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措施探析
【作者】 刘 丽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教育阶段,对于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在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能力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资分享。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自主能力;培养
数学课是当前初中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它本身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需要全面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来进行学习。因此对于数学课,其本身的操作性则更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其在数学中主动去操作,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学习。
一、结合情境教学,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更容易掌握那些画面感更强,自身体验更强的知识,但是理论知识一般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数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也不例外,因此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知识的时候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简要概述,初中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时教师便可以充分设置相应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去进行主动参与与探究,这样原本比较枯燥和难懂的理论此时此刻也变得浅显易懂起来。通过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有目的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的引导者,他相当于在一次大海航行中的掌舵者。初中生处在人类成长的年幼阶段,他们做事情是随心所欲的,处于感性的阶段,这就需要成年人对其进行一定的计划和安排。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进行教学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备课,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让整个课堂围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初中生的判别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因此他们本身的自主性欠缺更为明确的目标,教师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让他们直观的明白自己目前需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从而保证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目标。比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每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揣摩,然后找出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并对这些重难点进行分析和融合,最后提炼出课堂上需要进行教学的精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容易接受,就为其积极主动去学习提供方向,不至于乱碰一阵而无所收获。所以,实践证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让课堂有的放矢,学生们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学习,从而收获知识。
三、制定详细计划,培养自主学习方法
初中生的精力很旺盛,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动脑筋,让自己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但是学生们欠缺的是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欠缺在完成一件过程比较复杂的事件的耐心和毅力。数学课的学习任务涉及到要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实际操作,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便需要教师将整个课程的操作计划进行规划,给学生们绘制出一幅实际操作的路线图,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和探讨操作的过程,才会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尽量让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觉得这门课程学起来很简单,让他们在轻松中进行有序的学习,为以后自己独立操作和自主学习提供前提条件。
四、学科交叉渗透,打下自主学习基础
初中教育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吸收是最为重要的。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以及其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们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技能。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是针对数学单一学科的教学,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将目前的基础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能够对其它学科进行学习和巩固。实践证明,对于单一的学科,长时间的关注,一般人都会有疲劳感,但是如果将多门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新的发现便能成为学习者新的兴趣点,从而促使其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初中生尤其对各种新鲜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在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将数学教学和其它学科融合能够增强学生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当教师在教授学生们的时候,如果教师将美术课的知识内容和音乐课的知识内容结合在一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学生们一定积极性更高,并且课后对于主动去获取自己需要的数学知识的能动性也会更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让学生们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前提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其健康快乐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发现、进步。数学教学活动尤其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们对于该门学科的了解和掌握是作为新型接班人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求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关键在于要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数学课程的老师,培养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明确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进行学科交叉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嘉宁.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读写算,2021(33):120-121.
[2]陈珠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师,2021(31):34-35.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自主能力;培养
数学课是当前初中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它本身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需要全面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来进行学习。因此对于数学课,其本身的操作性则更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其在数学中主动去操作,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学习。
一、结合情境教学,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更容易掌握那些画面感更强,自身体验更强的知识,但是理论知识一般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数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也不例外,因此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知识的时候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简要概述,初中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时教师便可以充分设置相应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去进行主动参与与探究,这样原本比较枯燥和难懂的理论此时此刻也变得浅显易懂起来。通过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有目的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的引导者,他相当于在一次大海航行中的掌舵者。初中生处在人类成长的年幼阶段,他们做事情是随心所欲的,处于感性的阶段,这就需要成年人对其进行一定的计划和安排。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进行教学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备课,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让整个课堂围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初中生的判别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因此他们本身的自主性欠缺更为明确的目标,教师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让他们直观的明白自己目前需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从而保证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目标。比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每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揣摩,然后找出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并对这些重难点进行分析和融合,最后提炼出课堂上需要进行教学的精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容易接受,就为其积极主动去学习提供方向,不至于乱碰一阵而无所收获。所以,实践证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让课堂有的放矢,学生们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学习,从而收获知识。
三、制定详细计划,培养自主学习方法
初中生的精力很旺盛,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动脑筋,让自己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但是学生们欠缺的是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欠缺在完成一件过程比较复杂的事件的耐心和毅力。数学课的学习任务涉及到要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实际操作,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便需要教师将整个课程的操作计划进行规划,给学生们绘制出一幅实际操作的路线图,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和探讨操作的过程,才会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尽量让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觉得这门课程学起来很简单,让他们在轻松中进行有序的学习,为以后自己独立操作和自主学习提供前提条件。
四、学科交叉渗透,打下自主学习基础
初中教育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吸收是最为重要的。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以及其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们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技能。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是针对数学单一学科的教学,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将目前的基础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能够对其它学科进行学习和巩固。实践证明,对于单一的学科,长时间的关注,一般人都会有疲劳感,但是如果将多门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新的发现便能成为学习者新的兴趣点,从而促使其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初中生尤其对各种新鲜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在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将数学教学和其它学科融合能够增强学生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当教师在教授学生们的时候,如果教师将美术课的知识内容和音乐课的知识内容结合在一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学生们一定积极性更高,并且课后对于主动去获取自己需要的数学知识的能动性也会更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让学生们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前提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其健康快乐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发现、进步。数学教学活动尤其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们对于该门学科的了解和掌握是作为新型接班人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求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关键在于要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数学课程的老师,培养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明确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进行学科交叉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嘉宁.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读写算,2021(33):120-121.
[2]陈珠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师,2021(3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