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作者】 汪宗刚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物理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尤其在高中阶段,物理知识往往都是通过教科书来呈现给学生的,而晦涩难懂的书面语言使学生很难对抽象理念进行直观的理解,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寸步难行。笔者认为要想真正的彻底克服物理学习的困难,就需要通过理性分析学习物理困难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发挥出高中物理学科在高中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问题及对策
在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在新课改下,物理在高中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物理知识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被引入物理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教学思想陈旧等等,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教师需要从新课改的要求入手,制定出科学、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案,将新课改理念落实到物理教学中,营造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
1、学生主观因素
不可否认,无论存在什么样的客观因素,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首先在于自身,因为如果学生的心理认知与调节能力存在问题的话,就会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畏惧心理。例如,学生在遇到教材以外的问题时会表现得十分生疏,再加上学习兴趣无法维持很长时间,这就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很好地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在课堂教学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材等客观因素
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与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难度差异较大,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用更加严谨的理念去引导学生,但是如果学生没有接收到这种严谨理念的引导,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压力;同时,高中物理教材中对知识概念的表达也与初中有一定差异,其表达方式没有那么通俗易懂,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会采用烦琐的物理模型进行知识讲解,这就进一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
二、解决物理学习困难的对策
1、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激活课堂氛围,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物理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新课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积极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勇敢质疑,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既是自己学习上的引导者,又是自己生活中的好友,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学生由喜欢教师而喜欢上物理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教学系统等设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高中物理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开展丰富多样的物理实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观念。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挖掘各种实验教学资源,设计科学的创新实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物理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物品作为实验材料,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改重视探究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设计探究性实验,选择开放性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探寻、尝试多种实验方法,在探究中寻求创新。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的物理实验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能自主解决问题,不会依赖老师,遇到问题自主查阅资料,然后进行操作。同时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也很浓厚,相对于理论知识来说,实验会更加有趣,中国有句古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有兴趣,自然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要在旁边加以正确引导。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领到物理实验室,实验室的器材会很充足,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方法如下:一、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1.把滑块放在60厘米长的水平木板上。用木棒推动滑块运动。停止推动,滑块迅速停下。2.用木棒以与步骤1中同样的速度推小球。停止推动,小球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3.用木棒敲击滑块,敲击停止,滑块还要运动一段距离。学生会观察重点:三种条件下物体变慢的情况。最终在学生们的实验验证下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了他们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但总的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教师来说,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要认真理解和分析教学策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
【关键词】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问题及对策
在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在新课改下,物理在高中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物理知识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被引入物理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教学思想陈旧等等,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教师需要从新课改的要求入手,制定出科学、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案,将新课改理念落实到物理教学中,营造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
1、学生主观因素
不可否认,无论存在什么样的客观因素,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首先在于自身,因为如果学生的心理认知与调节能力存在问题的话,就会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畏惧心理。例如,学生在遇到教材以外的问题时会表现得十分生疏,再加上学习兴趣无法维持很长时间,这就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很好地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在课堂教学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材等客观因素
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与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难度差异较大,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用更加严谨的理念去引导学生,但是如果学生没有接收到这种严谨理念的引导,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压力;同时,高中物理教材中对知识概念的表达也与初中有一定差异,其表达方式没有那么通俗易懂,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会采用烦琐的物理模型进行知识讲解,这就进一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
二、解决物理学习困难的对策
1、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激活课堂氛围,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物理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新课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积极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勇敢质疑,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既是自己学习上的引导者,又是自己生活中的好友,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学生由喜欢教师而喜欢上物理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教学系统等设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高中物理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开展丰富多样的物理实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观念。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挖掘各种实验教学资源,设计科学的创新实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物理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物品作为实验材料,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改重视探究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设计探究性实验,选择开放性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探寻、尝试多种实验方法,在探究中寻求创新。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的物理实验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能自主解决问题,不会依赖老师,遇到问题自主查阅资料,然后进行操作。同时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也很浓厚,相对于理论知识来说,实验会更加有趣,中国有句古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有兴趣,自然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要在旁边加以正确引导。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领到物理实验室,实验室的器材会很充足,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方法如下:一、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1.把滑块放在60厘米长的水平木板上。用木棒推动滑块运动。停止推动,滑块迅速停下。2.用木棒以与步骤1中同样的速度推小球。停止推动,小球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3.用木棒敲击滑块,敲击停止,滑块还要运动一段距离。学生会观察重点:三种条件下物体变慢的情况。最终在学生们的实验验证下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了他们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但总的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教师来说,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要认真理解和分析教学策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