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在中职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作者】 张 瑜

【机构】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主题背景下,爱国主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探索爱国主义的内涵,对于弘扬爱国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梦的主题,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本文阐述了校园文化的涵义,并对如何以校园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职学生;校园文化;爱国主义精神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时期,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也给予爱国主义以新的内容,如坚决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国家利益为首的价值取向,博采众长的理性看法等。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我们应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历经辉煌灿烂的古代,跌宕起伏的近代,朝气蓬勃的现代,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合力和创建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阵地的学校,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合力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校园文化对在校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其中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我国对于校园文化的探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头,而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文化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必不行少的建设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化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动素养教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的重要途径。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促进教化改革,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创建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它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区域产生的,因此,校园文化可以定义为:在校内这一范围内,由全体校内人在教化教学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为追求和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逐步创建和形成的观念、看法、文化形式及物质形态的总和,是全部校内人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共同思想作风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着学校的校内风貌、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等。狭义的校园文化则单指学校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校内人的文化价值取向、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校园文化一般还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指学校的校内环境建设。诸如校内环境设计、建筑物的布局与风格、学设施配备等这些外在的物质载体多被人为地给予肯定的文化涵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二是观念文化层,指校内人的价值观、道德评判标准、学习看法、行为准则、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三是制度文化层,是其部分观念层文化的详细化和规范化。四是方式文化层,主要指学校中传播特定精神文化的某些物质载体。如细心布置的教化教学场所、有纪念意义的碑刻人物雕塑及校史陈设室等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笔者论述的主要是狭义的校园文化,专指学校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主要通过校内人的文化价值取向、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方面体现。所以说,文化承载精神,精神体现文化。校园文化,是校内的环境,是校内的氛围,是校内的生态,是校内中充满着的文化精神,甚至是学校的灵魂。华中科技学校涂又光先生提出了泡菜坛理论,即校内是泡菜坛,文化就是泡菜水,学生就是泡菜;有什么样的泡菜水,就将泡制出什么样的泡菜。这也正验证了我国古谚中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以校园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建设校园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强调要把这一体系融入到国民教化中。这一体系有四个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志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校内人的文化价值取向、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就应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点。
  2.1重视学校国防教化课程
  学校国防教化,指的是在学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化对象进行的为了国家平安与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忧患意识教化,是社会国防教化的基础,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国防学问和国防技能的教化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化法》明确指出:学校的国防教化是全民国防教化的基础,是实施素养教化的重要内容。
  在学校开展国防教化,就要把它纳入学校总体教学大纲,并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来实施。学校国防教化课程主要是由军事理论课、军事技能训练两项必修科目及军事理论专题探讨、定向运动等选修科目组成。国防教化的基本功能就是激发国民的爱国热忱,强化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培育公民为国家平安与发展而献身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教化的最本质的核心。老师应通过对学生讲解并描述中华民族的绚丽文化和光荣历史,激发他们的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的情感,培育他们为国家、民族利益和平安而勇于献身的道德情操,在校内营造为国防尽义务而感到光荣的良好风气,促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团结奋斗。现在的学生都有极强的特性,自我意识强,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军训期间有严格的训练、规律的作息生活、标准的内务管理以及各种评比竞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观念的形成。
  2.2增加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化学问宣讲
  目前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化质量,大量地开展了人文学问和自然科学学问的讲座,给广阔的学子供应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但是,素养教化讲座中却很少涉及爱国主义主题。因此,学校应当增加这方面的讲座,通过这类讲座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和影响作用。学校可以邀请航天英雄、军事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增加学生的国防学问和爱国热忱,例如南京航天航空学校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到校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也可以围绕学子们共同关注的国内社会热点和国际热点问题举办讲座,让他们刚好了解和关注国际国内局势的新改变和新状况,驾驭世界的改变信息及国内的热点发展趋势,例如拉萨3.14打砸事件、台海两岸关系等;还可以通过实行庄重的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国旗的神圣,以及身为中华民族传人的宏大骄傲感,激发学子们为祖国的强盛而奋勉图强。同时,从2009年起高校生成为征兵的首要对象,当兵成为体现学生爱国主义的实践途径。如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响应国家的号召,这既须要学校常常组织爱国主义文化学问宣讲,又须要学校开展对学生服兵役的宣扬工作。
  2.3加强校内网络宣扬
  合理利用校内网络来弘扬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的宣扬。网络的快速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多元性的确受到学生的青睐。网络文化一方面提高了文化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深化了校园文化的教化功能。学生通过网络能开阔视野,感受到自己无法亲身经验的情理。从理论创新到生活点滴,从新闻宣扬到民间舆论,从一些先进人物到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事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提高鉴别是非的实力,提升爱国主义热忱。通过网络信息,学生还能增长人文学问,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妙心灵。学校要重视互联网、校内网,尤其是国防教育网的宣贯和教育作用,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的改变和中国传统军事文化。
  3.结语
  学校是文化的圣地,是精神的传播源头。以深厚的校园文化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在新世纪国际国内新形势改变下的新要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又一途径,同时,还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以深厚的校园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把学生的爱国热忱充分激发起来,凝合到为祖国的统一、旺盛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陶磊.聂自俊.浅议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科技信息,2008,(5).
  [2]杨叔子.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J].中国高教探讨,2010,(3).
  [3]施一满.素养教化视角下我国学校国防教化探讨.中南学校,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