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策略

【作者】 陈峻峰

【机构】 云南省江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体育和小学体育虽然所处阶段不同,但根据体育科目的连贯系统递进特点,中小学体育教学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如何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连贯系统工作,保持体育教学的整体性,是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就目前我所了解,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前不管后的现状。本文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形成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办法。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学;系统衔接

  小学到中学体育教学的过渡是体育教学的关键问题,为了让学生进入中学后保持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促进教学成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变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差异,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能有效衔接。因此,相关教育部门的工作者需要针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任务分担及实施来完成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不正确,与课程标准不一致
  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依据,缺少合理的教学思想,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工作将偏离素质教育的标准,甚至偏离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由于中教学体育教学工作者缺乏正确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安排等各方面都未能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教学理念。现实中,不按课程标准制定计划,甚至计划按当地习惯和个人喜好制定,有的实际行动与计划背离较大,随意让课于其他科教师,断层严重,慢慢形成没有系统性连贯性,课程枯燥无味,教无方法学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虽然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但却没有按阶段拟定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更像是课外活动。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只把体育课时当作休闲时间,在思想上就没有衔接好中小学体育教学。
  2.教学内容不科学、不合理
  教学内容的变化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比较明显,对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制定的教学内容也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应该由易到难,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而好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系统性,所指定的教学内容随意而不切实际,主观意愿较强(即:教师根据心情想上什么上什么)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不符。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变化较小,而中学体育教学初期内容的难度就比较高,以至于学生进入中学以后难以适应,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因此而变低。
  3.课堂纪律差别大
  小学体育教学没有压力,中学体育因中考占分比重逐渐加大而压力越来越大。小学体育教学较为放松,游戏为主,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养成了散漫的习惯。而中学体育教学一般都会有热身运动、健身操、列队等必要流程,小学体育课上养成的习惯会让学生难以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课堂纪律。学生在不适或反感的时候,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纪律的差异增加了教学衔接的困难。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体育教学有其独特之处,体育课堂一般都设在户外,比其他学科更具实践性和示范性。但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完成教学内容后就能自由活动,所学的规范动作较少。在长时间的被动学习之下,小学生对体育教学形成了固定思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较多,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需要让学生掌握许多体育知识和动作规范,为赶进度而忽视了教学的效果。中学生因在体育课上缺少自由的时间,加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其逐渐丧失了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改善策略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衔接好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要先对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改善,强化教学的目的性。作为体育基础教学,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思想应当是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适应以后强度逐渐增加的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后期,要适当增加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便于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体育教学更加连贯。中学体育教学除了要按照课程标准来制定教学计划之外,也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作用,并不能为完成教学而教学,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目的。
  2.明确目标,优化内容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重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使中小学体育教学更容易对接,是学校和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学内容的制定除了要以教育部的教学大纲为依据,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身体素质相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可接受的运动强度,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教学衔接的时间段内,要增加小学末期的运动强度,减少中学初期的运动强度,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其中的变化。
  3.强化意识,严格纪律
  让学生明白,良好的纪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下转第35页)(上接第36页)要保证。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需要一定的时间,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需要从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小学体育教学要随着课程的进展提出更多的课堂要求,让学生逐渐适应纪律型的课堂,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中学体育教师要在入学的前段时间要向学生介绍体育课程的计划,明确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纪律,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既定的纪律之上,教师应当适度放松,以免学生消极应付体育教学。
  4.增强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兴趣培养起来教学就完成了三分之二左右。体教学要改变累枯燥等常见问题,教师就只有一门心思想方设法的培养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否则就是徒劳和事半功倍。改变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是体育教学过渡到中学阶段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对许多新事物都抱有较高的心理预期,若发现中学体育教学枯燥无味,势必会降低体育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讲解,增加体育竞赛,组织校外体育活动等方法都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先要改变教学思想,形成整体教学的意识。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保持体育教学的连贯性,能够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体育教学有效衔接补偿机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4).
  [2]袁耿,刘抗英,杨杨.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J].才智.2014.(06).
  [3]吴玲萍.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