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优化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作者】 丁晓丽 刘永萍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逸夫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低段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含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自主学习才能,探索和怀疑提问的自主学习才能等。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从如下几大主要方面着手:
1.预习的习惯
预习活动必须由高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开始进行。当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时,可由教师和父母共同配合协助学生进行。针对学习的知识点,仔细研究,运用预习提醒,课上的导语方式加以学习,对一些问题也要独立思考,对不熟悉问题进行记录,以利于在课堂上有目标的去做。此外,孩子们与老师也一起在实际生活中探索即将要学习的数学课题,并加以研究,从而让孩子学习体会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性。
2.课前准备的习惯
在家预备好第二天上课堂教学时所必需的教学用品,并保证孩子自行整理归放,当然这项任务不是让父母替代孩子共同完成的。在小学,上课前要先有意识地预备好教学用品:书本,文具盒,文稿本,操作本,练习题册等。孩子们在上课时前都要提早就位,调节好上课时的精神状态。而老师也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并指导孩子们搞好课前准备工作。
3.主动发言的习惯
孩子们举手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普遍的动作,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真态度,也是老师完成课堂反馈任务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他们而言,举手不仅是为了解答难题,而且是提醒自己将注意力集中的一种很方便有效的方式。老师要求多提供表现自己的平台,激发上课的主动性,引导全班同学主动举手,通过举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老师要注意鼓励举手的行为,而不是过多判断他们解答问题的正误,对胆小怯弱的孩子,不管答案恰当与否,要给予足够的表扬,给每个孩子基本平等的解答问题的机会,他们觉得手不会白举,对主动发言就更有兴趣了。
4.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
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尤其应该重视用目光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应该注视着老师的目光和手势,当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同时,他也应当注视着黑板,而当其他同学也在发言时,其他同学也应当注视着该人的目光和所作出的行动。小学课堂中,当老师看到孩子们出现发愣、走神、心未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的情况时,就应及时提示和指导。尤其是在数学课程中讲到的重要知识点后,往往与数据、概念、规律、公式、性质等内容密切衔接,规律性较强,所以老师要强化与孩子们的情感沟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由低年级培养,从高年级养成自主有意识的将目光集中,以训练他们的专注能力。
5.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数学课程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要求他们要有仔细阅读,提炼重点的意识。读完例题和练习后,老师要指导他们分清概念,掌握关键词语,培养圈点写笔记的良好习惯。他们一旦自己发现和做题中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课本的主要知识点中找到原因,进而对课本充满兴趣,。老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笔记本,在课前预习中,上课时或者发生问题后,自行总结和摘抄主要知识点,如所有主要知识点、概念、规则、公式等,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复习和研读教材的习惯。
6.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由于审题不严而出现问题的情况也很严重,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量较少,认识能力受限,一方面是由于做题心急,不愿审题。而仔细审题是学生准确理解、正确判断的重要基础,因此班主任从低年级学生开始,要指导他们逐字逐句地读题审题,不要多词少句,在读正确的情况下,再协助学生理解。认识问题后,在解题过程中,应养成了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这也是保证解法准确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们应培养正确解法的基本程序:审题,列式,运算,验算,回答。我们从国小中年级起就必须培养这种基本程序的良好习惯。
7.课后复习的习惯
从低高年级出发,让孩子逐渐养成了这个认识:课后不能着急做作业,必须要先对当天所学具体内容加以仔细的学习复习,总结所学知识重点,找出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关联,确定新旧知识的关联,要尽快梳理笔记,认真思考解题的办法。做到了自己查漏补缺,并积极咨询教师,以搞好与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连接。
8.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教师安排的作业,老师应在刚开始时就明确任务要求,包括文章格式、书写、完成时间和观察方法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尤其对低年级的孩子,要求老师配合并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时间,关键是写作习惯的养成,认真思考后再答题,写得工整,对写作中存在的困难,独立思考,即使确实没有困难也不依靠老师,并带着困难到幼儿园问问老师,以提高孩子的探索能力和解题能力。工作结束后应仔细检查,及时订正作业上的错误,自己剖析问题的根源,以后在同一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便获得举一反三的作用。
上面是我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怎样养成学生的习惯的一些经验之谈,有许多值得探讨与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中,勤作学习探索,不断创新方法,与他们共同发展。
1.预习的习惯
预习活动必须由高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开始进行。当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时,可由教师和父母共同配合协助学生进行。针对学习的知识点,仔细研究,运用预习提醒,课上的导语方式加以学习,对一些问题也要独立思考,对不熟悉问题进行记录,以利于在课堂上有目标的去做。此外,孩子们与老师也一起在实际生活中探索即将要学习的数学课题,并加以研究,从而让孩子学习体会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性。
2.课前准备的习惯
在家预备好第二天上课堂教学时所必需的教学用品,并保证孩子自行整理归放,当然这项任务不是让父母替代孩子共同完成的。在小学,上课前要先有意识地预备好教学用品:书本,文具盒,文稿本,操作本,练习题册等。孩子们在上课时前都要提早就位,调节好上课时的精神状态。而老师也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并指导孩子们搞好课前准备工作。
3.主动发言的习惯
孩子们举手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普遍的动作,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真态度,也是老师完成课堂反馈任务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他们而言,举手不仅是为了解答难题,而且是提醒自己将注意力集中的一种很方便有效的方式。老师要求多提供表现自己的平台,激发上课的主动性,引导全班同学主动举手,通过举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老师要注意鼓励举手的行为,而不是过多判断他们解答问题的正误,对胆小怯弱的孩子,不管答案恰当与否,要给予足够的表扬,给每个孩子基本平等的解答问题的机会,他们觉得手不会白举,对主动发言就更有兴趣了。
4.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
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尤其应该重视用目光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应该注视着老师的目光和手势,当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同时,他也应当注视着黑板,而当其他同学也在发言时,其他同学也应当注视着该人的目光和所作出的行动。小学课堂中,当老师看到孩子们出现发愣、走神、心未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的情况时,就应及时提示和指导。尤其是在数学课程中讲到的重要知识点后,往往与数据、概念、规律、公式、性质等内容密切衔接,规律性较强,所以老师要强化与孩子们的情感沟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由低年级培养,从高年级养成自主有意识的将目光集中,以训练他们的专注能力。
5.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数学课程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要求他们要有仔细阅读,提炼重点的意识。读完例题和练习后,老师要指导他们分清概念,掌握关键词语,培养圈点写笔记的良好习惯。他们一旦自己发现和做题中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课本的主要知识点中找到原因,进而对课本充满兴趣,。老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笔记本,在课前预习中,上课时或者发生问题后,自行总结和摘抄主要知识点,如所有主要知识点、概念、规则、公式等,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复习和研读教材的习惯。
6.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由于审题不严而出现问题的情况也很严重,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量较少,认识能力受限,一方面是由于做题心急,不愿审题。而仔细审题是学生准确理解、正确判断的重要基础,因此班主任从低年级学生开始,要指导他们逐字逐句地读题审题,不要多词少句,在读正确的情况下,再协助学生理解。认识问题后,在解题过程中,应养成了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这也是保证解法准确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们应培养正确解法的基本程序:审题,列式,运算,验算,回答。我们从国小中年级起就必须培养这种基本程序的良好习惯。
7.课后复习的习惯
从低高年级出发,让孩子逐渐养成了这个认识:课后不能着急做作业,必须要先对当天所学具体内容加以仔细的学习复习,总结所学知识重点,找出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关联,确定新旧知识的关联,要尽快梳理笔记,认真思考解题的办法。做到了自己查漏补缺,并积极咨询教师,以搞好与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连接。
8.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教师安排的作业,老师应在刚开始时就明确任务要求,包括文章格式、书写、完成时间和观察方法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尤其对低年级的孩子,要求老师配合并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时间,关键是写作习惯的养成,认真思考后再答题,写得工整,对写作中存在的困难,独立思考,即使确实没有困难也不依靠老师,并带着困难到幼儿园问问老师,以提高孩子的探索能力和解题能力。工作结束后应仔细检查,及时订正作业上的错误,自己剖析问题的根源,以后在同一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便获得举一反三的作用。
上面是我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怎样养成学生的习惯的一些经验之谈,有许多值得探讨与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中,勤作学习探索,不断创新方法,与他们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