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问题意识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渗透
【作者】 黄彩艳
【机构】 广西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问题意识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对其进行探讨并加以解决的一种思想观念,是地理知识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可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对其今后的地理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极大帮助。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展开问题意识培养。基于此,本文对问题意识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渗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 问题意识;初中地理;渗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学生个体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一、概述
地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初中地理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应用地理知识,教师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引领学生建立了地理问题意识,才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情时积极思考、用心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并学会使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加以突破和解决。在教师的积极引领和帮助下,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建立问题意识,且能够凭借地理课堂上观察生活、情境创设、合作分析、问题解决等学习步骤实现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究与问题总结意识的逐步建立。这些问题意识都将助力学生顺利达成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也能促使学生有效实现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影响因素
一是兴趣或者态度,对于学生而言,其学习效果会受到自身兴趣与态度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问题意识产生极大影响。二是自信心,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其很容易胆怯乃至恐惧,与教师相处时更是如此,导致其不敢对教师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长此以往则会丧失提出疑问的自信心,引发恶性循环。三是表达能力,一些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但其表达能力往往较差,导致在学习期间遇到问题时无法将其清晰且准确地描述出来,所提出的问题也难以理解。四是教育教学理念,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现有理论,当学生遇到疑惑时,更倾向于直接给出答案,要求学生去强行记忆与接受。五是教学策略,以往教师多实施传统教学策略,其开展主要围绕教材内容,教师习惯使用去问题式教学策略,即将教学内容中的问题进行细化,讲解每一个细节,直至学生没有任何疑问。
三、问题意识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一)开展学案预习模式
开展学案预习模式培养学生地理问题意识。例如:在讲解“海陆分布”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来进行预习,在这其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添加问题。比如,许多宇航员说地球是个水球,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一观点?七大洲包括哪些?四大洋包括哪些?通过教材中所提供的地图和数据,同学们能够计算出地球海陆占比吗?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述一下海陆分布的特点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学生便能够主动地进行教材的阅读。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逐渐认识到学习的重点内容,也能够从这些问题入手,来进行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拥有一定的认知,在课堂上听课时,便会自觉地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过程,逐渐养成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科学设计主题探究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想在课堂时间协助初中生培养探索能力,就必须对初中生的质疑意识加以训练。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探究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强烈的探究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投身于知识点的学习中,这是整个主题研究活动的开始。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在理解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想要让学生将注意力全面聚焦到地理课堂中,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投身于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更旺盛的探究欲望,就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给出更适合的研究问题。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不同类型的国家分布”进行主题问题探究,如探究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的面积、人口、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在学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一主题进行问题探究。探究方向可以从分布区域、分布特点、“南北关系”、经济差异、农业差异、工业差异等方面进行。
(三)指导学生设计问题
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回答,不能敷衍了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再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开展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备课时,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预设,然后一一做好预案,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圆满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还要在备课时琢磨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提问。教学环节结束后,或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与回顾,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所学习的内容。
(四)优质的教学提问
一个好的教学提问比一个好的地理知识答案更可贵,在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课堂中,师生之间会产生很多次不经意间的教学沟通与问答,此时,教师不妨多多留意初中生每一个地理知识的提问,重视初中生地理问题的提问,并通过对所提问题的归纳总结,为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搭建学习桥梁。地理教师给初中生一个明确的地理问题思考方向,才可以使初中生在提问中感受到地理知识中所隐藏的内涵,进而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这样的地理教学方法可为初中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思路,进而使初中生在独立思考到地理知识验证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逻辑,并在地理高效教学课堂中实现自身学习方法的验证和优化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当初中生将自己的地理学习想法进行表达时,教师应对其所提的问题加以肯定,只有在教学中给予初中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才能维持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供给初中生继续探索地理知识的力量,这也是通过优质的教学提问,激发初中生从思考中学会再思考的教学必要手段。
结束语
新课改下,初中教育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教材内容讲解,而是要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借此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问题思考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结合地理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经过有效的步骤和明确的教学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将建立良好的问题意识,且能够凭借这种问题意识更高效地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福寿.问题意识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22.
[2]谢雪松.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5):58-59.
[3]卜聪强.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4]楚铁军.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9):101.
[5]梁颖娴.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143.
【关键词】 问题意识;初中地理;渗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学生个体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一、概述
地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初中地理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应用地理知识,教师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引领学生建立了地理问题意识,才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情时积极思考、用心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并学会使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加以突破和解决。在教师的积极引领和帮助下,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建立问题意识,且能够凭借地理课堂上观察生活、情境创设、合作分析、问题解决等学习步骤实现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究与问题总结意识的逐步建立。这些问题意识都将助力学生顺利达成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也能促使学生有效实现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影响因素
一是兴趣或者态度,对于学生而言,其学习效果会受到自身兴趣与态度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问题意识产生极大影响。二是自信心,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其很容易胆怯乃至恐惧,与教师相处时更是如此,导致其不敢对教师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长此以往则会丧失提出疑问的自信心,引发恶性循环。三是表达能力,一些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但其表达能力往往较差,导致在学习期间遇到问题时无法将其清晰且准确地描述出来,所提出的问题也难以理解。四是教育教学理念,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现有理论,当学生遇到疑惑时,更倾向于直接给出答案,要求学生去强行记忆与接受。五是教学策略,以往教师多实施传统教学策略,其开展主要围绕教材内容,教师习惯使用去问题式教学策略,即将教学内容中的问题进行细化,讲解每一个细节,直至学生没有任何疑问。
三、问题意识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一)开展学案预习模式
开展学案预习模式培养学生地理问题意识。例如:在讲解“海陆分布”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来进行预习,在这其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添加问题。比如,许多宇航员说地球是个水球,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一观点?七大洲包括哪些?四大洋包括哪些?通过教材中所提供的地图和数据,同学们能够计算出地球海陆占比吗?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述一下海陆分布的特点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学生便能够主动地进行教材的阅读。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逐渐认识到学习的重点内容,也能够从这些问题入手,来进行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拥有一定的认知,在课堂上听课时,便会自觉地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过程,逐渐养成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科学设计主题探究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想在课堂时间协助初中生培养探索能力,就必须对初中生的质疑意识加以训练。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探究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强烈的探究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投身于知识点的学习中,这是整个主题研究活动的开始。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在理解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想要让学生将注意力全面聚焦到地理课堂中,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投身于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更旺盛的探究欲望,就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给出更适合的研究问题。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不同类型的国家分布”进行主题问题探究,如探究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的面积、人口、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在学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一主题进行问题探究。探究方向可以从分布区域、分布特点、“南北关系”、经济差异、农业差异、工业差异等方面进行。
(三)指导学生设计问题
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回答,不能敷衍了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再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开展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备课时,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预设,然后一一做好预案,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圆满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还要在备课时琢磨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提问。教学环节结束后,或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与回顾,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所学习的内容。
(四)优质的教学提问
一个好的教学提问比一个好的地理知识答案更可贵,在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课堂中,师生之间会产生很多次不经意间的教学沟通与问答,此时,教师不妨多多留意初中生每一个地理知识的提问,重视初中生地理问题的提问,并通过对所提问题的归纳总结,为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搭建学习桥梁。地理教师给初中生一个明确的地理问题思考方向,才可以使初中生在提问中感受到地理知识中所隐藏的内涵,进而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这样的地理教学方法可为初中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思路,进而使初中生在独立思考到地理知识验证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逻辑,并在地理高效教学课堂中实现自身学习方法的验证和优化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当初中生将自己的地理学习想法进行表达时,教师应对其所提的问题加以肯定,只有在教学中给予初中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才能维持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供给初中生继续探索地理知识的力量,这也是通过优质的教学提问,激发初中生从思考中学会再思考的教学必要手段。
结束语
新课改下,初中教育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教材内容讲解,而是要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借此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问题思考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结合地理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经过有效的步骤和明确的教学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将建立良好的问题意识,且能够凭借这种问题意识更高效地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福寿.问题意识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22.
[2]谢雪松.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5):58-59.
[3]卜聪强.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4]楚铁军.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9):101.
[5]梁颖娴.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