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作者】 张星赵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对于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要把握好以下的策略和方法、就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阅读是小学生获得各种科学知识、了解社会各方面信息。取得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的极重要的手段之一,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要把握好以下的策略和方法、就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引导,平时多创设一些阅读、交流的空间,可在学生、班级中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口语竞赛、模仿对话,朗读竞赛、背诵比赛等。或充分利用教室的“图书角”,让学生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经常讲述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利用仿件的刀里子芯园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跳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乐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阅读是一个吸收语言信息,进而分析语言、判断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能使小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看到一篇课文时,自己要理解一下它的含义,猜想课文要讲述的内容。其次,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读之后再认真阅读课文。最后,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课文,探索文化。
  另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优美语段、深刻道理等都可以摘抄下来,作为知识储备;对于不理解的语段可以用笔画出来,稍后请教老师;阅读完成之后还可以写读后感等等,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四、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的自学创造条件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自己要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读不懂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读懂了的讲出来,大家互相讨论、交流;全班经过讨论还理解不深不透的,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教师也可以给以必要的讲解。在讲授新课时都是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后谈自己印象深的地方或感受等,再引入新课的讲读。学生谈的不一定符合教师的心意,但确是自己印象深、受感动的地方,是学生真实的感受。经常这样训练不仅能恼美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日能休现和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老师应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利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与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