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 岑海波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介廷乡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化,纷纷在实施素质教育下,将教育教学改革与当前流行的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联系起来,优质课上,公开课中,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均纷纷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广大的教师,学生,乃至一些家长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课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引导学生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会上网搜索,拓展课外阅读……使课堂教学成为连接课内外、校内外的桥梁,促进着学生问题的解决、兴趣的激发、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出现了一派热闹的景象,教学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此形式下笔者就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
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而不能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和作业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做纸制品的练习册子,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做ppt。
再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现在的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最后,走出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误区,迎接信息化教学的未来。信息化使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人情味,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生动活泼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愿望。但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归纳以来,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为:(1)“唯技术论”观点。认为应用媒体技术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盲目追求教学媒体高档次,以为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就是教学的现代化。(2)简单地认为现代物质技术的引入过程就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忽略了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某种交互作用而体现的语文教学模式。(3)笼统、抽象地认为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与媒体技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现代教育媒体对于语言积累、语言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对联想和想象的培养无能为力。(4)教学的方式和工具多,对于不同的信息基础的学生教学起来难度很大,也不易于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学习。(5)由于很多学生对信息化的工具兴趣过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其实很容易分神,从而转到其他方面去。总之,多媒体教学课有利也有弊。利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之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显示过程,启发思维之时——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发展能力;在强化重点,化解难点之时——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在开阔视野,拓展知识之时——引导学生鉴赏美。在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
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而不能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和作业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做纸制品的练习册子,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做ppt。
再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现在的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最后,走出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误区,迎接信息化教学的未来。信息化使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人情味,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生动活泼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愿望。但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归纳以来,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为:(1)“唯技术论”观点。认为应用媒体技术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盲目追求教学媒体高档次,以为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就是教学的现代化。(2)简单地认为现代物质技术的引入过程就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忽略了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某种交互作用而体现的语文教学模式。(3)笼统、抽象地认为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与媒体技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现代教育媒体对于语言积累、语言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对联想和想象的培养无能为力。(4)教学的方式和工具多,对于不同的信息基础的学生教学起来难度很大,也不易于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学习。(5)由于很多学生对信息化的工具兴趣过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其实很容易分神,从而转到其他方面去。总之,多媒体教学课有利也有弊。利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之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显示过程,启发思维之时——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发展能力;在强化重点,化解难点之时——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在开阔视野,拓展知识之时——引导学生鉴赏美。在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