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德育的路径探究
【作者】 吴洪芝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泸铁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语文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识字辩词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思想培育有着积极影响。小学教师工作的最大意义是向小学生传授知识,并利用良好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知识、情感、思想、实践技能等多方面教育和激励小学生成长,小学语文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意义。语言教材在渗透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目标、社会发展需要等方面,整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文化知识,还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语文教师必须加深对课堂教学研究,建立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建设。我国在几千年的传承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良好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因此,为了有效践行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道德培养、重视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1、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1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最重要三大学科之一,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发展人文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育本身便有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确保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小学语文具有高度的人文主义和意识形态,不像中学语文那样复杂。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中,小学的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发展。小学语文教科书本身便包含了大量关于道德的文本,教科书中的一些故事教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德育素质教学可以进一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教学生活,学生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1.2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有良好的吸收,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帮助语文学科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这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给学生一些心理启迪,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也可以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其的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对于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非常有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探索更好的德育教学方法,并将其更好地融入语文知识传播过程,以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2、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2.1渗透途径单一
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小学语文知识相对简单,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现实生活中没有实践机会,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倾注,小学语文课程枯燥乏味,也统限制了德育的渗透培养。例如,小学的语文课程德育渗透途径相对单一,大多是理论知识。小学的语文课堂主要由教师主持,学生很难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很难提高对德育教育的兴趣,由于缺乏学习主动性也降低了学生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2.2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较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德育教育也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一些客观因素使得一些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仍然落后。如果教学方法不创新,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单一死板的教学现状就无法改变。当前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过于重视成绩,也没有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不能与德育内容有机结合,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3.1注重因材施教,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学生成长环境、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影响下,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也可能存在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差别。在此基础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实际价值,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偏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更有效的德育教学。例如,除了日常的教学观察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每周的写作指导对学生的日记和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学生的心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分层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3.2开创趣味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言教育课上,学生无法提高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过于统一和死板,小学生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年龄,而传统教学不仅课堂枯燥,导致他们无法引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之前,必须创造具有教育意义和有趣的教学活动。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帮助学生在更真实、更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感受更多的语文知识和人文情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以“亲近自然”章节为例,是教师发展和深化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当我们学习该课程内容时,老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带学生去自然公园、植物园和动物园,通过学生个人实际观察、触摸和学习过程,以培养其环保意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观后感、体验感等教学实践,帮助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并培养其保护自然的行为。类似活动还有如播放教育视频,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确保对相关知识和人文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然而,有趣的教育活动虽然可以提高语文知识和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但为了确保小学生不依赖于该类教育活动,我们有效控制趣味活动的“量”,不仅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更好的课堂效果,同时也要避免在趣味活动中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反感,保证课堂学习的主体性。
3.3适时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加强德育渗透
传统课堂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容易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单一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很容易感到思想疲劳。因此,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重新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更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这种教学类型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将所获得的道德教育知识应用于实践,帮助学生有效区分自己的行为,了解是非。因此,小学外语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要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老师可以在星期天组织的“孝亲敬老活动”。把学生从班级带到学校附近的养老院,与孤寡老人进行沟通交流,为他们表演节目,打扫卫生等等。在组织这些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尊重老年人、帮助培养他们要孝敬父母长辈,尊重老年人,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及时灌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德育知识,给学生带来同情感,以更好地增强德育教育效果。也可以举办书籍展览会或阅读比赛,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内化道德知识,实现知识和德育教学的双重发展。
结束语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一个重大变革的阶段,只有抓住这个机会,加强德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现代教师活动的中心方向之一。教师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更有效的策略来渗透德育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兴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路径[J].语文课内外,2019(33).
[2]苏敏贤.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举措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9(04).
[3]李林斋.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7).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文化知识,还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语文教师必须加深对课堂教学研究,建立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建设。我国在几千年的传承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良好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因此,为了有效践行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道德培养、重视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1、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1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最重要三大学科之一,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发展人文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育本身便有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确保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小学语文具有高度的人文主义和意识形态,不像中学语文那样复杂。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中,小学的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发展。小学语文教科书本身便包含了大量关于道德的文本,教科书中的一些故事教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德育素质教学可以进一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教学生活,学生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1.2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有良好的吸收,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帮助语文学科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这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给学生一些心理启迪,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也可以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其的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对于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非常有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探索更好的德育教学方法,并将其更好地融入语文知识传播过程,以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2、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2.1渗透途径单一
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小学语文知识相对简单,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现实生活中没有实践机会,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倾注,小学语文课程枯燥乏味,也统限制了德育的渗透培养。例如,小学的语文课程德育渗透途径相对单一,大多是理论知识。小学的语文课堂主要由教师主持,学生很难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很难提高对德育教育的兴趣,由于缺乏学习主动性也降低了学生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2.2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较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德育教育也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一些客观因素使得一些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仍然落后。如果教学方法不创新,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单一死板的教学现状就无法改变。当前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过于重视成绩,也没有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不能与德育内容有机结合,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3.1注重因材施教,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学生成长环境、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影响下,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也可能存在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差别。在此基础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实际价值,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偏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更有效的德育教学。例如,除了日常的教学观察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每周的写作指导对学生的日记和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学生的心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分层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3.2开创趣味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言教育课上,学生无法提高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过于统一和死板,小学生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年龄,而传统教学不仅课堂枯燥,导致他们无法引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之前,必须创造具有教育意义和有趣的教学活动。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帮助学生在更真实、更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感受更多的语文知识和人文情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以“亲近自然”章节为例,是教师发展和深化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当我们学习该课程内容时,老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带学生去自然公园、植物园和动物园,通过学生个人实际观察、触摸和学习过程,以培养其环保意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观后感、体验感等教学实践,帮助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并培养其保护自然的行为。类似活动还有如播放教育视频,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确保对相关知识和人文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然而,有趣的教育活动虽然可以提高语文知识和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但为了确保小学生不依赖于该类教育活动,我们有效控制趣味活动的“量”,不仅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更好的课堂效果,同时也要避免在趣味活动中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反感,保证课堂学习的主体性。
3.3适时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加强德育渗透
传统课堂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容易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单一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很容易感到思想疲劳。因此,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重新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更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这种教学类型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将所获得的道德教育知识应用于实践,帮助学生有效区分自己的行为,了解是非。因此,小学外语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要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老师可以在星期天组织的“孝亲敬老活动”。把学生从班级带到学校附近的养老院,与孤寡老人进行沟通交流,为他们表演节目,打扫卫生等等。在组织这些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尊重老年人、帮助培养他们要孝敬父母长辈,尊重老年人,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及时灌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德育知识,给学生带来同情感,以更好地增强德育教育效果。也可以举办书籍展览会或阅读比赛,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内化道德知识,实现知识和德育教学的双重发展。
结束语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一个重大变革的阶段,只有抓住这个机会,加强德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现代教师活动的中心方向之一。教师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更有效的策略来渗透德育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兴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路径[J].语文课内外,2019(33).
[2]苏敏贤.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举措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9(04).
[3]李林斋.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