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的有效措施

【作者】 强亚妮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史德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育改革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教学,同时还要结合知识内容做好实践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素养;情境;网络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提升。本文结合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法治观念培养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希望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所启发。我认为,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必须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优化这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提高教师自身的法治素养
  中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文学知识的积累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中学阶段的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意识,不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确保学生可以成为知法懂法、守法遵法的良好公民。中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宣扬就能够实现的,而是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和法律知识应用的指导,以促进学生法治观念和意识的不断提高。所以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法律素养,尤其要不断学习大量的法律知识,为学生做出积极的表率。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出模范示范,能为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打好基础。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和涉猎法律方面的书籍和素材,不断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库。另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法律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够为学生树立起值得信赖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做出表率。所以说,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库,才能够为学生的法律知识和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二、创设法治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内容
  在设置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灌输式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进行知识学习,难以对学习到的知识展开联想和思考,因而学习兴趣也难以提升。新课程教育改革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理论知识讲解,同时还需要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置,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法治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应用较为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造出具有趣味性和灵活多变性的课堂环境。所以在针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设置中,教师应该借助课文的教材实例进行教学讲解,为学生创造出更加生动灵活的教学情境。比如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消费者的权益”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消费,向学生提出问题,问学生是否有过购买劣质产品的经历?如果有的话,自己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学生在回答这种问题时,往往会立刻展开讨论和思考,并表达出多样化的处理意见和策略。然后借助学生的策略和建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向学生讲述应用教材中处理消费者和卖家纠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个人权益维护观念。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学习和观看道德与法治类的主题节目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情况,为学生创造出道德与法治知识讨论和研究的情景。如借助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有关道德与法治的视频类节目,然后在一旁对学生进行穿插式的教学讲解,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与学生针对相关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摒弃传统的对法律知识的片面认识。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述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师生间的平等沟通能够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也能够让学生对学生产生信赖感,这对课堂教学气氛创造和后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都是大有帮助的。比如在针对八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网络生活新空间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网络科技改善现实生活的相关视频,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网络改变世界的知识,明白网络对我们个人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了解网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当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播放部分人借助网络科技技术从事违法行为的负面视频。通过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明确网络科技技术的双面性,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运用网络科技技术进行知识学习和开展个人生活。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引导,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时代性不强和培育模式单一以及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时代性不强和培育模式单一以及应试化教育理念影响等问题,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对应试化教育理念影响等问题,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置.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师生应一同观看和讨论道德与法治类的视频。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朝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育研究[]]-都市家教(上半月刊),2017(8):110.
  [2]陈剑敏,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新课程(中自刊),2018(5):238-239.
  [3]黄秀霞.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