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环节的设计

【作者】 黄德乾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课堂小结是课堂家校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一样,不可小视。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
  【关键词】 数学;课堂小结;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懂得适时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术。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炼等。尽管课堂小结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这么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师往往将其看做一个承上启下的程式、一段故事(情境)情节的延伸甚至是一句空洞的套话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小结,并充分发挥小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课堂小结的作用
  1.课堂小结通常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非常重要又容易被忽视。好的课堂小结是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的富有艺术性的归纳总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收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教学效果。
  2.设计得当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起到纵览全课要领,完善知识体系,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一堂课,如果缺少了课堂总结,前面再好给也难免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会降低教学效果,影响教学质量。
  3.课堂小结可以引导学生对一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反思,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反思内容包括:自己是否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学习中有哪些缺陷应如何进行补救,如何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等。这种反思性总结对学困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通过反思他们可以清楚自己的弱项在哪里,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久而久之,可以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课堂小结的基本形式
  1.提问式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得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加以提问,学生逐一解答。
  2.概括式的小结
  概括式的小结是指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这种小结常用于概念较多的内容。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时,可把判断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列出来,使学生对判断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在证明平行四边形时知道,有哪些条件可选,使学生证明平行四边形的能力得到提高。
  3.表格式小结
  所谓表格式小结是指课堂小结时,将本课时内容整理归纳后,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会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既有条理,又能对所讲的内容更加深刻、具体、详细。
  4.比较式小结
  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似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似的内容得到区分。例如,学《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时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做对比,就能通过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5.口诀式小结
  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编制口诀让学生朗读、记忆的小结方法。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知识的牢固记忆。
  6.悬念式小结:这种总结是在教学本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堂课要学的内容。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菱形”一课时,师生共同总结性质和判定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将菱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后是什么图形呢?学生马上开始议论,而教师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说:“这就是我们下堂课要学的正方形,希望大家做好预习。”这就起到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7.呼应式小结:这种小结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疑置惑,而在总结时释疑解惑。这样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这种前呼后应式的总结,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数轴上一个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点。那么在一个平面上一个点如何用数来表示呢?然后总结时教师再给出答案,学生就会恍然大悟。
  8.规律性小结:这种小结是对定理、公式、规律、解题方法和步骤进行总结小结,促进学生有序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三、课堂小结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1.小结要有目标性。小结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的放矢。
  2.小结要有引导性。小结不能由教师一人独揽,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把问题留给学生。
  3.小结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去总结。凡是学生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都应重点阐明。
  4.小结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要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等。要简明扼要,做到少而精。
  总之,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游离于整体教学之外。作为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课堂小结的设计和研究,用新课程的理念做指导,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培养有数学文化素养、有数学能力的探索者和思考者为目标,把握好“画龙点睛”这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