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家校携手 拓宽育人新天地

【作者】 谢永福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既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合作的教育,家校合作才会带来共赢。基于此,学校历年来重视学校和家庭的有机联系,以此拓宽德育渠道面向未来,实践家校共育的时代价值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规范家校沟通制度,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只有学校和家庭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加强合作,拉近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的距离,才能真正赢得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支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家长会,共同研讨育人策略
  积极创新家长会新模式,通过“讲座+访谈”的形式,逐步让家长成为了会议的主角。2019年10月26日,我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陈伦忠校长作了主题发言,他通过2个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了五大教育冲突缓存的危机,指出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而细致的工程,需要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一切教育者积极努力,认真揣摩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找到合理的沟通与教育方式,促进孩子身心健康与和谐全面发展。会上,诚邀家长代表发言,和家长交流互动促膝谈心。大家敞开心扉谈论话题,提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帮助孩子理性地面对困难”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台前就席的一些家长们各有心得,就指导孩子学习,培养孩子兴趣爱好,亲自关系调整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热情而又精彩的的回答,无疑成了本次家长会的一大亮点,此次互动性经验访谈的成功引入,成为城关一中此后的家长会必须要安排的一大热点议程。
  三、疫情下的家访路,一路探索温暖如歌
  在疫情防控期间,旷日持久的宅家学习,不见了教室的书声琅琅,间隔了师生间的欢声笑语,整日和电脑手机为伴,个别学生已逐渐淡化了学习兴趣,不按时上网课的,拖拉作业的,不接受父母管教的现象明显存在,我校深入开展了“访万家”活动。我校龚频等一批老师,积极探索家访路径,流传出了许多温暖故事,取得了很好的家访成效,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口碑。
  网课期间,学生们的家庭表现如何?如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这是疫情期间老师们头疼的问题。龚频老师为此约上语文老师张兴丽,选择来一次跋山涉水的家访?她们确定的家访对象比较特殊:这名学生叫简康康,父母以采砂为业,风风雨雨常年在五峰乡一个叫归仙河的河流上漂泊,简康康平时生活料理就指望着爷爷奶奶。疫情期间因歇业不能随意走动,简康康就随父母以船为家,在归仙河的一条沙船上过日子。这一过就是个年内年外好几个月,简康康同学的网课直播教室也自然就设在这条沙船上的一个狭小的“单间”里,逐渐滋生厌学情绪,思想压力大。在摇摇晃晃的沙船里,她们嘘寒问暖,查验作业,解惑答疑,鼓劲加油……,使学生深感温暖,重拾信心,生活、学习重回正轨。
  四、家校携手,让爱搭建未来
  “养花要细心,育人要爱心。”冰心老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就有一切。”教师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
  我校八(5)班班主任潘老师对学生宽严有度,既严格要求,又体贴入微。几乎每天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办公室为学生常备感冒药、创可贴、葡萄糖等应急物品。学生有病亲自询问,或护送学生去医院,同时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课间常与学生交心谈心,课后抓好时机辅导疏导。哪个学生进步了,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哪个学生退步了,及时寻因转化。对待违纪犯错学生总和风细雨般地帮忙找错误、分析原因、指正改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开导,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上进。
  潘老师班去年毕业的九(七)班学生尚容斌,刚进校她显得与众不同:短发齐耳,常穿不合身的校服,背着幼儿书包,走路弓腰驼背,两脚前后不一,慢慢腾腾,整日木讷无语,忧心忡忡,一幅少年老态,没一点的小孩儿气。可她学习认真扎实,成绩很不错,潘老师看在眼里,又难过又着急,担心她年纪小会越发自卑影响其健康成长,担心她会成绩下滑甚至辍学影响前途。潘老师通过多次谈心,深入家庭了解情况:原来尚容斌的父母年过半百,父亲因一次车祸下肢瘫痪,十多年卧床不起,母亲既要照顾父亲,又要在外挣钱养家,家徒四壁,异常困难。如何让尚容斌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是当务之急,潘老师让班上热心助人而又豁达开朗的王思越做她的知心朋友,开导她,给她讲“贫困不是错,惟有正确勇敢面对,知识改变命运,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又给她讲了有关党的抚贫好政策,让她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后来又推选她当学习委员,促使她多与同学沟通交流。得到她同意后,潘老师和代课老师一起到她家家访,同时还向学校、民政、关工委多方求助,充分利用她字写的漂亮和成绩好的优势在班上办书法展、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让她找到自信,感受班级学校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渐渐地,她脸上有了笑容,有时还主动帮助学困生,走出了心理的阴影。到了九年级,尚容斌同学的成绩有些下滑,显得焦躁不安。潘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告诉他,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稳扎稳打,细心谨慎。今年中考尚容斌同学不负众望荣获我校状元,除去体育分,文化学科取得全区第一的好成绩。最终尚容斌同学被东风高中顺利录取,去年全市高一期末统考,她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东高特意向我校发来喜报。
  城关一中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深化德育改革,借十堰市郧阳区“全国家校社共育与文明城市建设”双实践区东风,说话德育实践活动,努力全面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禁毒教育先进单位”、“十堰市文明单位”、“十堰市卫生先进明单位”、“十堰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十堰市初中教育教学示范学校”、“十堰市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被郧阳区教育局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实现家校携手,拓宽教育新天地,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学校将加强科学研究,进一步审视挖掘家校共育的美好价值,新时代、新角色、新生态、新功能、新奉献,力求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务实更有成效,乐此不彼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