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2022中考物理实验部分分析及教学对策
【作者】 邓政康
【机构】 广东佛山市顺德伦教周君令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2022年广东省中考作为实施“双减”政策以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首年中考。以课程标准为根本,减轻学生负担与提升教学质量为导向,在本次物理中考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实验课堂教学当中,如何紧靠新课标改革与双减政策,利用好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三大环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更有利于提高实验课堂的学习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自主;合作;展示
以2022年广东物理中考实验题为例:
一、依标据本,回归教材
利用教材插图、练习、文段等原始素材进行编题,是这几年中考一直所推行的,2022年的实验题题也体现了这一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做题时有熟悉感,也间接促使了物理教学回归物理课本,立足基础。
举例:在16题当中部分图片来源于教材本身
16、(2)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 电。用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如图所示。这两片金属箔带 种电荷。
教学策略:对于此类注重基础与细节且覆盖面较广的实验类题目,应当在平时课堂当中加强随堂小测的运用,多用以测代练的形式且尽可能的做到当面批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基础性与细节性知识点的运用熟练程度。
二、 重视基础,落实双减
实验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基础,而实验的基础则是让学生在明确了解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充分的参与进整个的实验探究过程当中,而探究过程当中应当利用好小组分工合作形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第二方面则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做到在课堂上就给学生减负,切实落实双减政策。
以17题为例: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小明安装好杠杆后,发现其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如图乙所示,杠杆调节平衡后,在A处悬挂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如果在B处施加一个拉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当方向为 时,拉力最小,大小为 N;
(3)课后,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杠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它两边恰当位置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同种硬币,使其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如图丙所示,则力臂 。若两边同时各取走一枚硬币,则杠杆的 端将下沉。
试题分析:17题(1)问当中仅考察了学生对于进行实验前对于平衡螺母的调整,对于此类较为基础的实验步骤考核,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明确实验目的与步骤,之后小组内进行适当的自主探究得出如何调整平衡螺母的具体规律。
在第(2)问当中则是杠杆公式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融合,并且考察了学生对于整体实验步骤的熟悉程度与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杠杆公式的简单运用,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多知识点间联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学对策:在平常的课堂实验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学生是否全程参与进了整个实验探究的过程当中:
1、 自主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明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目的与实验步骤(明确实验前进行调平);
2、 小组内依据相关器材进行实验,此时注重小组内部的分工与合作,保证实验能有效率的进行,并且在完成实验后应当进行适当的讨论与交流;
3、 展示,小组内部进行了讨论后,小组代表进行上台展示,教师此时也注意不能一味挑正确的小组进行展示,也可以挑选具有典型错误的小组进行展示(实验前无调平,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处理等),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4、 经过适当展示之后可由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归纳,之后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实验结论(主要为杠杆原理公式)。
在此题目当中则是需要学生经历完整的自主合作展示的实验探究环节,以求进一步提学生对整体实验步骤与实验结论的熟悉与灵活运用程度。
三、 重在理解,全面考察
学习物理需要结合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更注重锻炼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动手能力。以实验步骤为框架,让学生依照实验框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构建出对该实验探究属于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让学生依照该实验框架接触实验的变形,以此加深学生对整个探究实验理解的深度与广度。2022年的广东物理中考实验当中也注重考察了学生基础的读表能力与对实验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以18题为例:
图甲是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小灯泡额定电压为1.5V)。
(1)小明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刚接上最后根导线,看到电流表指针立刻有偏转。若电路连线正确,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是
。
(2)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分别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
①第4次测量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 V,通过它的电流是 A。
②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Ω。
③第5次测量中,小灯泡不发光。小明断定是灯丝断了。这个判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试题分析:此题原型为人教版九年级教材80页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与82页第四题进行组合的变形考法,依旧是紧扣双减政策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考察。在第(1)问当中考察学生对电学实验操作规范,链接导线时应当确保开关断开。而第(2)小题的①问当中则是直截了当的考察了学生对于电流表与电压表的读数,包括读数前对两电表的量程确定问题;②问当中则是考察了学生对闭合回路欧姆定律的运用能力与审题看表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对题干提及的待测用电器为小灯泡及其工作(额定)电压,确定好后才可进行电阻的计算;而在第③问当中由传统的一般电路故障判断,变形为让学生自己说明理由。相较于传统的故障判断更加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策略: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流程
1、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等环节当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多的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释放,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自主性。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过程前,让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自主阅读教材,明确实验器材,两电表的使用规范,以及电学实验规范以及伏安法该如何利用闭合回路欧姆定律进行电阻的测定的实验步骤进行自主学习。
2、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实验评估、交流合作等方面入手,确保学生依据自主环节得出框架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等环节确保学生都处于合作与交流的状态当中。
3、在结论展示环节,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表达的规范性、发散思维、逻辑推理等科学素养能力,除了传统的需要学生知道“怎么做”之外还要多问学生“为什么”,在展示环节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深度与广度。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想要使物理教学活动的展开更加顺利,应该意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落实自主、合作、展示等三个大环节,从而进一步提升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动态给予充分关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以及对物理实验环节的理解程度进行确定,对课堂实验教学机会进行准确把握,引导学生整理物理实验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教学资源,从而使得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自主;合作;展示
以2022年广东物理中考实验题为例:
一、依标据本,回归教材
利用教材插图、练习、文段等原始素材进行编题,是这几年中考一直所推行的,2022年的实验题题也体现了这一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做题时有熟悉感,也间接促使了物理教学回归物理课本,立足基础。
举例:在16题当中部分图片来源于教材本身
16、(2)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 电。用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如图所示。这两片金属箔带 种电荷。
教学策略:对于此类注重基础与细节且覆盖面较广的实验类题目,应当在平时课堂当中加强随堂小测的运用,多用以测代练的形式且尽可能的做到当面批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基础性与细节性知识点的运用熟练程度。
二、 重视基础,落实双减
实验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基础,而实验的基础则是让学生在明确了解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充分的参与进整个的实验探究过程当中,而探究过程当中应当利用好小组分工合作形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第二方面则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做到在课堂上就给学生减负,切实落实双减政策。
以17题为例: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小明安装好杠杆后,发现其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如图乙所示,杠杆调节平衡后,在A处悬挂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如果在B处施加一个拉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当方向为 时,拉力最小,大小为 N;
(3)课后,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杠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它两边恰当位置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同种硬币,使其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如图丙所示,则力臂 。若两边同时各取走一枚硬币,则杠杆的 端将下沉。
试题分析:17题(1)问当中仅考察了学生对于进行实验前对于平衡螺母的调整,对于此类较为基础的实验步骤考核,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明确实验目的与步骤,之后小组内进行适当的自主探究得出如何调整平衡螺母的具体规律。
在第(2)问当中则是杠杆公式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融合,并且考察了学生对于整体实验步骤的熟悉程度与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杠杆公式的简单运用,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多知识点间联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学对策:在平常的课堂实验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学生是否全程参与进了整个实验探究的过程当中:
1、 自主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明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目的与实验步骤(明确实验前进行调平);
2、 小组内依据相关器材进行实验,此时注重小组内部的分工与合作,保证实验能有效率的进行,并且在完成实验后应当进行适当的讨论与交流;
3、 展示,小组内部进行了讨论后,小组代表进行上台展示,教师此时也注意不能一味挑正确的小组进行展示,也可以挑选具有典型错误的小组进行展示(实验前无调平,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处理等),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4、 经过适当展示之后可由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归纳,之后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实验结论(主要为杠杆原理公式)。
在此题目当中则是需要学生经历完整的自主合作展示的实验探究环节,以求进一步提学生对整体实验步骤与实验结论的熟悉与灵活运用程度。
三、 重在理解,全面考察
学习物理需要结合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更注重锻炼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动手能力。以实验步骤为框架,让学生依照实验框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构建出对该实验探究属于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让学生依照该实验框架接触实验的变形,以此加深学生对整个探究实验理解的深度与广度。2022年的广东物理中考实验当中也注重考察了学生基础的读表能力与对实验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以18题为例:
图甲是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小灯泡额定电压为1.5V)。
(1)小明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刚接上最后根导线,看到电流表指针立刻有偏转。若电路连线正确,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是
。
(2)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分别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
①第4次测量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 V,通过它的电流是 A。
②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Ω。
③第5次测量中,小灯泡不发光。小明断定是灯丝断了。这个判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试题分析:此题原型为人教版九年级教材80页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与82页第四题进行组合的变形考法,依旧是紧扣双减政策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考察。在第(1)问当中考察学生对电学实验操作规范,链接导线时应当确保开关断开。而第(2)小题的①问当中则是直截了当的考察了学生对于电流表与电压表的读数,包括读数前对两电表的量程确定问题;②问当中则是考察了学生对闭合回路欧姆定律的运用能力与审题看表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对题干提及的待测用电器为小灯泡及其工作(额定)电压,确定好后才可进行电阻的计算;而在第③问当中由传统的一般电路故障判断,变形为让学生自己说明理由。相较于传统的故障判断更加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策略: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流程
1、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等环节当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多的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释放,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自主性。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过程前,让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自主阅读教材,明确实验器材,两电表的使用规范,以及电学实验规范以及伏安法该如何利用闭合回路欧姆定律进行电阻的测定的实验步骤进行自主学习。
2、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实验评估、交流合作等方面入手,确保学生依据自主环节得出框架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等环节确保学生都处于合作与交流的状态当中。
3、在结论展示环节,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表达的规范性、发散思维、逻辑推理等科学素养能力,除了传统的需要学生知道“怎么做”之外还要多问学生“为什么”,在展示环节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深度与广度。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想要使物理教学活动的展开更加顺利,应该意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落实自主、合作、展示等三个大环节,从而进一步提升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动态给予充分关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以及对物理实验环节的理解程度进行确定,对课堂实验教学机会进行准确把握,引导学生整理物理实验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教学资源,从而使得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