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黄青意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趋势,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优点是教学资源存储大、内容丰富,提取使用教学资源灵活方便,为学习者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先后次序、重现次数等方面提供了自由选择、自主控制的条件。《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建设的主阵地,为发挥好其主阵地作用,我们应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运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时政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直观性这个优点,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通过电视新闻、焦点访谈、网络新闻等社会热点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市场交易原则”时。我布置学生违反交易原则的行为、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以及政府部门是如何对上述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的。通过网上查询、学生们把了解到的三鹿奶粉、毒豆芽、毒血旺、染色馒头的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触目惊心的图片和数字让同学们体会到“市场需要诚信,市场呼唤诚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教学,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整顿市场秩序不仅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更要在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未来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青少年更要明确肩负的重任、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诚信意识。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不断加强。道德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如果教师仅仅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灌输式的理论讲解,学生不免会觉得沉闷无趣,进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这会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老师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凭借多媒体设备丰富的艺术表现能力,来为学生创设出铁建实际生活的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自然而然的理解里面所蕴含的道理,学到其中所包含的知识。
1.巧妙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端,科学有效的导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导入创设情境,是道德与法治课吸引学生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用音乐视频或图片,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
2.多维发问,描绘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发问要具有一定的维度,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能够自主完成。教师有意识的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模拟表演,体会情境
在模拟表演指导下进行课堂知识讲解,教师可以立足教材,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阐释。角色扮演的形式主要通过学生自身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相关情境。让学生清楚扮演什么角色,体验什么角色,唤起相应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内心产生真实感悟,激发情感。
4、链接生活,再现情境
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角色位置,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进而对照反思自己以往的态度和言行,获得新的道德体验。
三、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它可以通过文字稿本、图片文件、影音文性,动面,招坩休车垃笙方式票任名变、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充实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给教师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课改要求新教材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先学后教”、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学生可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收集整理信息。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例如。讲《网上交友新空间》一课时,导入提问、“你有过网上交友的经历吗?”立刻得到全班同学的回应。他们侃侃而谈。纷纷介微信、微博以及各种网站交友,以各种需要为目的出现交友群体、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但对网上交友带来的诸多隐患,学生重视程度还不够,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在讲“慎重结交网友”这一环节时、利用多媒体收集整理并展示给学生一些网上交友受伤害的图片、案例,播放“网上交友,陷阱重重”的视频。把这些骗局收更多地信息。使他们深切感受虚拟世界带给他们的伤害,慎重结交网友。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材资源
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到了更多有利于创新的科学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和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将知识通过形、声、色的再现,变成真真切切的声音、栩栩如生的形象,做到声情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为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条件,能使一些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例如:在讲《根本政治制度》一课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学生日常生活似乎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接触少。缺乏直接经验。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播放“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的视频。通过大会取得的成果向学生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初步的了解。接着播放代表,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利用互联网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扩展。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聂爱春,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67-68
[2]祁万英,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Cl.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
[3]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34-335
[4]张艳琴.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46-47.
【关键词】 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运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时政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直观性这个优点,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通过电视新闻、焦点访谈、网络新闻等社会热点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市场交易原则”时。我布置学生违反交易原则的行为、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以及政府部门是如何对上述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的。通过网上查询、学生们把了解到的三鹿奶粉、毒豆芽、毒血旺、染色馒头的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触目惊心的图片和数字让同学们体会到“市场需要诚信,市场呼唤诚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教学,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整顿市场秩序不仅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更要在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未来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青少年更要明确肩负的重任、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诚信意识。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不断加强。道德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如果教师仅仅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灌输式的理论讲解,学生不免会觉得沉闷无趣,进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这会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老师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凭借多媒体设备丰富的艺术表现能力,来为学生创设出铁建实际生活的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自然而然的理解里面所蕴含的道理,学到其中所包含的知识。
1.巧妙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端,科学有效的导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导入创设情境,是道德与法治课吸引学生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用音乐视频或图片,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
2.多维发问,描绘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发问要具有一定的维度,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能够自主完成。教师有意识的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模拟表演,体会情境
在模拟表演指导下进行课堂知识讲解,教师可以立足教材,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阐释。角色扮演的形式主要通过学生自身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相关情境。让学生清楚扮演什么角色,体验什么角色,唤起相应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内心产生真实感悟,激发情感。
4、链接生活,再现情境
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角色位置,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进而对照反思自己以往的态度和言行,获得新的道德体验。
三、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它可以通过文字稿本、图片文件、影音文性,动面,招坩休车垃笙方式票任名变、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充实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给教师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课改要求新教材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先学后教”、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学生可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收集整理信息。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例如。讲《网上交友新空间》一课时,导入提问、“你有过网上交友的经历吗?”立刻得到全班同学的回应。他们侃侃而谈。纷纷介微信、微博以及各种网站交友,以各种需要为目的出现交友群体、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但对网上交友带来的诸多隐患,学生重视程度还不够,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在讲“慎重结交网友”这一环节时、利用多媒体收集整理并展示给学生一些网上交友受伤害的图片、案例,播放“网上交友,陷阱重重”的视频。把这些骗局收更多地信息。使他们深切感受虚拟世界带给他们的伤害,慎重结交网友。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材资源
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到了更多有利于创新的科学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和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将知识通过形、声、色的再现,变成真真切切的声音、栩栩如生的形象,做到声情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为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条件,能使一些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例如:在讲《根本政治制度》一课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学生日常生活似乎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接触少。缺乏直接经验。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播放“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的视频。通过大会取得的成果向学生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初步的了解。接着播放代表,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利用互联网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扩展。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聂爱春,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67-68
[2]祁万英,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Cl.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
[3]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34-335
[4]张艳琴.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