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作者】 曹晶晶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健康路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至关重要,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都会关系到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经典诵读所占据的地位,对于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教学要求和目标,找寻恰当的时机,将经典诵读有机融合进来,这样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发展。
  【关键词】 经典诵读;初中语文教学;价值

  在新课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现代教育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就是将传统文化有机渗透进来,与此同时语文学科本身就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经典诵读引入层面上,有着更好的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整体思维和观念意识在不断完善和健全,所接触到的国学经典也是越来越多,在此种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站在自身的角度,对经典诵读进行深刻的认识,然后深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这样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持续性的感悟,自身的思想也能得以不断熏陶。
  一、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拓展学生视野,积累文化知识
  对于经典诵读而言,具体来讲,就是在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诵读的方式,对国学经典文化进行表述和表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印象,深化理解,与此同时,就能实现知识量的不断累积,那么教师在后续写作或者是其他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更强的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从某种角度来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积累阶段,经典书籍中含盖的知识和内容可谓是非常丰富,可以让学生在诵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升文化底蕴,实现知识内容的扎实掌握,进而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丰富学生情感,学会诗意生活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典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相对较多,涵盖的文化底蕴也极为深厚,属于一种得天独厚的教育教学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持续诵读的过程中,就可以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体会经典文化的魅力,并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初中语文教材的各项内容非常多,涉及范围较广,教师只需要稍微深入其中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与国学经典的联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诵读和学习,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而且学生在不断形成自己的认知之后,就可以对自身的情操进行全面陶冶,还可以让学生积累和掌握更多的文化常识。不论是站在任何一个角度来分析,通过经典诵读的科学实施,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必须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二、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人文意境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典诵读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教师将各种经典篇目引入到课堂之中,引导学生认真诵读,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实效。在整个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诵读效果,那么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造对应的人文意境,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如此,学生的思维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经典之中,让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些经典诗词是最为直接的经典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进来,进一步创造意境。举例来讲,教师在对《泊秦淮》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率先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朗读,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将秦淮河畔的景色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投入其中,进行阅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配备对应的音乐,这样学生的经典诵读视野就可以不断拓宽,并在思维的层面上,将自身所感受到的与诗词中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然后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之中,去感悟作者背后的情感,实现情感的共鸣。
  (二)积极开展国学经典朗读活动
  现阶段,大部分的初中生学习压力都非常大,导致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低,尤其是在经典诵读层面,学生若缺乏投入的积极性,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将各种各样形式引入进来,开展经典朗读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感悟和品味传统文化,同时深入经典之中,去学习和掌握一些深刻的道理。举例来讲,教师在对《孙权劝学》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局限于文章内容的教学,而是要进行课外经典的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资治通鉴》这一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经典朗读比赛活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活动形式,将不同的奖项设置进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其中,这样学生就可以自行阅读经典篇章内容,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实现深化理解,然后绘声绘色的朗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实现对经典内容的深化理解和掌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带领学生演绎国学经典实景
  对于大部分的国学经典篇章而言,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很多内容的展开都是以特定历史故事为前提和背景,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然后明确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认知情况,然后尝试性的引领广大学生对国学经典实景进行全面演绎,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自然和主动的投入进来,提高经典诵读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将课堂的空间更多交给学生,学生在自行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国学经典进行更深刻的掌握和理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举例来讲,教师在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简单的阅读,然后根据自身的想法,对庄子或者是惠子这一人物角色进行扮演,然后在扮演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文内容要求,自己所理解的人物形象,生动形象的演绎出来。为了达到最佳的演绎效果,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课文之中,对具体人物特点进行全面整合,并对具体故事情节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和分析。然后要求班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表演,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应在一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拥有更为强烈的表演欲望,同时提高自信心,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不同小组在表演完毕之后,教师需要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学生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又通过这些经典人物的身心变化,获得了怎样的道理。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可以突破过往的诵读局限,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深化理解和记忆,还能对经典中重点突出的思想进行深刻体会,同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四)以课外实践拓展经典诵读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并不是单一局限在课内的经典文章层面上,而是要突破课内文章的限制,朝着课外的方向不断拓展,同时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经典的印象,实现诵读和深化理解。此外,教师还要立足于课内教学内容,探寻与课外经典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契合点,巧妙的运用进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举例来讲,教师在对《论语十则》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建这样的实践活动,即一日诵读活动,也就是说,选取某一天,教师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经典诵读活动,并引导学生深入到《论语》之中对其中经典语句的含义进行分析和解答,然后教师可以将课外经典篇目整合进来,拓展学生诵读视野,让学生可以感悟更多的哲学道理,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这样课内外经典诵读结合的背景下,教师还要突破课堂的教学局限,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中的一些实践活动之中,例如,志愿者活动、养老院抚慰活动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经典诵读的层面上,而是实现深化记忆和全方位理解,并引导自身的日常生活,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正能量且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大写的人。不论是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分析,虽然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更为侧重于诵读,但是教师绝对不能完全停留在这一个层面之上,而是要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受和体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新课改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将更多的新鲜元素融入进来,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经典诵读。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教材内容,引入恰当的经典,引导学生不断诵读和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文学素养,同时对语文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和理解。教师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比赛,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出发进行了解,然后加深对经典的印象,这样就可以实现自身文化底蕴的持续提升,获取更大的发展突破。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经典诵读的生动情景和环境,让学生自然而然投入其中,进行诵读,并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将这些经典语文知识和内容内化于心,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必须要不断加深经典诵读的应用,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玉娟. 国学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2.DOI:10.27751/d.cnki.gjxkj.2022.000321.
  [2]李红丽.中华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研究[J].科幻画报,2022,No.318(04):92-93.
  [3]刘雅丽.核心素养下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No.593(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