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情景教学法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作者】 程爱芹
【机构】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四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增强学生道德与法律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其人生观与价值观都还没有确立,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偏差。为了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符合当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心理需求,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与改革,从而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情景教学是目前教学过程中接受度较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凭借自身的教学优势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展现出非常显著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情景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才能在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在日后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符合素质教育和德育的本质要求,也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然而,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1、情景式简述
情景式法以学生的平时生活、社会生活尤其是学校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案例为基础,为学生创设学习场景,让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有关知识自我反思和小组分析、交流。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找出更加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情景式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彻底改变以前教师呆板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融入案例角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根据各单元的主题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筛选,要和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感同身受;还可以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2、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观念落后
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片面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知识为主,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不能深刻认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完全照着教材内容讲课,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过于形式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也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也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学习积极性有限,这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2.2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被过多地应用,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理论传授,而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消化和理解知识不够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展现。另外,教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聆听的讲授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枯燥,如果再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课堂氛围会非常单调、乏味,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差强人意。
3、情景教学法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3.1组织还原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感
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感到“敬谢不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法感觉到自身和课堂的“关系”。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开辟出更多的渠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们的行为经验、认知趣味来设计、组织一些场景还原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在课本中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各类生活场景中,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无疑是大为有利的。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组成“剧组”,和学生一起设计、表演一些发生在电影院、银行、火车站、商场中的小情景剧,如“安静观影”“排队取款”“按秩序买票/购物”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规则对自己的社会生活的保障作用。
3.2引入案例情景,完善学生个性化思维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很多课程中的内容无法在他们的生活中找到直接的体现场景,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来为学生的情景认知做必要的补充。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播放一些案例给学生观看,然后组织学生结合课内所学内容和案例中的人物、情节等开展自主思考,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汇报。如此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理性的认知思维,并对课内知识信息进行具体应用,从而实现教学成果的有机扩大。
3.3引入情景讨论,促进学生个性化交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习也是一件推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学习思维时,可以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组合作讨论中,让学生们围绕一定的情景和主题进行意见交流、成果交换和经验共享,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从而让情景教学的效果展现具备更加深厚的土壤。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践行,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要方法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围绕多元主题制定系统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将课本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依托自己的日常生活为课程学习、知识理解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质感和“温度”,最终为学生将来的综合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落实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泽西旺姆.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分析[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25).
[2]周安妮.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9(3).
[3]葛新志.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应用策略[J].格言(校园版),2021(24).
【关键词】 情景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才能在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在日后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符合素质教育和德育的本质要求,也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然而,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1、情景式简述
情景式法以学生的平时生活、社会生活尤其是学校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案例为基础,为学生创设学习场景,让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有关知识自我反思和小组分析、交流。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找出更加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情景式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彻底改变以前教师呆板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融入案例角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根据各单元的主题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筛选,要和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感同身受;还可以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2、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观念落后
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片面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知识为主,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不能深刻认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完全照着教材内容讲课,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过于形式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也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也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学习积极性有限,这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2.2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被过多地应用,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理论传授,而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消化和理解知识不够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展现。另外,教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聆听的讲授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枯燥,如果再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课堂氛围会非常单调、乏味,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差强人意。
3、情景教学法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3.1组织还原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感
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感到“敬谢不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法感觉到自身和课堂的“关系”。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开辟出更多的渠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们的行为经验、认知趣味来设计、组织一些场景还原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在课本中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各类生活场景中,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无疑是大为有利的。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组成“剧组”,和学生一起设计、表演一些发生在电影院、银行、火车站、商场中的小情景剧,如“安静观影”“排队取款”“按秩序买票/购物”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规则对自己的社会生活的保障作用。
3.2引入案例情景,完善学生个性化思维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很多课程中的内容无法在他们的生活中找到直接的体现场景,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来为学生的情景认知做必要的补充。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播放一些案例给学生观看,然后组织学生结合课内所学内容和案例中的人物、情节等开展自主思考,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汇报。如此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理性的认知思维,并对课内知识信息进行具体应用,从而实现教学成果的有机扩大。
3.3引入情景讨论,促进学生个性化交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习也是一件推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学习思维时,可以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组合作讨论中,让学生们围绕一定的情景和主题进行意见交流、成果交换和经验共享,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从而让情景教学的效果展现具备更加深厚的土壤。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践行,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要方法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围绕多元主题制定系统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将课本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依托自己的日常生活为课程学习、知识理解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质感和“温度”,最终为学生将来的综合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落实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泽西旺姆.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分析[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25).
[2]周安妮.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9(3).
[3]葛新志.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应用策略[J].格言(校园版),2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