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
【作者】 敬 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南湖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乐学、善学英语。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关键词】 主体作用;兴趣;培养
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学不好,也有可能是教学方法并不适合现在的小学生,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还是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因为有了兴趣就有了良好的开端。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愉快因素,让学生乐起来、动起来,还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形式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亲身体验、直接感受,让愉快的情感体验伴随学生学习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营造轻松氛围,帮助小学生摆脱思想压力
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一种放松的环境更能让他们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相反,一种严肃的氛围可能就会让小学生感到紧张甚至恐惧。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用严厉的态度进行授课,小学生会有一种压抑感,一旦有思想上的压力,就会降低对英语课堂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帮助小学生摆脱思想上的压力,从而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播放旋律比较柔和的英语歌曲,经过课间活动的追逐嬉戏,小学生难免有些心浮气躁,这样可以让他们平复一下心情,更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另外,轻柔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优美的旋律,动听的英文歌曲,也可以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对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习得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该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教学这个事物中,它是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二者的统一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老师在台上一味地进行宣讲,学生在下面只是记录和听从,教师以一种主宰和统治课堂一切的姿态出现在教学中,这样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单一,学生的学习主体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极其被动的行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由此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接收效果。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氛围形成,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学习氛围以及师生学习关系,使课堂教学气氛形成一种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师生也形成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要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放下教师的臭架子,不能摆资格,要蹲下来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更要时时处处地去关爱学生,体贴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关爱他们的生活学习,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能以一棒子打死学生,而是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姿态去接触学生,不能讽刺和挖苦学生,树立学生眼中的教师伟大慈母般的形象,使学生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批评所体现出一种真挚的爱,最终形成师生关系的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四、适当加入游戏环节,让学生玩中有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不会玩的学生当然不会是好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加入游戏环节,让同学们玩中有学。玩一些和学习相关的,把游戏和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巩固所学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猜单词的游戏。教师讲出单词所处的情境但不能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让同学们抢答具体是哪个英文单词,单词可以规定范围,具体是哪一个单元的或者是哪一课的,视教学需要而定。如教师可提问:“很想吃东西一般表示一个人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同学们立刻就会想到“hungry”这个单词。用这样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英文单词比起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会更加容易接受,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五、组织英语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决定了他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为其组织一些比赛活动,使得他们在兴致勃勃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新的英语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比赛活动,像用“抢答”比赛替代课堂提问、用“单词达人”比赛替代单词背诵、用“猜谜”比赛替代新词汇讲解等。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的竞赛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对教学成效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固然重要,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更为关键,这样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才能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4)
【关键词】 主体作用;兴趣;培养
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学不好,也有可能是教学方法并不适合现在的小学生,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还是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因为有了兴趣就有了良好的开端。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愉快因素,让学生乐起来、动起来,还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形式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亲身体验、直接感受,让愉快的情感体验伴随学生学习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营造轻松氛围,帮助小学生摆脱思想压力
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一种放松的环境更能让他们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相反,一种严肃的氛围可能就会让小学生感到紧张甚至恐惧。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用严厉的态度进行授课,小学生会有一种压抑感,一旦有思想上的压力,就会降低对英语课堂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帮助小学生摆脱思想上的压力,从而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播放旋律比较柔和的英语歌曲,经过课间活动的追逐嬉戏,小学生难免有些心浮气躁,这样可以让他们平复一下心情,更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另外,轻柔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优美的旋律,动听的英文歌曲,也可以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对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习得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该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教学这个事物中,它是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二者的统一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老师在台上一味地进行宣讲,学生在下面只是记录和听从,教师以一种主宰和统治课堂一切的姿态出现在教学中,这样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单一,学生的学习主体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极其被动的行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由此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接收效果。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氛围形成,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学习氛围以及师生学习关系,使课堂教学气氛形成一种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师生也形成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要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放下教师的臭架子,不能摆资格,要蹲下来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更要时时处处地去关爱学生,体贴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关爱他们的生活学习,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能以一棒子打死学生,而是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姿态去接触学生,不能讽刺和挖苦学生,树立学生眼中的教师伟大慈母般的形象,使学生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批评所体现出一种真挚的爱,最终形成师生关系的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四、适当加入游戏环节,让学生玩中有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不会玩的学生当然不会是好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加入游戏环节,让同学们玩中有学。玩一些和学习相关的,把游戏和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巩固所学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猜单词的游戏。教师讲出单词所处的情境但不能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让同学们抢答具体是哪个英文单词,单词可以规定范围,具体是哪一个单元的或者是哪一课的,视教学需要而定。如教师可提问:“很想吃东西一般表示一个人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同学们立刻就会想到“hungry”这个单词。用这样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英文单词比起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会更加容易接受,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五、组织英语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决定了他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为其组织一些比赛活动,使得他们在兴致勃勃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新的英语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比赛活动,像用“抢答”比赛替代课堂提问、用“单词达人”比赛替代单词背诵、用“猜谜”比赛替代新词汇讲解等。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的竞赛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对教学成效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固然重要,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更为关键,这样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才能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