候应该就以问题进行导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带领学生了解历史世界的五彩缤纷和纷繁复杂。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想要给学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了解和学习历史,揭开历史学科神秘的面纱,就必须要求在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再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来作为线索,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取长补短,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深入思考。而学生如果想要将历史学好,势必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知识点的收获。
二、历史故事应用于教材过渡期
良好的开端往往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具体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整体,所以有时候很需要在教学的环节当中有一定的过渡,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往往就能更好的达到这样的效果,达成教学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并且设置好教学过程的重难点。打个比方,在讲到文成公主入藏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扮演历史剧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让他们扮演故事当中的一些人物,并且模拟当时的情景,进一步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知识点的了解。不仅如此,也可以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来学习了解历史,深入感受历史人物的伟大之处,带领他们真正融入历史,让学生身处于一种极为现实的情景当中去感受历史,体会其中的精神与爱。
如果在历史教学过渡期运用这样的故事作为线索,则更加便于学生接受,如此说来他们的思想范围也能进一步扩大,也可以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讲到十月革命的时候,可以提前给学生提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区别讨论一下这两次运动之间有什么差异,带领学生身陷无尽的遐想和学习当中。
三、历史故事应用于课堂知识点总结
历史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同样也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帮助学生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点的印象,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比如,商鞅变法的最终结局是以失败告终的,但其中触犯到了很多贵族的利益冲突,这样才使得很多贵族都诬陷商鞅,这时秦王就认为是商鞅想要谋反,于是下命令追捕商鞅。从此商鞅便开始了逃逸的生涯,秦王并不了解商鞅的身份,但又很明白,商鞅变法的留宿人员如果没有通行证是没有办法留宿的,否则会被判刑。迫于无奈之下,商鞅逃到了魏国,但此时的魏国人不予接受他,走投无路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起兵自卫,即便如此也没能逃过被车裂,最终家族灭亡。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充分说明了商鞅变法的成效,之后便能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彻底地了解整个故事的原委和过程,明白历史事件演变当中的复杂性,帮助他们加深对历史故事的理解。
结束语
如此说来,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当中运用历史故事,不进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此外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另外,中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促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教学效率。基于此,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极为有一定的现实性影响意义,我们必须鼓励和支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内、课外或者是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了解历史故事,并且又能学会利用历史故事来学习历史,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不断积累和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点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南宴.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246.
[2]陈常青.听故事,学历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76.
[3]赖兆发.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7(26):22-25.
[4]郭琴.浅析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5):33-39.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故事;课堂教学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历史学科都是一门极为严谨的学科,是不能借助历史故事来表达史实的,因为这种模式会使得历史的真实性受到影响。然而,从古至今留下了很多骇人听闻的历史故事,它们依靠的是各种曲折的发展过程。因此,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来表达历史性真实的历史事件,除了能引导学生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外,又能够进一步更加深入地带领学生对历史只是有一个更加深入且透彻的了解。
一、历史故事应用于精彩开篇的新课导入
(1)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一个好的开头来拉进我们和成功的距离,致使一堂课下来让学生收获满满。接下来要有精彩的开始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假如一个历史故事充满悬念,那么它就能引导学生步入更加深入的探索,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当然,初中历史的一个特点就是一些小的知识点特别多,所以我们又可以借助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习当中,学生通常都比较重视故事的原委。运用这种悬念故事表达法,即在学生听故事听到非常精彩的时候突然终止,给学生造成悬念,这时学生潜意识里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尾究竟是什么样的。例如,讲到商鞅变法时,先给学生讲结局,然后学生就会疑惑此次变法是都没有能成功呢?如果真的是这样,怎么样才能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呢?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大脑中的求知欲望逐步转变成学习前进的动力。
(2)另外,如果借助点明主旨的方式来教学也是可取的。初中二年级表达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而这段历史恰恰也是中国历史当中的一段屈辱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民族遭受了各种压迫和侮辱,学习它能激起学生的爱过热情,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的国情。
(3)许多时候,历史教师在讲历史故事的时候都会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完成,那么这时候应该就以问题进行导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带领学生了解历史世界的五彩缤纷和纷繁复杂。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想要给学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了解和学习历史,揭开历史学科神秘的面纱,就必须要求在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再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来作为线索,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取长补短,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深入思考。而学生如果想要将历史学好,势必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知识点的收获。
二、历史故事应用于教材过渡期
良好的开端往往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具体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整体,所以有时候很需要在教学的环节当中有一定的过渡,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往往就能更好的达到这样的效果,达成教学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并且设置好教学过程的重难点。打个比方,在讲到文成公主入藏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扮演历史剧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让他们扮演故事当中的一些人物,并且模拟当时的情景,进一步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知识点的了解。不仅如此,也可以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来学习了解历史,深入感受历史人物的伟大之处,带领他们真正融入历史,让学生身处于一种极为现实的情景当中去感受历史,体会其中的精神与爱。
如果在历史教学过渡期运用这样的故事作为线索,则更加便于学生接受,如此说来他们的思想范围也能进一步扩大,也可以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讲到十月革命的时候,可以提前给学生提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区别讨论一下这两次运动之间有什么差异,带领学生身陷无尽的遐想和学习当中。
三、历史故事应用于课堂知识点总结
历史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同样也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帮助学生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点的印象,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比如,商鞅变法的最终结局是以失败告终的,但其中触犯到了很多贵族的利益冲突,这样才使得很多贵族都诬陷商鞅,这时秦王就认为是商鞅想要谋反,于是下命令追捕商鞅。从此商鞅便开始了逃逸的生涯,秦王并不了解商鞅的身份,但又很明白,商鞅变法的留宿人员如果没有通行证是没有办法留宿的,否则会被判刑。迫于无奈之下,商鞅逃到了魏国,但此时的魏国人不予接受他,走投无路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起兵自卫,即便如此也没能逃过被车裂,最终家族灭亡。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充分说明了商鞅变法的成效,之后便能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彻底地了解整个故事的原委和过程,明白历史事件演变当中的复杂性,帮助他们加深对历史故事的理解。
结束语
如此说来,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当中运用历史故事,不进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此外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另外,中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促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教学效率。基于此,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极为有一定的现实性影响意义,我们必须鼓励和支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内、课外或者是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了解历史故事,并且又能学会利用历史故事来学习历史,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不断积累和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点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南宴.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246.
[2]陈常青.听故事,学历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76.
[3]赖兆发.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7(26):22-25.
[4]郭琴.浅析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5):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