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 郑建蓉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不但可以为地理教师提供教学资源,还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关键词】 信息技术;地理教学
一、信息技术为地理教师提供了教学素材和信息来源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的资源非常少,要想研究教材,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多是依靠《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参考以及其他的教辅资料,虽然照样能够教出成绩,但是存在照本宣科,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以后高中地理的学习没有好处。
而信息技术刚好弥补了上述的不足。如今网络发达,教师可以从各种教学平台上下载资源,例如可以从“希沃白板”中的课件库、学科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下载课件、教案、素材和试题,再结合自身情况加以修改,这样不仅节约了教师做课件、备课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比自己做的课件更加精美和合理,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摩网络平台上的优质示范课,以及与教育同仁进行交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让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更加形象的了解地理事物
传统的地理教学多是依靠教师讲述,结合板书或者挂图,在现在看来确实很考验地理教师的基本功,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方法,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些地理事物,但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让其真切地感知,从而深刻地了解地理事物。例如在讲《黄土高原》这一课,如果单纯地告诉学生黄土高原的民歌是信天游,当地居民戴着白羊肚头巾,地表是沟壑纵横的,学生根本想象不出来。但如果我们上课时播放一个关于黄土高原风土人情的视频,让学生一边听着信天游,一边欣赏戴着白羊肚头巾的居民打着安塞腰鼓,一边观看黄土高原沟壑的地表,我想学生的印象一定更加深刻。
三、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地理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地球的运动、等高线地形图,本身内容比较难,再加上学生的智力发育还不完全,缺乏抽象思维,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但是如果我们能用Flash动画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那么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同样,我们也可以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从而让学生能够将二维地图和三维的地形很好的联系起来。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便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地理知识琐碎、复杂,而信息技术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本章节的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也可以帮助理清不同章节间的联系,以便学生能够宏观把握整本书的内容,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思维和方法,也可以贯穿到学生今后各学科的学习中去,从而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就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例如讲《巴西》这一课时,播放一个关于破坏热带雨林而引发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一些国家的视频。再如黄土高原当地乱砍乱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淤塞下游河道引发洪涝灾害的问题等等,能够使学生清醒地知道破坏环境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的危害。
结语:信息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的优势远不只我上述提到的这些。因此,地理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并充分利用到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
【关键词】 信息技术;地理教学
一、信息技术为地理教师提供了教学素材和信息来源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的资源非常少,要想研究教材,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多是依靠《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参考以及其他的教辅资料,虽然照样能够教出成绩,但是存在照本宣科,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以后高中地理的学习没有好处。
而信息技术刚好弥补了上述的不足。如今网络发达,教师可以从各种教学平台上下载资源,例如可以从“希沃白板”中的课件库、学科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下载课件、教案、素材和试题,再结合自身情况加以修改,这样不仅节约了教师做课件、备课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比自己做的课件更加精美和合理,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摩网络平台上的优质示范课,以及与教育同仁进行交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让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更加形象的了解地理事物
传统的地理教学多是依靠教师讲述,结合板书或者挂图,在现在看来确实很考验地理教师的基本功,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方法,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些地理事物,但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让其真切地感知,从而深刻地了解地理事物。例如在讲《黄土高原》这一课,如果单纯地告诉学生黄土高原的民歌是信天游,当地居民戴着白羊肚头巾,地表是沟壑纵横的,学生根本想象不出来。但如果我们上课时播放一个关于黄土高原风土人情的视频,让学生一边听着信天游,一边欣赏戴着白羊肚头巾的居民打着安塞腰鼓,一边观看黄土高原沟壑的地表,我想学生的印象一定更加深刻。
三、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地理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地球的运动、等高线地形图,本身内容比较难,再加上学生的智力发育还不完全,缺乏抽象思维,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但是如果我们能用Flash动画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那么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同样,我们也可以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从而让学生能够将二维地图和三维的地形很好的联系起来。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便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地理知识琐碎、复杂,而信息技术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本章节的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也可以帮助理清不同章节间的联系,以便学生能够宏观把握整本书的内容,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思维和方法,也可以贯穿到学生今后各学科的学习中去,从而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就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例如讲《巴西》这一课时,播放一个关于破坏热带雨林而引发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一些国家的视频。再如黄土高原当地乱砍乱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淤塞下游河道引发洪涝灾害的问题等等,能够使学生清醒地知道破坏环境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的危害。
结语:信息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的优势远不只我上述提到的这些。因此,地理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并充分利用到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