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利用习作教学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作者】 戴云霞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调整课堂教育战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发展新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学生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写作;社会责任感
“魏文帝曹丕曾经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就社会价值而言,文章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就生命价值而言,文章可以,记录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对与生命的永恒和精神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在为人为文的成长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胸怀,用手中的妙笔去探索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关注社会热点,不做社会的局外人,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我们只有自觉针对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关“社会责任感”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并在教学中渗透,学生才有这个意识去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我们的“社会”,才能自觉地开始关注公民的权利和责任,久而久之就会有一种要说话的欲望,而我们的作文正需要这种关注时事、审时度势、有主动表达欲望的内容。
在高中的作文日常练习中,我们可以在每个周末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新闻时事的评论,让他们先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先有话可说。在教学技能训练训练上,可以从议论文的写作论据上讲起。如何巧用社会新闻中的事例,并总结相关人物身上所弘扬的中华民族的品德,让这些现实中的人去鼓舞我们的学生。恰当地点评新闻事件,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洪流中要有筛选信息的能力,品论文章要有自己的观点,切忌两边倒。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要善于去搭建心与心的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事件中的“自己”,纵然,我们的现实困境是,现在充斥在网络上的报道大多从反面实例出发,学生们在寻找可以评述的社会新闻中,有时会迷失方向,他们更会产生一种疑惑,我们的生存现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当他开心担心,开始有了一种情感态度的时候,我们要培养他们不做局外人的契机也就到来了。
二、引导学生善于从文体角度切入社会生活,提升主人翁意识
1、记叙文写作中如何练习社会
在高一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学生最常写也最擅长写的人物就是家人、朋友,最有感而发的事也是自己生活圈范围之内的人事。但这样就会出现文章内容千篇一律,情感雷同,在教师批改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上下学路上多观察社会,从陌生人群出发,抓住他们身上的细节,揣摩人物的生存方式,进而去联想他们背后的故事。另外从一个人出发,去发掘一个群体,这时候读书就是最好的方式,用经验去代替感悟,把生活中发现的和平实读书看报中的人物想结合,去挖掘我们社会中那些虽然默默无闻,却闪闪发光的人群,歌颂生活中的阳光和美。
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不要让学生养成在作文中总是从反面事例出发的写作习惯,观点偏激,尽量去撷取生活中那些阳光正面的信息,并把它们补充到我们的作文写作之中,让学生有一种社会主人翁的意识,用自己的文章来传递这种发自内心的正能量。
2、议论文写作中,巧用社会事件做论据
高二高三的议论文写作中,很多同学都在挖过去一二十年的老论据,不但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些脱轨,更是老生常谈,无法抓住读者的眼球,那么新闻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而且就广东高考以及全国高考这几年的作文命题趋势来看,命题人的选择也大多从我们的生活出发,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我们高中生的写作范围绝对不可以框定在过去时,无论是针对高考语文作文还是针对未来生活,把视野转向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当然在论据切入的过程中,我们在保证契合文章总论点的基础上,尽量立论与驳论相结合,从正面出发,讲真话、写真实,是写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文的立足点。“让学生的眼睛在批判中明亮起来,让学生在批判中学会分析、归纳,学会评价、批判,让学生在批判中直面人生百态,与时代同冷暖共呼吸,为真善美而哭,为假丑恶而愤,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借力社会资源,着力陶冶性情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能利用现有教材内容,还可借力社会资源,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方式,帮助其陶冶性情,并引导其将个人感悟、思想记录下来,在锤炼写作技巧的同时提升个人品味,促使其形成更具特色的人格魅力。例如,在南方,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韶山、渣滓洞等地,在北方,教师可和学生共游西柏坡。学生通过参观、学习,能逐渐体会到老一辈革命者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这对其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除此之外,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邀请文联作家开展讲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精神内涵。通过借力社会资源,学生的性情、思想将得到进一步升华,这对其形成社会责任感有极大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将社会责任感融入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分析学生特点、合理选择素材、重视理论导入以及借力社会资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以此更好地进行情感渗透,帮助学生陶冶性情,从而在无形中促使其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能帮助他们更为有力地承担社会责任,这对学生未来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有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中语文;写作;社会责任感
“魏文帝曹丕曾经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就社会价值而言,文章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就生命价值而言,文章可以,记录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对与生命的永恒和精神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在为人为文的成长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胸怀,用手中的妙笔去探索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关注社会热点,不做社会的局外人,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我们只有自觉针对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关“社会责任感”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并在教学中渗透,学生才有这个意识去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我们的“社会”,才能自觉地开始关注公民的权利和责任,久而久之就会有一种要说话的欲望,而我们的作文正需要这种关注时事、审时度势、有主动表达欲望的内容。
在高中的作文日常练习中,我们可以在每个周末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新闻时事的评论,让他们先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先有话可说。在教学技能训练训练上,可以从议论文的写作论据上讲起。如何巧用社会新闻中的事例,并总结相关人物身上所弘扬的中华民族的品德,让这些现实中的人去鼓舞我们的学生。恰当地点评新闻事件,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洪流中要有筛选信息的能力,品论文章要有自己的观点,切忌两边倒。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要善于去搭建心与心的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事件中的“自己”,纵然,我们的现实困境是,现在充斥在网络上的报道大多从反面实例出发,学生们在寻找可以评述的社会新闻中,有时会迷失方向,他们更会产生一种疑惑,我们的生存现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当他开心担心,开始有了一种情感态度的时候,我们要培养他们不做局外人的契机也就到来了。
二、引导学生善于从文体角度切入社会生活,提升主人翁意识
1、记叙文写作中如何练习社会
在高一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学生最常写也最擅长写的人物就是家人、朋友,最有感而发的事也是自己生活圈范围之内的人事。但这样就会出现文章内容千篇一律,情感雷同,在教师批改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上下学路上多观察社会,从陌生人群出发,抓住他们身上的细节,揣摩人物的生存方式,进而去联想他们背后的故事。另外从一个人出发,去发掘一个群体,这时候读书就是最好的方式,用经验去代替感悟,把生活中发现的和平实读书看报中的人物想结合,去挖掘我们社会中那些虽然默默无闻,却闪闪发光的人群,歌颂生活中的阳光和美。
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不要让学生养成在作文中总是从反面事例出发的写作习惯,观点偏激,尽量去撷取生活中那些阳光正面的信息,并把它们补充到我们的作文写作之中,让学生有一种社会主人翁的意识,用自己的文章来传递这种发自内心的正能量。
2、议论文写作中,巧用社会事件做论据
高二高三的议论文写作中,很多同学都在挖过去一二十年的老论据,不但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些脱轨,更是老生常谈,无法抓住读者的眼球,那么新闻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而且就广东高考以及全国高考这几年的作文命题趋势来看,命题人的选择也大多从我们的生活出发,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我们高中生的写作范围绝对不可以框定在过去时,无论是针对高考语文作文还是针对未来生活,把视野转向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当然在论据切入的过程中,我们在保证契合文章总论点的基础上,尽量立论与驳论相结合,从正面出发,讲真话、写真实,是写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文的立足点。“让学生的眼睛在批判中明亮起来,让学生在批判中学会分析、归纳,学会评价、批判,让学生在批判中直面人生百态,与时代同冷暖共呼吸,为真善美而哭,为假丑恶而愤,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借力社会资源,着力陶冶性情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能利用现有教材内容,还可借力社会资源,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方式,帮助其陶冶性情,并引导其将个人感悟、思想记录下来,在锤炼写作技巧的同时提升个人品味,促使其形成更具特色的人格魅力。例如,在南方,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韶山、渣滓洞等地,在北方,教师可和学生共游西柏坡。学生通过参观、学习,能逐渐体会到老一辈革命者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这对其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除此之外,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邀请文联作家开展讲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精神内涵。通过借力社会资源,学生的性情、思想将得到进一步升华,这对其形成社会责任感有极大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将社会责任感融入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分析学生特点、合理选择素材、重视理论导入以及借力社会资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以此更好地进行情感渗透,帮助学生陶冶性情,从而在无形中促使其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能帮助他们更为有力地承担社会责任,这对学生未来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有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